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興文苗族挑花刺繡工藝

挑花刺繡,是四川興文苗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川南十分突出,九姓式苗裝就載入《皇清職貢圖》和《中國苗族服飾圖志》,具有多方面的非遺價值。

苗族挑花刺繡工藝,是苗族著五色衣和長途遷徙的歷史見證。據史料記載,興文苗族先民是漢晉時期自甘肅“三危”和湘黔武陵遷徙而來的。自其祖先之一盤瓠居住武陵山區之時,就開始“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

清《皇清職貢圖》載,瀘州九姓長官司“苗民裹青布帕,著花布衣,苗婦以青布作帽,束以花巾,著大袖花布短衣,緣邊花裙”。民國《古宋縣誌初稿》也載古宋苗婦“上服衣領多作花紋,兩袖窄,亦繡花,腰束花帶,系長裙,多印花,有嵌紅綠色者。”圖案中的黃線和綠線象徵黃河和長江,曲折線象徵苗族長途遷徙的道路,如此等等。

苗族挑花刺繡工藝,是苗族世代傳襲下來的女性藝術文化,集中反映了苗族愛美的心理及審美哲學,與周圍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哲學和生活智慧。刺繡圖案多以生產生活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蟲魚、動物、工具、幾何圖形等為原型加工而成,是苗族人民生存環境的奇妙再現。

憑想象充分發揮線條和色彩的作用,因此每一件刺繡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挑花刺繡的針法主要有騎紗、梭紗和遊紗三種,目前狀況是圖案顏色增多,形狀變化很少。

工藝如下:

一、工具

五號針至少2根。

二、原料

1.平白布或青布至少一塊。

2.各色線若干。

三、程序

1.構思圖案佈局。或照祖傳圖案,或自己想象構圖。

2.針穿線。

3.用針將布一端固定於褲子上,用針線勾出圖案輪廓。

4.在輪廓內刺出圖案,完成作品。

自古以來,苗族服飾就以絢麗多彩、式樣浩繁、寓意豐富而著稱於世,又以女式服飾最有代表性。一套完整的女式苗族服飾,包括頭帕、勒子、上衣、袖套、圍腰、飄帶、裙子或褲子、腰帶,除腰帶、頭帕和褲子外,其餘都必須用刺繡鑲嵌或縫接而成。

挑花刺繡作品,是苗族無字的史書。方寸之間生動形象的圖案,儲存了苗族千年古老記憶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