微距頭拍人像虛化背景效果怎麼樣?

山豆兒5


微距鏡頭的焦段覆蓋了,中焦,中長焦,長焦的範圍。對焦距離從非常近到無窮遠都能合焦(佳能的65F2.8 5:1的例外,那隻鏡頭最遠對焦距離也就只有幾十釐米,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像價值)。而且這些鏡頭光圈都在F2.8左右。大光圈鏡頭正是很多人拍攝人像的最愛。而且微距無弱旅,每一隻微距鏡頭的成像都很出色,分辨率相當不錯,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說,微距鏡頭拍攝人像是很好的。但是微距鏡頭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有什麼缺陷呢?如果沒有,廠家其實也就不會推出什麼人像鏡頭了。事實上,最開始的時候,廠家只是推出了不同焦段的鏡頭,滿足不同的市場需要。原本沒有什麼人像鏡頭和風景鏡頭之分。但隨著文化意識的發展,攝影的流派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廠家開始迎合消費者的需要開始生產了一些鏡頭,這些鏡頭光圈更大,最大的例如佳能的EF50MM F1.0 L USM。同時開始引入了圓形光圈的技術,讓背景虛化時的光斑更接近美麗的圓形,另外還適當增加了鏡頭的球面差,使得背景的虛化更柔和。那就是所謂的人像鏡頭。實際上所謂人像鏡頭的大發展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的事情,各種有利於人像攝影的鏡頭層出不窮,就連騰龍的60微和佳能的新紅圈百微也引入了圓形光圈的技術。而十年前只有少數鏡頭是為了人像而專門實用一些技術的。最多是做到大光圈,至於圓形光圈,什麼的技術運用還不是很廣泛。所以實際上,虛化,焦外神馬的,在過去的人像攝影中並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物和環境的融合,以及光線的更好運用。所以理論上說,任何鏡頭都適合拍攝人像,只是取捨的不同。如果拍攝的時候,需要兼顧背景的虛化效果,那麼選擇轉為人像設計的人像鏡頭是準確的。但如果對背景虛化的要求不是那麼高,那麼任何鏡頭,只要焦距合適,均可以作為人像攝影實用。

微距鏡頭拍攝人像的缺點在於如下方面:

1、以當今人像攝影的主流審美觀來看,微距鏡頭分辨率太高,成像太銳了,拍攝特寫的時候,皮膚上的瑕疵會一覽無餘,不像人像鏡頭那樣柔和。

2、微距鏡頭的光圈雖然都很大,但比起動輒F1.8的人像鏡頭來說,光圈其實還是小了,另外除了之前說過的兩隻鏡頭,60微和紅圈百微之外,其他微距鏡頭尚未引入圓形光圈技術,廠家在發售的時候,也沒有把“拍攝人像也有出色的效果”作為宣傳賣點,所以拍攝人像的時候,微距鏡頭在背景虛化的柔和度上和人像鏡頭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3、微距鏡頭對焦行程很長,那是為了在拍攝微距的時候,能更精確的對焦,所以在0.5米以下,對焦行程非常長,所有的微距鏡頭這段行程幾乎都有180度。而1米以上的行程非常短,甚至20度都不到。因此在1米以外的時候,微距鏡頭的對焦精度比較低,除了對焦性能強悍的相機外,經常容易出現跑焦的情況。而人像鏡頭,哪怕在3米-無窮遠的時候行程往往也有20度,這段對焦距離精度就比微距鏡頭更高。我們都知道,除了少數情況,多數時候我們拍攝人像的時候和拍攝對象的距離一般都有3-5米,在這個拍攝距離上,如果跑焦,將是很讓人糾結的事情。

由此可見,雖然微距鏡頭拍攝人像在使用上沒有問題,但實戰方面實際上還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因此我們在經濟實力上如果不足的話,一定要用微距鏡頭拍攝人像也是可以的,揚長避短,或者是用其他方面的能力進行彌補就可以了。

