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殺神?

佛洛一德彪


秦昭王為何殺白起,白起為什麼叫殺神,白起和羋月的

我來答

退推劍主

LV.8 2018-05-03聊聊

最直接的原因是,白起觸犯了君王的底線:先是大說風涼話,妄言君王之錯;後又拒絕復出,不聽君王調遣。次要原因是結仇於範睢,而範睢之於秦昭襄王,相當於管仲之於齊桓公;范蠡之於勾踐……還有潛在原因,就是白起實為穰侯魏冉舉薦重用之人,而四任秦相的魏冉正是被範睢奪了相位。

1、白起之死的禍根源於長平之戰

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白起打敗紙上談兵的趙括,坑殺趙國降卒40萬人,軍功達到人生的頂峰。此後,韓趙兩國派蘇代(著名縱橫家蘇秦的族弟)去秦國遊說範睢。蘇代的口才十分厲害,他對範睢說,白起殺趙括取上黨,又準備攻打邯鄲,趙國滅亡,他當封為三公。如此一來你只能屈居他的下位,即使不甘心也只能服從。所以,不要再讓他建功立業了。

於是範睢向秦昭襄王進言說,秦軍太勞累了,就讓韓國、趙國割地講和吧,讓士兵休養。秦昭襄王於是聽從了這個建議而休戰。史載,“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白起知道後,就明白了應侯範睢的心思,從此與他結仇。

白起之死的禍根源於長平之戰

2、拒不受命最終被責令自殺

等到次年秦軍攻打趙國邯鄲時,白起有病不能出征。秦將王陵攻打邯鄲不順,損兵折將。此時白起已經病好,秦昭襄王讓他接替王陵。白起說,邯鄲城不是容易攻下的,其他國家的救兵紛紛到達。雖然我們消滅了長平的趙軍,可秦軍死亡也超半數,兵力空虛。遠行千里攻打別人的國都,趙軍在城裡應戰,諸侯軍在城外攻擊,裡外夾擊,秦軍必敗。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但是秦昭襄王不聽,親自下令讓白起赴任,白起拒不受命;範睢奉命請求白起,也被拒絕,從此還稱病臥床。

秦軍在邯鄲城下果真被春申君、信陵君所率數十萬楚魏救兵攻擊,損失慘重。白起於是說了風涼話:“秦王不聽我的建議,看看就是這樣的後果!”秦昭襄王知道後大怒,再次強令白起赴任,白起堅決不受命,範睢再次奉命請求也被拒絕。作為聞名天下的武將,在秦國最需要你出面力挽狂瀾的時候,此等作為就不僅是有情緒、嘔氣那麼簡單了。

於是白起被免去爵位降為士兵,讓他遷離咸陽。但白起因病未能成行。又過3個月,秦軍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秦昭襄王直接令人驅逐白起,不準再留在咸陽城。白起抱病上路,走出咸陽10多里路到了杜郵,秦昭襄王與範睢等群臣討論後決定,把離開咸陽時滿腹怨言、不服氣的白起賜死。使者奉命送劍給白起令他自殺,白起舉劍自殺前仰天長嘆:我有什麼罪過,上天竟然讓我落得這個下場?良久之後說:“我本該被處死。長平之戰用欺詐之術,把趙國降卒數十萬人坑殺,這一條就夠死罪。“隨即自殺。

拒不受命最終被責令自殺

3、秦昭襄王對於範睢有無限的信任

秦昭襄王為什麼無限信任範睢?原因很簡單,就是範睢使繼位後一直堪稱為“傀儡”的秦昭襄王翻身當家作主,成為真正大權在握的君主,並且獻計使秦國“謀取了三川之地,打通了羊腸坂道的天險,堵塞了太行山的通路,切斷趙魏兩國相連的要道,使六國諸侯不能合縱,棧道連綿千里通往蜀地,天下諸侯都畏懼秦國”。

秦昭襄王有個“開了掛”的母親,史稱“宣太后”,也就是曾熱播的電視機《羋月傳》中的女主人公,又稱“羋八子”。秦昭襄王繼位時因年紀太小,宣太后聽政。秦昭襄王成年後,面臨著“四貴主政”的局面: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是宣太后的弟弟;涇陽君嬴芾、高陵君公子悝則是當年與他爭奪王位的同胞弟弟。其中魏冉任國相,其他三人輪番擔任將軍,“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因為“四貴”中兩人是宣太后弟弟,兩人是宣太后的兒子,他們富有的程度超過國家。

範睢入秦後,抓住魏冉要發兵韓魏兩國攻打齊國、擴大封地滿足私利一事,上書秦昭襄王獲得信任。初次面見秦昭襄王時,未經通報徑直走入內宮,遇上秦昭王,宦官怒斥:“大王來了!”範睢故意說:“秦國哪裡有王?只有太后、穰侯罷了。”此言正中秦昭襄王的軟肋。此後,他向秦昭襄王建議收權歸王,解除“四貴”權力,避免弒君篡國的禍亂。可以說,範睢是秦昭襄王擁有真正王權的主要推手。

秦昭襄王為什麼無限信任範睢?

