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拼多多東西那麼便宜還有優惠券?他們賣家賺錢嗎?

好物分享巨便宜


事無絕對,和阿里巴巴和淘寶比,拼多多不一定是最便宜的,還是要看具體的產品類目,具體類目具體分析。

像拼多多上面可能農副產品、家居用品賣得比較多,這部分商家都是一手貨,自然會便宜很多,加上拼多多還會給商家和用戶補貼,這樣東西就比其他電商平臺更便宜了,其他類目就不一定了,如果自己有庫存倒還可能,如果要自己進價加價,價格也很難十分低。

為什麼拼多多東西便宜?

由於拼多多平臺上的商品定位,所以他們貫徹的是“量大為賺”的法則,簡單來說就是賣多了就賺錢。

為什麼這麼說,簡單算筆賬:

1.成本方面

其實在平臺上,許多低價爆款的商品多來自工廠庫存,這些庫存主要來自產能過剩,存貨過時,賣不出去或原本定價過高賣不動。

以往積壓的庫存,大多隻能通過地面渠道,流向鄉村、集市、地攤等地,幾近乎成本價拋售;

而在2016年拼多多出現後,這些庫存逐漸流向拼多多平臺,以稍微高於成本價的價格進行出售。

由於本身產品質量還可以,再加上價格不高,自然會吸引很多買家,因為大多拼多多的客戶第一注重的就是價格。

一般一單能賺2-3元,一個月發2-3萬單,利潤也是不錯的,甚至很多產品都是10W+。

2.運費方面

只要量足夠大,就能拿到很大的優惠,甚至有的產品運費一件只劃到2-3元,還有的賣家和快遞談判並不按照單量,而是按月付費,在這時間裡無論多少單都是同樣的價格,對於大單量的賣家非常友好。

尤其在電商行業中,運費都是有貓膩和談判空間的,當你的單量越大,那麼你運費的收益也就越大。像許多天貓上大品牌,大流量,出貨量大的一些賣家或者商城,他們每個月,甚至每年在運費上的收益都是可以節省達到百萬和千萬。

這樣還不理解的話,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紙巾、絲襪一類的產品,類似8塊9塊包郵的產品,我們來算一筆賬,一雙絲襪成本才2元錢,快遞費只要量大,可以3-4元全國通票,整體成本不過5-6元錢,所以說商家即便是包郵,也還是有利潤空間,客單價不高,但是在客單量帶動下,整體利潤都會提升。

他們的貨源從哪來?

貨源渠道很多,沒什麼絕對的,可以簡單介紹幾個常見的:

1.商家自身擁有貨源:現在有很多工廠也在做拼多多,有價格優勢,成本自己把控,運營上沒太多難度。 ​​​​

2.網上貨源:一般通過百度等搜索網聯繫微商,或者到阿里巴巴等這些網站平臺採購。

3.批發市場:當地有合適的大的批發市場,直接溝通選擇從這些大型批發市場進貨。只要在選擇前問幾家,多和他們交流,打好關係和調換貨規則就好。選擇從批發市場進貨有一個需要著重的點就是儘量避免壓貨的問題。

4.直接聯繫廠家拿貨:直接去義烏、台州、湖州等這些地方,基本上他們都是有一些產業集群的。再加上直接找工廠,在成本上會有一些優勢。

現在越來越多的賣家也在拼多多發展,這也體現了拼多多最大的好處就是,入駐門檻幾乎為零,其中包括入住費,佣金等全面免除,平臺審核相對寬鬆,只要保證足夠深的庫存和足夠低的價格,員工規模,產品品牌等都沒有絕對的要求。

因此,商家只要有物流,有貨源,除去幾個固定工人,打包發貨這類工作僱傭臨時工即可,這為許多小微商家節省了一筆開支,商品的溢價空間也比較大。

其實拼多多真正的厲害,不是產品有多便宜,而是利用微信,把整個流量放大的能力,使得便宜產品本身能夠帶來更大量的流量。

而且實際上拼多多的客戶並不低端,他們不是沒錢買貴的,只是喜歡佔便宜!!!


