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p2p平臺轉型助貸機構?

佳諾—不發文章就鬧心


這說明,這些p2p平臺終於找對了自己的定位,終於開始務正業了!為何這麼說?且聽我娓娓道來。

按照合法合規的要求,正規的p2p平臺所應該提供的服務,就是中介服務,就是為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提供一個渠道(撮合借貸)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p2p平臺不允許提供增信服務(也就是擔保或者兜底),只允許審核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信息和資質。p2p就相當於婚介所,男男女女過來登記,婚介所負責審核是否成年是否婚配,然後自由戀愛,自由配對。或者就像房屋中介,不負責出售商品,只負責提供信息和渠道,買賣雙方自行匹配。平臺不能擔保人家婚姻幸福,也不能承諾房價跌了補差價……

而事實上,前些年很多的p2p平臺都把經念歪了,因為他們是新生事物,沒有天生的客戶群,吸引不來客戶怎麼辦呀?於是,就提供了很多不該承擔的服務,比如擔保本金安全或者兜底收益等等來吸引客戶,把本來是一箇中介平臺變成了擔保公司,可想而知,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借走了錢之後,留下一地雞毛。

更有甚者,有些p2p平臺就是來自融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我是一個企業,缺錢了,借不來錢,於是乾脆自己創建一個P2P平臺,自己發行理財產品賣給投資人來募集資金,承諾很高的收益(就是利息),借到了錢就玩失蹤,讓很多投資人血本無歸……

這兩年的強力整頓之後,該暴雷的爆雷了,剩下的該從良的從良了,所謂從良,就是回到合法合規的接受監管(必須備案)的業態,這個業態裡面,轉型成為助貸機構(實際上就是中介)就順理成章了。

我喜歡用最白話的方式講解財經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欠進化





最近,P2P出現了轉型潮。以廈門為例,金管局同意海豚金服、禹洲啟惠網絡借貸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值得關注的是,核准轉成的是單一省級區域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同時要求在6月底完成存量網貸業務清零。

那通過轉型,這兩家平臺能安全落地嗎?投資人可以高枕無憂了?今天的《踩雷救護車》我們就來解析一下這兩家網貸平臺走向。



【能安全落地嗎?】

我們注意到,廈門監管對這兩家平臺給出的轉型條件是:

1、註冊資本3億元

這個資金額度不高,海豚金服的註冊資金就有5000萬,而禹洲啟惠網絡借貸註冊資金1億,他們倆有備而來,相信資金能跟得上;

2、6月底前清退存量業務

據悉,海豚金服待回收總金額61.45萬元,待償投資本金57.70萬元,簡直是毛毛雨;而禹洲啟惠網絡借貸餘額3750.75萬元,難度也不大,對於正規P2P平臺來說,清退幾個億不在話下。

所以,這兩個網貸平臺大概率是馬甲平臺,能轉型成小貸。



【風險沒有了?】

有人說只要能轉型成小貸,之前的風險就化解掉了,兩個平臺能安全運營。事實並非如此,風險在短時間內無法真正化解,只能轉嫁,理由如下:

1、風險的化解只能靠找人買單。因為錢實實在在沒有了,不可能變出錢來;

2、P2P所謂轉型,只是把線上投資人的風險轉嫁給別人而已。在這裡,要麼投資人接受虧損,要麼平臺轉型後把盈利的錢兌付給之前投資者;

3,“轉型成功“的P2P千萬不要再去上車。因為一開始有大窟窿,需要後面的投資者去填。

所以,轉型成功的平臺仍然有歷史遺留問題,如果你不想被收割,謹慎上車。



【算爆雷嗎?】

那以目前的情況,這種平臺算是爆雷嗎?小馬讀財認為不算,有兩個理由:

1、待收太小,海豚金服甚至賣掉一輛車就能兌付完;