秦昭襄王對範睢的信任也到了無以復加在程度,甚至可以為其報私仇。史載,範睢在魏國尚未赴秦為相的時候,曾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下。出使齊國時被誤會出賣秘密,被魏國宰相魏齊暴打,打得“脅折、齒斷”,範睢裝死才逃過一劫。範睢在秦國得勢後,秦昭襄王想盡辦法給他報這個私仇。魏齊先是藏在平原君趙勝的家裡,秦昭襄王把趙勝騙到秦國扣押不放,迫使趙孝成王捉拿魏齊。魏齊和趙國宰相虞卿逃奔到魏國大梁,打算通過信陵君魏無忌逃到楚國去,魏無忌最初對要不要接納他有些猶豫,魏齊只好揮劍自殺。如此這般,秦昭襄王算是為範睢報了此仇。

要說起來,當初魏齊雖然冤枉範睢,幾乎要把他打死。但是並非私仇,而是為公,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職務行為”。但是秦昭襄王此時殺之而後快,更多的是出於公報私仇。確實,範睢為中國貢獻了一個成語:睚眥必報。

4、白起實為魏冉嫡系

白起的起家是在“四貴”當權時,《史記》也暗示:“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穰侯魏冉當秦國宰相的時候,白起被舉薦為官,先是做左庶長。此後基本是二三年晉升一級,左更、國尉、大良造、封侯武安君。從一介平民直到被封侯,引路人正是魏冉。

魏冉是在秦昭襄王聽取範睢的建議後,失掉相位最終鬱悶死於封地的。範睢則接替相位,成為秦昭襄王的大紅人。如果說白起不為此事記恨範睢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說範睢不想借機拿掉白起也是不可能的。但因為白起太能打了,秦昭襄王無法離開他,因此白起暫時地位無憂。

白起實為魏冉嫡系

但是,當他在秦國最需要的時候,兩番拒絕領兵出征,作為武將你的價值就體現在戰場,現在竟然不拒王命領兵出征,這是幾個意思?也難怪秦昭襄王要殺掉他。而且,此舉把他本身自帶的“魏冉嫡系”標籤凸顯出來。任何一個君王都會做出:此人也許在為魏冉鳴不平的判斷,處死他也是理所當然的決定,難道要等到這個“屠神”有一天造反再處置?何況白起離開咸陽時“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非常不滿、不服,還有怨言,這就更促使秦昭襄王下定決心處死白起。

5、白起自認“殺業”太重

白起臨終前自我總結,是因為“殺業”太重,所以理所應該接受死罪。這一說法在後世的民間更為人所接受。

公元前294年白起以“左庶長”身份帶兵攻打韓國的新城,因戰功同年升為“左更”;在伊闕大戰韓魏聯軍,殺24萬人,戰後升為“國尉”;渡過黃河奪取韓國安邑以東直到幹河的土地,被封為“大良造”,再戰魏國奪城61座。此後連年爭徵,戰無不勝,攻無不敗,還打進楚國都城,最終封侯“武安君”。

白起自認“殺業”太重

公元前273年,白起進攻魏斬敵13萬,並把趙國2萬士兵沉入黃河;公元前264年,白起進攻韓國奪5城,斬敵5萬;公元前263年,白起攻打韓國的南陽太行道,把這條通道堵死;公元前262年,發兵韓國的野王城,使上黨郡同韓國聯繫被切斷;此後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萬。

後人據以上記載統計,戰國期間秦軍斬殺六國兵士180萬,白起帶兵斬殺的超90萬,佔了一半。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白起的封侯是建立在深重“殺業”上的。同時,古代社會普遍對“殺降”持否定和批判態度,白起不僅在長平坑殺趙國降卒,還“河殺”過趙國2萬降卒。如此“殺降”為後人所不齒,儘管“擁白說”一再質疑長平沒有40萬人被殺,但那確實是一些放下武器的降卒,殺10萬和殺40萬的差別只是數量,性質沒有差別。


老森


首先殺神這個稱呼我認為是對白起的褒獎,殺一為罪,屠百為雄,屠上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其次白起一生經理戰仗無數,他的殲滅戰無人能及。

最後不是白起弒殺,而是當時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白起的殺心之重也是世所罕見。



酒煮紅塵


你好,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之所以被稱為“殺神”,是因為白起一生征戰無數,且坑殺過無數降俘,因為戰爭間接死在他手中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被敵軍稱為殺神,我們不妨來粗略算一算,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他一共“殺死”了多少人

1: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2: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

3: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

4:攻趙國,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

5: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

6:白起長平之戰共坑殺趙軍四十五萬,,

以上累計超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時期總共戰死之人也不過200多萬,白起一個人就佔去了大半。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這簡直就是“一將功成百萬骨枯”。從這個數字來看,白起被稱為“殺神”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