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文物販子看到好東西, 卻沒有錢去收, 就會介紹給我

一直以来,马未都如何总是能够捡漏到文物,这成了一个谜。其实,在信息相对闭塞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马未都广交天下豪杰,目的就是为了信息畅通。马未都的交际圈相当复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他一个文化圈的人,在娱乐圈的影响力相当厉害,甚至于成龙见了人家也是毕恭毕敬。马未都的朋友圈里,不仅有社会名流,也有底层人物,比如文物贩子,甚至还有盗墓贼。按照马未都的说法,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却没有钱去收的情况下,一般都会介绍给“我”。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 却没有钱去收, 就会介绍给我


马未都作为收藏界大佬,在他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完成原始积累。通常来讲,马未都初期获取文物的途径有3种。第一种,琉璃厂捡漏。琉璃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当便宜,并且还都是好东西。第二种,主动去找人收。马未都有时候也会打听某某手里有好东西,就会去人家那里收。其中不乏一些北大清华的老先生,他们不仅乐于把东西给马未都,最关键他们并不怎么懂。第三种,马未都会在地摊上从文物贩子里低价捡漏。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 却没有钱去收, 就会介绍给我


马未都作为文物爱好者,原则上与文物贩子是处于“相对立”态势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最开始的文物贩子,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文物的真实价值。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文物贩子十块钱收上来一个文物,卖给马未都20块,这明摆着是赚了。所以,马未都能给二十就不会给他十二,会让文物贩子觉得自己赚了。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马未都和文物贩子各取所需,从而和睦相处。前提是马未都很少失手,他捡漏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 却没有钱去收, 就会介绍给我


早年文物贩子找到了马未都,给他一对黄花梨圈椅。马未都是多么精明的人,他知道东西是好东西。文物贩子1000块钱收上来的,卖给马未都就是4000块钱,利润是赚了几番。按照正常人的低价捡漏思维,真应该把价钱往下边压压,让自己利益最大化。马未都看了那对圈椅后,心里早已知道在香港市场上行情在8000-10000。说破天,马未都还是赚了。所以,马未都也没多说什么,非常痛快地把钱给人家了。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 却没有钱去收, 就会介绍给我


如此一来,马未都赚了,文物贩子也赚了,双方关系还蛮不错。马未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该让人家赚的钱就得让人家赚到,放长线钓大鱼,后期做生意也不会怎么吃亏。马未都这波操作确实是厉害,他与文物贩子关系不能说特别糟糕,最起码关系还蛮不错。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情况,马未都的消息特别灵通。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却没有钱去买,就会把东西介绍给马未都。


马未都:文物贩子看到好东西, 却没有钱去收, 就会介绍给我


因此,马未都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把握行情,做到先声夺人。马未都的思维是发散性的,他不是一味的与文物贩子斗智斗勇,而是恩威并施,最终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舍得”,在马未都身上得到了淋淋尽致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