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資“出海”當審慎

東南網4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 儲白珊)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加速蔓延,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防疫物資訂單呈爆發式增長。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福建的生產、貿易企業將目標轉向國際市場。近段時期防疫物資出口的監管不斷升級,如何保障合規產品順利出口,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跨界轉場馳援戰“疫”

“多年的服裝製造基礎,讓才子在這次危機中迅速反應、高效運作。”才子服飾有限公司生管中心總監謝明忠介紹,僅用三天時間,公司便掌握醫用防護服面料、工藝、設備、無菌車間改造等技術,不斷測試,精進質量,以最快速度製作醫用防護服,現可日產民用防護服3000多件,醫用無菌防護服2000餘件。

3月2日,才子生產的“無菌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通過福建省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的標準檢驗。這意味著,才子服飾轉產成功,成為福建最早一批獲得無菌醫用防護服生產資質的服裝企業之一。

加上獲得CE認證,公司產品得以進入歐洲市場。目前,才子的產品已經出口至菲律賓、越南、捷克、波黑等國。

疫情發生之後,福建藥監部門快速開啟應急審批通道,加速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指導相關企業轉產改造、審評審批和恢復生產、擴大產能,從1月31日起陸續為91家企業頒發臨時《醫療器械註冊證》116張、臨時《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91張。臨時證的許可範圍主要涵蓋二類醫療器械(醫用口罩、防護服、紅外額溫槍)。

快審快批,有效緩解了我省疫情防控藥械供應保障壓力。在做好國內保障的基礎上,不少企業將目光轉向了國際市場。

在廈門,安思爾(廈門)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防護服首次搭乘中歐班列發往歐洲,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近一半;

在寧德,宸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國外訂單在手,獲得FDA認證後,他們正鉚足勁,計劃新增生產線;

在龍巖,長汀25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已有超過一半擁有了出口資質,正加緊生產……

出口門檻不斷提高

在過往的出口實踐中,海關一般並不審核醫療器械的資質證明,對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常規防疫物資出口並無出口許可證要求,也沒有其他貿易管制條件。

在支持鼓勵企業有序擴大出口的前提下,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線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註冊證》,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4月10日,海關總署再發公告,自當日起,對11個類別19項商品編碼的醫療物資實施出口商品檢驗。

加強出口防控物資質量安全監管和通關保障,規範和支持我省防控物資出口,成為近期海關的工作重點之一。

目前,一些廠家缺乏出口歐美所需的CE、FDA等產品認證證書,一些企業則對防疫物資出口的物流、清關綠色通道等必要環節缺乏瞭解。

“企業千萬不要忽視風險。”泉州海關駐石獅辦綜合業務科科長王明乙建議,企業在出口過程中加強保護自身利益。對於一些認證時間過短、認證費用過低的海外認證機構的資質和能力,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注意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未接觸過出口貿易的企業應向專業機構尋求專業服務,以減少外貿風險。

福州海關工作人員特別提醒出口企業,海關在確定出口防疫物資是否屬於醫療物資時,是根據商品本身屬性確定而非申報用途確定。“申報為非醫用的物資,如外包裝、最小銷售包裝、隨附單證、使用說明書等印刷有我國或國外醫療物資標準號,或備註使用範圍包括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的,仍將被認定為醫用物資。對將醫療物資偽報為非醫用物資的,海關將依法從重處罰。”

暢通供需快速響應機制

儘管產品質量過關,找上門的訂單也不少,蔡偉生仍有自己犯愁的事。由於公司在防護服出口方面沒有自有渠道,需要藉由外貿公司出口,獲得合適的訂單不容易。

面對危機中突如其來的商機,更需加強引導、暢通信息,建立供需快速響應機制。

此前,福建省藥監局已根據企業分佈情況,在龍巖、廈門、泉州、福州4地,巡迴舉辦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培訓會,通過產能形勢分析、政策法規解讀、質量管理規範等內容的培訓,對企業有序申報、生產管理、產品出口、長期發展等方面進行科學引導。

福建信日商貿有限公司從今年2月開始,與廣東、安徽等地廠家合作,已經陸續往中東、歐洲等地出口了幾百萬個口罩。本月上旬,石獅市多個部門聯合舉辦防疫物資出口供需專場對接會,活動吸引了近20家本地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以及近200家有采購需求的外貿企業參與,現場達成意向採購金額約1.1億元。

物資順利通關後,仍要面臨航運價格暴漲、海運港口關停等困難。運用好出口信保工具,是企業化解防疫物資出口風險的必備技能。據瞭解,福建信保對醫療防護物資出口企業適度放寬出口前保險承保條件,提升風險容忍度。對受國際疫情影響導致國外買方取消訂單或延緩交貨的,實施應保盡保,理賠案件適用快速理賠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