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的意义在何?

郑晓奇


清明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起先是一个节气,并未太多人文节日的内涵,也没有扫墓的习俗。后来与寒食节的习俗发生融合,于是,人们开始在清明节扫墓。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寒食节扫墓呢?最初是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重耳流落外国,没东西吃的时候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给他吃,但是重耳登上王位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忘记了介子推,不贪恋封赏的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老林里怎么也不出来。晋文公想要烧山逼他出来,无奈介子推意志坚定,直到被烧死也没有出来。

所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一天要全国禁火,吃生的食物。敬佩于介子推美德的人也会自发地上山扫墓,扫墓的习俗逐渐在各地流传,于是人们便在这一天祭扫自己逝去的亲人。

当然,扫墓的意义在于缅怀逝去的亲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刻刻去怀念我们的亲人,他们就并不算是真的离我们而去。借扫墓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思念,宣泄我们的情绪。


诗说


清明节是我们传统的纪念先人🌸,前辈的日子,🚙因为想念,🐤思念离别的亲人,🍎有记念日,🚚特殊的日子就是买些供品,🌸鲜花🐟来扫墓,从人性,🌂道理上是说的通的事🔥,只是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烧纸这样的方式有点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了🍎,逐渐成为陋习了🐛,以后应该文明清明节😁,改变过去的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蔚蓝天空🌸,没雾霾的环境🐟,也让先人安享天年,我们把当代的事做好☔️,您认为我的想法可以吗🍎?











莉姐美食坊


从记事时起,就一直跟着家里的长辈扫墓,一直到现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明显感觉到自己扫墓时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01 小时后,扫墓是为了让祖先保佑会念书

小时候,每来到一个坟前,长辈都要跟我们介绍这个坟是谁的,他们的生前是什么样的。长辈们说完祖先的事迹后,都要再加上一句,“来,磕个头,让祖先保佑你会念书。”

于是,小时候的我们就乖乖地磕头,嘴里说着长辈们让我们说的话,那时候的我们竟真的以为只要我们磕头的姿势够正确,祈祷的语气够真诚,祖先就真的会保佑我们学业有成。


02 再长大一些,扫墓是为了完成任务

长大后上学了,知道了学习只能靠自己,但是扫墓还是会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因为大人们要求孩子们必须去,说是要认路,等以后他们走了不能将祖先的坟丢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那时候的扫墓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道德和舆论要求你这么做,不做不行。


03 现在,扫墓是虔诚的悼念

看了《寻梦环游记》后,才对“丧尽礼、祭尽诚”有了新的认识。死去的人死了,他们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我们的记忆,而证明我们对他们还有记忆最有仪式感的事情就是扫墓。

就像我们过年会走亲戚去表达对他们的情谊一样,扫墓就是去对逝去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在那里,你脑海中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平事迹,或感慨、或遗憾、或想念、或伤心,那一刻所有的情绪只为他。


04 最后,扫墓还是生命的传承

那些躺在地下的,或引以为傲、或以此为戒、或平凡普通却与我们生命相关联的人,都值得被我们铭记。

那些我们扫墓时听到的事迹,或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或记录着家族历史的兴衰、或彰显着人性的光辉,都值得我们告诉我们的下一代,然后一代代传承下去。


所以,好好扫墓、悼念过去;然后好好生活、传承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