丁布亦


中國有一句老話,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

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一名買家,只需要關注自己買到的貨物是否有問題,無需為賣家是否賺錢擔心。

拼多多平臺上有很多九塊九包郵的產品,因為一些買家自己郵寄快遞被收過十幾二十元的郵費,便認為拼多多賣家會虧錢,這是一種認知上的謬誤。

實際上,拼多多的賣家多采用包倉的形式來批量的發送快遞。

所謂包倉,就是一個月以約定價格買斷的方式給予快遞公司固定的費用,然後不論賣家發多少貨量,每單均按照接近成本價來發貨。

與買家發一單十幾二十塊相比,這種包倉的價格就像是量販批發,即使平攤了約定價格的包倉費用,可能也只要三四塊錢一單。

但同時,這是要以具有比較大的發貨量來保證運作的。

如果是新做的新手賣家或者常發快遞的一些買家,光是高額的包倉費用便根本無法支付,還不如以零售的十幾二十元的價格散發快遞,所以這些群體對於包倉,以及快遞費用本身,就與拼多多等平臺的賣家處在不同的認知線上。

前面我們講了規模運作下,包倉快遞費用可能只需要三四塊錢。

那麼一件九塊九的拼多多的貨物,便可以剩下六七塊錢。

那麼這六七塊錢還有沒有錢賺呢?

肯定有的。

消費者認為賺不到錢 ,還是一個價格認知謬誤在起作用。

我們以A商品作為例子來舉例。

1,A商品建議零售價20元,在便利店標價20元進行銷售。

此時買到A商品的消費者對A價格的認知,是商品A等於20元。

2,A商品建議零售價20元,在某大型超市特價16元銷售。

此時買到A商品的消費者對商品A的價格認知是16元。

綜合起來,就是商品A,大概是16-20元。

可實際上:

1,便利店從市批發市場拿商品A進價15元。

2,超市從省代拿貨商品A進價12元。

3,省代從總代拿貨商品A進價9元。

4,總代從生產廠家提貨商品A進價6元。

5,生產廠家生產商品A成本價5元。

對於便利店對商品A的價格認知便是15-20元,以此推下去,到了只跟總代打交道的廠家,商品A的價格認知便是5-6塊錢。

如果是直接從生產廠家開始出貨,直接做B2C(廠家對顧客),直接賣九塊九包郵,那麼:

九塊九減去三四塊郵費減去五塊成本,等於一塊九到九毛的利潤。

利潤,並不會比賣給總代差。

更何況紅海時代,市場份額你不做總會有競爭對手去做,廠家直接開網店,便也不會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了。

除開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原因,造成驚人低價的還有就是品質分級原因。

隨著網購市場的成熟,一個商家,可能在各大平臺上都有分店。

雖然是同一種商品,但這些平臺的目標客戶,平臺定位,銷售成本,流量對象都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同品不同價的現象。

於是一些商家便會對不同平臺提供不同品級的商品。

比如商品B,廠家製造成本10塊,某平臺卻能做到廠家直營九塊九包郵,如果不是限時的推廣活動,長期這樣做,那麼發的很可能就是品質分級後的下級品。

拼多多發展到今天,驚爆眼球的價格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品牌口碑所起作用不大的產品,性價比尤其的高。

可是如果是一些過於違反正常人認識的價格,比如一分錢的成箱蘋果,兩毛錢的整個大西瓜,九塊九的電動摩托,九塊九的蘋果手機,除開抽獎性質的正常營銷,廣大消費者還是要擦亮眼睛才好。

畢竟,買的沒有賣的精,不是麼?


LithiumWolf


拼多多的利益鏈主要是靠股票,和商家的扣點。

1,商家想要有銷量,有曝光。必須得有優惠券,價格低廉,我們所領導很多的優惠券,看似是官方給的優無門檻優惠,其實都是扣的商家的錢。所以也有很多商家是拼多多坑商家,商家坑客戶了。

2,其次就是裂變模式。關於砍價,免費拿,領現金紅包。這個不用之一,是真的。沒錯,你真的可以拿到這些東西而且免費。但是你需要拉倒平均1-5毛錢甚至幾分錢一個的客戶給你累積點擊,你算算一個百元的商品,你可以裂變出多少的親戚朋友,就算是走商品的量價值都不會虧。

而且從618雙十一來看,拼多多的銷量一直都是很火熱的


搜小說看


拼多多拼的是人氣,有的是薄利多銷策劃,特別是幾塊錢的小東西,拿貨幾毛錢,控制4.5塊一件的運費,一個件貨賺個一塊錢,一天二三千的銷量,也就有二三千的收入,更何況很多客戶下單不止一件對吧,只要有銷量,就沒有虧本一說


獅子姐


這叫策略,先以低價來拉取人氣,先把銷量衝上去,前期只有低價出售,如果光靠自然搜索流量,這個店鋪是不會有起色的


自由飛翔的你們


這個和拼多多平臺的定位有很多關係,首先他選擇的是低消費群體的客戶,然後能在拼多多生存的多數為生產廠商或者有實力的經銷商,可以把產品的利潤做到很薄,靠銷量掙錢。銷量一上去合方面的人工、物流、獲取流量成本就很低了。所以價格能賣的很便宜


忘憂魂草


大多數是仿冒品吧,即使外觀差不多,但是材料和做工肯定沒有價格貴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