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德國已經走在這條路上"

在德國,"群體免疫"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權威病毒學家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在向媒體解釋病毒傳播原理時,提到在60%至70%的人感染病毒後,人群的自然免疫力將導致病毒無法繼續傳播,首次讓公眾接觸到有關"群體免疫"的討論。當時這一說法還引起了輿論的震驚和不解。德羅斯滕後來解釋稱,這其實是在傳染病學基礎上的數學推算,具體到新冠病毒,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是一種現實的可能。此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一次講話中也提到,德國最終可能會有60%到70% 的居民感染新冠病毒。


支持實現"群體免疫"的學者包括德國漢堡Eppendorf大學附屬醫院院長羅澤(Ansgar Lohse)。他表示,目前提倡群體免疫的前提是在把65歲以上高危人群隔離開來。從德國的情況來看,除了實現群體免疫,沒有別的選擇。


羅澤指出,德國目前所追求的"讓感染人數曲線平緩"的做法,其實已經走在了實現群體免疫的道路上,只是沒有明確的對外交流。德國政府目前也已經意識到群體免疫是唯一存在的選項。他認為,讓中小學重新開課是在可控的情況下允許感染髮生,實現群體免疫的一步。因為各種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對年輕人的傷害最小,而且他們大部分人的家長和老師也都不屬於65歲以上高危人群。羅澤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在更加有效保護高危人群的同時,允許低風險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實現群體免疫。


在德國,對"群體免疫"概念批評聲音最大的包括社民黨衛生事務專家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針對羅澤的上述表態,勞特巴赫4月4日發推文表示:"我也感到非常震驚的是,羅澤和其他人在今天的'每日新聞'(Tagesschau)裡要求實現群體免疫。就算按照最低的死亡率,也意味著德國最多會有50萬人死亡。我們目前的目標應該仍然是在疫苗出現前,儘量減少感染病例。"


勞特巴赫在推特上的此番表態獲得了4503個"贊",有些德國網民的評論,和胡錫進在最新發文中表達的"提這種建議的專家,就應該讓他們帶著自己全家和整個家族先全都感染上,給世界帶頭"的說法類似。名為"Ingo1960"的用戶說:"我感覺回到了中世紀。僅為了實現群體免疫就要犧牲50萬人的性命。好吧,誰會想不去死呢?要犧牲這麼多人性命的病毒專家究竟是什麼人?我很高興的看到他會成為第一批為了群體免疫而感染病毒的人。"

面對這樣的批評,羅澤表示: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德國不追求實現群體免疫,也沒有其它的可能性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因為如果讓目前實施的各類禁令繼續下去,會對德國的經濟、社會、教育以及醫療體系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從他個人專業領域來說,羅澤已經看到許多包括身患癌症、糖尿病、精神病等非新冠肺炎類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和全面的救治。而且,醫療領域的人工費用和購買醫療設備的資金都需要一個正常運轉的經濟體系所維持。"我們現在的做法可能對於新冠病毒患者說是好的,但所付出的代價是讓其它醫療領域的保障明顯變得更差。"。


按照羅澤教授自己的說法,學術界持他這種想法的同仁不在少數。他指出:我們能達成一致的是。不能只關注新冠病毒。不然從長期的角度來說會釀成更大的損失。羅澤表示:德國目前實現群體免疫的速度還不夠快。從目前的數字來看,要實現群體免疫需要3年的時間。"這是德國社會無法承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