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學表現

一、2019-nCoV病原学特点:

Ø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

Ø其基因特征与SARSI-CoV和 MERSR-CoV有明显区别;

Ø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 CAVLC45)同源性达85%以上;

Ø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临床表现

Ø潜伏期1-14天;

Ø主要症状:发热,多为高烧(>38°C),少数为低烧(>37.5°C),个别病例无发热;

Ø其他症状:乏力,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气短、呼吸困难;

Ø严重者急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肾功能衰竭、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血凝血障碍。

2.实验室检查

Ø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Ø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部分患者肝酶和肌酶升高;

Ø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四、HRCT表现

基于病理分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可分为3期: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常见表现:单发或双肺多发、斑片状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多数病灶内纹理呈网格状(铺路石征);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或背侧、肺底胸膜下分布为主,空气支气管征,合并或不合并小叶间隔增厚,少数叶间胸膜增厚,极少数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1.病变早期CT表现

病变局限,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分布为主。病变常于外1/3肺野、胸膜下分布。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样密度(GGO)结节状、斑片或片状影,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为主,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增粗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一,男,5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二,女性,54岁,华南海鲜市场商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三,男性,55岁,华南海鲜市场商户。


2.进展期CT表现

病变进展,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可累及多个肺叶,下叶居多。病灶变密实,GGO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实变或结构扭曲影内支气管柱状增粗,下叶背侧肺底弧形肺不张。少数少量胸腔积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四,女性,57岁。


案例五,男,57 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B、C 分别为病程的第 3、8、11天。


3.重症期CT表现

双肺呈弥漫性病变,肺实质广泛渗出、实变,实变影为主,肺结构扭曲,支气管扩张,亚段性肺不张,严重时呈“白肺”。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六,男,57 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B 显示双肺大部分呈磨玻璃影表现,部分密实或局 限性不张、结构扭曲,右肺中下叶未累及部分呈过度充气状态。


4.随访复查

2019-nCoV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病灶变化较快, CT表现与临床病情紧密相关。部分病例经过1-2周抗病毒抗炎等积极治疗后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同 时在其他肺野也会出现新的斑片状影;病变吸收过程中可出现不规则长索条状 影,部分索条影可完全吸收,支气管增粗的程度减轻。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肺内病变由局限性进展为多发、弥 慢性病变,累及范围明显扩大,密实,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影像学表现


案例七,男,57 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B、C 、D分别为病程的第 3、8、11、17天。图 D 双肺上叶病灶大部分吸收。


参考文献:

[1]史河水,韩小雨,樊艳青,梁波,杨帆,韩萍,郑传胜.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J/OL].临床放射学杂志:

1-8[2020-02-06].https://doi.org/10.13437/j.cnki.jcr.20200206.002.

[2]武汉 19-nCoV 肺炎影像学表现初探.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微信版.2020 年 1 月 23 日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 案(试行第五版)》(国卫办医函〔2020〕103 号)

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文由全景上海徐汇中心谭小雪撰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