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食材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丰富,古人对食物的加工烹调手段也日益精巧,极大丰富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

一、主食

一季耕耘收获后,满仓的粮食脱壳加工,在口感和吸收上才更宜人体。上古时期,谷物多做成米饭使用,居家时置于釜——甑(类似蒸锅)加水蒸煮食用;行路时则多用竹筒携带炒米,古人称之为“糗”,再配上放在瓦罐里的水,便是史籍中载记百姓迎接王师所持的“箪食壶浆”。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1 古代的灶具多用砖石砌成,基本燃料是木柴和干草,不仅用于烹饪,还用制酒和熬盐

现代馒头古称“蒸饼”,那这一时期出现的“馒头”又是什么?季汉丞相诸葛亮征孟获时,用牛羊肉做馅蒸成巨大的包子,取代了当地用人头祭祀的恶习,后人用谐音的“馒头”取代了血腥旧称“蛮头”,成为历史上最早的馒头。到了南宋,包子和馒头逐渐分化,包子成为有馅面食专称,临安的酒店分为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包子酒店专卖鹅鸭肉馅包子。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2 商代妇好三联甗 (一种蒸锅)

最常煮来吃的面食是汤饼。唐代之前汤饼多用手撕煮食,一手托和好的面,一手向沸腾的锅里撕面片,类似今日的手撕面片,晋人束皙为之专作《饼赋》,称之为“火成汤涌,猛气蒸作。攘衣振掌,握榒捊搏。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纷纷级级,星分剥落”。唐代多用案板切面,因不再用手托面,故称“不托”。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3 出土汉代 馄饨和饺子

二、菜肴

菜肴的烧制千变万化,其方法无外乎烤、烹(煮)、炒三大类。烤和烹操作相对简单,从原始社会便是人类烹制食材的主要手段。炒需加油热炒,出现相对较晚。

古人烤食的多半是肉,称之为“炙”,做法与现在类似,用金属签穿肉在火上炙烤,汉代画像石上便有侍者持烤好肉串请西王母东王公食用的形象。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4 汉画像石上的西王母和东王公,均为山东嘉祥宋山出土 (古代管烤肉叫炙)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5 国家博物馆所藏“清河食官”铜染器

若是将烹臑之肉切碎长时间煮,便成了羹。上古时期羹的做法仍困于臑的藩篱,不加调料,称为“大羹”。周人祭祀时便用大羹祭祖,以示不忘初心。无味食物实在难以下咽,商周时羹里便加料调味,称为“和羹”。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对食物进行加工烹调的

图6 簋,读作guǐ,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

南北朝以前,国人烧菜均用动物油脂,温度一低便会凝脂,所以炒菜并不流行,烤和烹一直占据主流。到了南北朝时,国人开始榨用植物油,传统中国菜快锅热炒方才有了一席之地。炒菜流行使著(筷子)大大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