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要是活着会不会比曹丕成就高?

红袖添香LV


曹丕真的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误其实只有三点:

第一,对夷陵之战的处理不当。

第二,死太早。

第三,点太背。

其实曹丕当政不过七年(仔细算的话,没准不到六年),初期还有一段时间的禅让工作要做(差不多一两年),这段时间的曹丕其实没什么黑点。

曹丕真正的失误是对吴蜀夷陵之战的处理

之后,曹丕进行了第二次出征,不过曹丕此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征吴(虽然他确实征吴了),而是解决曹操时代遗留的臧霸割据青徐的问题。看曹丕的行军路线:大军先到谯(老家),然后问臧霸来不来。这摆明了就是选择题:臧霸来了,就大家一起征吴,然后解除臧霸兵权,从而解决青徐问题;臧霸不来,就不再征吴,而是直接打死臧霸,从而解决青徐问题。

结果就是藏霸来了,之后被派往京口,由徐州方向征吴。青徐问题顺利解决,然后顺便为之后征吴探路,甚至战斗本身还有战果。这次征吴曹丕做的很漂亮。

长江很长,但实际上是由北向南打过长江的可行的路线其实只有四条(由南向北也是):

第一,益州方向,出兵重庆(白帝城),顺江而下。也就是刘备伐吴的时候路线。

第二,荆州方向,出宛城,到襄阳。曹操历来从这里征吴。

第三,合肥方向。孙十万常年来送人头的地方,后期曹休兵败也是这么走的。

第四,京口路线,从徐州到吴郡。

对曹丕来说,第一条不现实,而剩下的三条就是曹丕二次征吴之中,兵分三路的路线了,所以曹丕第二次征吴可以看做是一种尝试。就结果而言,京口路线的主力为臧霸(感觉就是拿来送死的),斩获最多。

于是,几年之后,曹丕进行了第三次征吴,他造战船千艘,集合大军,想要由徐州出发, 走京口路线直接攻打吴郡,一举消灭吴国(后来朱元璋由这一路线反向北伐灭元)。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京口路线其实千百年来一直没人走,原因有二:
一方面,古代的时候,京口这路线的长江江面较现在更宽(具体数字我忘了)。也就是从京口渡江的难度比现在大,也比其他两条路线的渡江难度大。这方面曹丕的处理方法是造很多的船。
另一方面,当时气候环境问题,现在虽然有钱塘江大潮这种情况,但是当年的气候会更寒冷,京口路线偶尔会有冰凌,对运输造成巨大的阻碍。曹丕的应对方法是造大船。
于是,曹丕第三次征吴之前就造了很多的大船……结果曹丕遇到了比罕见的冰凌更加罕见的长江冰封。你看,曹丕不是一般的倒霉。
然后,曹丕就病死了。你看,曹丕实在是命太短。
至于其他方面,曹丕其实没有什么黑点。
比如很多人说曹丕削弱宗室,但是曹丕实际上任用了包括曹真、何晏在内的大量曹操的养子,政权一直到曹睿时代都很稳固,这个实在怪不到曹丕。再说了,也不看看几十年后的八王之乱,一堆司马打的有多惨。梁武帝萧衍算不算明君?但是一大推姓萧的在萧衍活着的时候就打成浆糊了,这就是大肆分封宗室的后果。朱元璋也大封宗室,还不是他一死就靖难了?
再比如说九品中正制,这是很多人黑曹丕的一点。。但真正的情况是,至少东汉以来,察举制就基本上变成了世家大族之间的胡吹了,有人统计了两汉有记载的孝廉二百多人,其中寒门出身仅有18人(哪本书我忘了)。也就是说,当时的上升通道已经事实上被世家们把持,当官完全是看门第;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承认这一事实:反正都是士族当官,那不如在门第之外加入了才华的考察因素,这样选出来的人最起码是有才华的士族;再说了,正是因为加入了才华的考察因素,寒门子弟才有了和世家大族竞争的资本。曹丕的中正制这实际上是曹操“唯才是举”政策的延续和常态化,其实是一种进步。下表出自胡舒云《九品官人法考论》,可以看到其实曹魏时代和西晋初期,世家大族是不能真正垄断仕途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的问题是从西晋中后期开始的执行。制度其实是好制度,但是做事的人把事情做坏了。