2、這兩個平臺跟廈門監管溝通過,監管認可這兩個平臺,兌付問題應該不大。

另外,我們的5號球員雷臺回款涉及四個階段:調研、催收、協助跟蹤、民事追繳,這兩個平臺處於第一階段,基本不可能到第三階段,因為不會被經偵。



【總結】

綜上,廈門監管同意兩家P2P平臺轉型小貸,這給全國P2P轉型開了個頭。有人說轉型成功就意味著風險已經被化解了,事實不是,風險只是在轉嫁。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小馬讀財


2019年的網貸行業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一年。

2019年一月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佈了《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下稱“175號文”)。首提“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奠定了2019年整個行業清退轉型的主基調,此後多份重磅文件及多次高規格會議所傳達的網貸整治總方針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即:推動大多數機構良性退出,引導部分機構轉型。

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 343 家,相比 2018 年底減少了 732 家。2019年全年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9649.11億元,相比2018年全年網貸成交量(17948.01億元)減少了46.24%,從數據可以發現2019年全年成交量創了近5年的新低。隨著成交量逐步下降,網貸行業貸款餘額也同步走低。截至2019年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餘額下降至4915.91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了37.69%。

隨著監管的加劇,很多P2P平臺開始尋求轉型。

從轉型方向看,當前主要有四種轉型方向。

1、轉型小貸公司。

2、轉型助貸機構。

3、轉型消費金融公司。

4、轉型綜合理財業務。

從機構報告顯示,轉型小貸公司方面,雖然83號文為網貸平臺轉型小貸之路給出具體方案,但從流出的83號文來看,網貸平臺轉型小貸公司並不容易,可能存在難點包括:存量消化難、准入門檻高、業務及槓桿限制、小貸行業本身發展存在的侷限性、地區差異等五大方面問題。

轉型助貸方面,從當前頭部平臺的轉型方向來看,助貸業務已成為目前網貸平臺轉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因為助貸業務模式與網貸業務模式最為相近。但並不是所有的網貸平臺都能轉型為助貸機構,並且轉型助貸之路也並不容易,主要可能存在難點包括接入機構資金門檻高、資金方嚴控助貸合作、催收及大數據等行業迎大整頓(助貸機構受影響較大)以及存在政策性風險等。

消費金融公司也是網貸平臺可轉型的主要出路之一,目前網貸行業整體轉型至持牌消費金融的非常少見,主要是因為轉型消費金融亦存在不少難點,包括:准入門檻高、批設難度大、存量難消化等。同時,是否能獲得籌建或入股資格還要取決於監管的態度。

另外,有不少平臺在其他投資端業務上開始發力,轉型綜合理財業務。對於轉型綜合理財,同樣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相關業務需要有牌照資質,且對於平臺本身的背景實力同樣有較高的要求。因而,中小平臺轉型綜合理財來說這條路並不可行。

從以上報告可以看出,助貸業務模式與網貸業務模式最為相近,因此成為了目前網貸平臺轉型的主要方向。

目前業內對助貸業務尚無官方統一的界定,不過根據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此前發佈的《關於助貸機構加強業務規範和風險防控 的提示》對助貸的定義,助貸業務是指助貸機構通過自有系統或渠道篩選目標客群,在完成自有風控流程後,將較為優質的客戶輸送給持牌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經持牌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風控終審後,完成發放貸款的一種業務。

自 175 號文提出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部分網貸平臺便開始迅速佈局助貸業務,特別是隨著行業清退的加速及“三降”的執行,引入機構資金、發展助貨業務成為了頭部網貸平臺新的業務發力點和轉型方向,逐漸成為互金平臺新的著力點和盈利點。如拍拍貸於 2019年11 月初宣佈改名為信也科技,定位為金融科技開放平臺,不再新增網貸業務。

綜上,很多p2p平臺轉型助貸機構,主要原因在於監管趨嚴,平臺需要良性退出或尋求轉型,而轉型中,助貸業務模式與網貸業務模式最為相近,降低了轉型難度,因此出現很多p2p平臺轉型助貸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