1、用強大的後期來彌補成像過銳的問題。2、強項不是虛化背景,那麼就避免拍攝一些背景要求虛化得一塌糊塗的照片,適當的通過人物和背景的結合來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一定要拍攝很虛背景的東西的時候,人物距離背景儘量遠一些。3、儘量使用中級以上的相機,以強大的對焦能力來彌補行程的不足,或者是一張照片多按幾次快門,多對焦幾次,瞎貓總能碰上死耗子的。4、放開心胸,讓虛化什麼的見鬼去吧,自己開闢一套適合自己的拍攝風格的人像體系不是很好嗎?[打臉]


陪你喝早酒


微距鏡頭拍人像,背景虛化效果當然好啊,如果只為了虛化背景,使用微距鏡頭拍人像是沒問題的。

背景虛化的兩大決定因素:光圈大小和焦距

我們都知道,背景虛化實際上與景深有直接關係,而影響景深的主要素是鏡頭的光圈大小和焦距,其關係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長,景深也越小。

而現在市面上的微距鏡頭都屬於中長焦定焦鏡頭,最大光圈一般為f2.8,主流焦段通常有60,90,100mm等等,這些都符合人像攝影光圈和焦段的要求,虛化是沒問題的。



為什麼很少用微距鏡頭拍人像

既然微距鏡頭拍花花草草,拍昆蟲等效果這麼好,焦外效果細膩自然,為什麼很少用來拍人像呢?那是因為一是微距鏡頭價格昂貴,二是鏡頭銳度太高,無形中放大了臉上皮膚的缺陷,後期處理很費事。

總的來說,微距鏡頭不管拍什麼,虛化背景表示非常給力的


安順影像


在相機中,微距鏡頭焦距在70-200毫米

要表現虛化背景效果,長焦鏡頭加大光圈是實現這一效果的主要條件。

但是在拍人像上,並不是背景越虛化越好的,太過虛化的背景在整體上看來人物會有種脫離環境的感覺,就似乎在人物周圍的一圈只是一片雜亂的顏色,太過夢幻。這種效果的應用並不多。

所以拍攝人像比較適合40-60mm的焦距鏡頭,在這種鏡頭下人像清晰,在人像焦點處的細節質感最豐富,真實。焦外虛化明顯又不失層次,形成一個以人物為中心,氛圍感十足的人像照片

當然如果你是要追求十足的虛化效果,用盡量長的焦距去拍人像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的建議是人物與背景的距離不要太遠要不然人物會嚴重脫離環境

拓展內容,在手機攝影中,拍攝人像模式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

  1. 廣角鏡頭虛化,長焦鏡頭對焦人像

這種方式是廣角鏡頭以最近對焦距離進行對焦拍攝,焦外會全部虛化掉。現在手機配置的超廣角鏡頭,其最近的對焦距離甚至可以達到2cm,也就是2cm之外的物體就會被虛化,距離越遠虛化程度越大。而長焦鏡頭來對焦人像,其對焦具體要在1.5m到2m。這也就是為什麼手機開啟人像模式需要人離手機鏡頭2 m左右的原因。兩個鏡頭同時拍攝後通過手機處理在一張照片上,用長焦的人像,廣角的背景,“疊放”在一起。然後還可以利用手機內部算法,單獨對廣角拍攝的部分進行模糊處理,這一點被手機表現為“調整光圈”,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模擬光圈

2.長焦鏡頭虛化,廣角鏡頭對人像

原理同1,區別是這兩個鏡頭都會對焦人像,然後取長焦的背景部分,廣角的人像部分。

這兩種方案都有手機使用,但是目前趨勢越來越傾向於第一種方案。因為長焦在拍攝人像時焦點處的人像細節更清晰質感更強(長焦遠攝比廣角遠攝的鏡頭分辨率更高),而且長焦在對焦人像後才會有在人物焦點外真實的前景和遠景皆虛化的“鏡頭感”,能不能保留這種鏡頭感就要看算法了,目前手機做的都是不錯的。分辨手機是用的哪一種方案很簡單,只要拍人像時在人像前放一個前景,出來的效果如果這個前景是清晰的,那麼它使用的就是第二種方案,是比較自然的虛化的就是第一種。

然而,還是有某些情況下這兩種方案出來的效果都不真實,畢竟這都是靠AI和算法模擬出的“鏡頭感”,和單反相機比較還是差了太多

關於微距鏡頭拍人像效果回答就是這些,本人純手打,希望能幫到你。

下面是個人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