至于曹丕赐死甄氏,只能说曹丕是个渣男。但是从曹睿顺利登基来看,其实对储君问题没有影响。
至于曹丕的很多其他的黑点,基本上是曹丕个人的问题,只能说曹丕很胡闹,但是作为皇帝其实很无所谓啊。
至于曹冲,对于天才我们难以预计,但是曹冲其实和曹丕有一样的缺点,就是命太短。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绝对不可能做的比曹丕好。

历史随笔谈


历史就是这么偶然,曹操因为贪色失去了天然的接班人曹昂;同样因为疏忽失去了天赐的接班人曹冲,然后在两个极阴极阳候选人曹丕与曹植间纠缠了十多年,导致朝廷分裂及弟兄失和,为曹氏江山的覆灭,埋下祸端!如果曹冲在,曹氏政权不仅一统江山,而且绵延留长,甚至迎来华夏盛世!


一、曹冲诞生

公元176年冬,二十二岁的曹操遭宦官陷害,离开洛阳北部尉(相当于今天首都县级公安局长)的职位,前往兖州东郡的顿丘县任县长!在陈留渡河遭遇土匪,随从逃跑,曹操与保镖楼异杀出!曹操病倒雪地,幸得长垣县桑园名士郭景图相救!

郭景图身边有个七八岁小丫头环儿,端药进来,见曹操醒来,开玩笑说:你可真行,一觉睡了三天!还能吃能喝!曹操觉得这丫头俊俏,还很顽皮,十分可爱!两年后,受宋皇后被贬案牵连,曹操罢官回乡,路过桑园!郭景图病重,临终前将环儿托付给曹操。

公元188年,曹操带着卞氏、曹丕母子,丫鬟环氏,第三次出仕,到洛阳去当典军校尉(相当中央警卫团营长)!某天,曹操见环儿太楚楚动人,明知环儿与小舅子卞秉两小无猜,实在无力抗拒环儿的美丽,忍不住横刀夺爱!环儿使劲叫喊,无人相助,最后放手,任凭掌中卞秉相送的玉笛跌碎在地!

公元196年,环氏生下一个白胖儿子!曹操说:大老远就听见他的哭声,这孩子嗓门真冲!就叫他曹冲吧!


二、天生帝才

曹操的儿子很多,极具天赋聪慧,个个都是人才!曹昂忠孝英武,曹丕死阴险狡猾,曹彰威武勇猛,曹植文采飞扬!然而,要成为一代帝王,似乎都有偏科;为将为臣,肯定会有作为!有个例外,那就是曹冲,尽管仅活了十三岁,但是才华天赋,明显过人,称得上百年不遇的帝王之才!可惜早早夭折,算是历史与曹操开了个不轻不重的玩笑!

1、天生聪慧

六岁称象,姑且不谈!公园202年,曹操带着家眷回老家亳州。老兵李成疏忽,使曹昂留下的马鞍被老鼠咬了,眼看活不成!六岁曹冲将身上的狐腋裘用剑刺几个洞,去见曹操。曹操说在乡下衣服被老鼠咬是常事,再买件新的。曹冲咳嗽一下,李成按曹冲吩咐自缚进账求赎,曹操笑言“没事的,在乡下吗!”

曹冲听到李成言:自己有疾,唯华佗能治,但华佗被陈登请到广陵看病去了!思考一番,安慰道:不要紧,估计陈登快被调离广陵,华佗就回来了!

如此高深复杂的计谋与推断,竟然如此精准,惊得一旁十五岁的曹丕一身冷汗!可以说,曹冲此举,不仅显示出高深的谋略,更有驾驭人心的练达,实在是称王为帝的天才。

2、学术渊博

公园208年,曹操拜相,那天皇帝派人送封相诏印,曹操找曹冲去接诏,发现曹冲跟华佗学五禽戏。曹操脸色难看,曹冲见状,忙指着熬药炉子说:孩儿前日刚学《易经》,这药炉不是正符合下离上坎的“水火既济”,既济就是圆满。爹爹今日封相,寓示咱家圆圆满满,多喜庆!让曹操无法发火生气!

可见,曹冲打小就熟读经书,而且活学活用,这点比曹丕的现实主义、曹植的浪漫主义的极端,更显得丰满与圆润!

3、顾全大局

赤壁大战前,曹营蔓延瘟疫,曹操没想到自己带来见习的曹冲也感染上了!曹操闻讯抛下军事,赶往帐中相伴。小小年纪的曹冲,强打笑颜,说:“孩儿无碍,大家过虑了!”还当场吃碗米粥,将碗舔个干净。曹操见精神很好,以为感冒,便放心了!待曹操走出,曹冲便虚倒在床!

曹操还是不放心,便派人将年龄较小的公子如曹冲、曹林等送回亳州,以避瘟疫。赤壁大败后,209年4月,曹操再回到谯县,曹冲已病重,回天无力,年仅十三岁!

曹冲虽然未必武功高强,但是意志坚强,而且顾全大局。这与阴险狭隘的曹丕、放荡形骸的曹植相比,更具帝王性格!


三、曹操偏爱

公园202年,还是亳州。卞秉与孩子们在雪地里玩,看见十三岁曹彰用雪球将六岁曹冲砸到在地,嗔怪曹彰。曹冲说:不碍事的!卞秉抱着曹冲说:你可是姐夫最宠的心肝宝贝!瞧这纯白的狐腋裘多好,你怎么舍得在雪地上翻滚!曹冲说:爹爹说了,天下狐狸多了,将来给我做更体面的大袍子!

卞秉心中一惊,莫非曹操已有意此子继位? 由于曹冲的天资聪慧,外加曹操是个爱才奇人,很早就在内心里确定曹冲是自己的接班人!

在曹冲十二岁时,曹操就为之“抢冠”,汉代男子要到16岁才举行成人仪式,即戴冠!曹冲才十二岁戴冠,除了是天才少年外,父亲曹操的有意栽培,可见一斑!

四、沧海一笑

如果曹冲在,说白了,曹氏江山或许将昌盛久安,不可能出现三国长期鼎立,以及司马篡国!曹冲是曹操儿子里,唯一全科人才,并且智商情商出类拔萃,实在是不可多得帝王之才,甚至可以说,比曹操还曹操的优秀人才!

1、曹冲是天才

据《魏书邓哀王冲传》说,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曹操又是爱才如命!曹冲不死,曹操接班人可谓铁定,这就减少选嫡的副作用。在威严父亲与天才弟弟的组团经营下,二十几个曹氏兄弟,会早断杂念,各就其位,合力共谋天下!

2、曹冲情商高

这点有点像郭嘉,在心情与脾气上,与曹操契合度盛高,有种天然浑成的感觉。郭嘉智谋未必最高,但是他知道如何说服曹操,知进知退,不惹领导烦恼,这才是高手!那些因出了计谋就遭来杀身之祸的谋士,如许攸、沮授等,实在不能说是合格谋士!曹冲如果活着,他会摸顺曹操的脾气,不会使曹操在接班人上疑惑,这样曹氏政权会及早顺利进入第二代!曹操有时间教,曹冲有时间学,也不会造成大臣间的分裂与恶斗!曹丕与曹植,由于优缺点明显,致使曹操临死都拿捏不住,导致兄弟不和,大臣对立,后患无穷。

3、曹冲顾大局

曹丕与曹植,就是想跟曹冲玩争嫡,由于智商悬殊太大,根本不是对手,甚至上不了台面!由于拥有绝对智商情商优势,比如称象类难题,曹冲可以甩曹丕八条街,甩曹植十条街,曹丕等兄弟肯定学会面对现实,心服口服,俯首称臣。加上曹冲打小有顾大局,礼让不拘小节习惯,比如被曹彰用雪球砸到,连说不碍事。那么,曹冲在高智商的作用下,加上曹操倾力资助的背景下,很快会在朝野拥有绝对权威与优势,宛然“曹操二世”。

在二十几个曹家兄弟的资助下,犹如曹操当年在家族兄弟的扶持下闯荡世界一样,统一天下不成问题!而且,曹操年轻,司马家族的除了继续为曹家打工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生存之道!中国或许会提前进入大唐盛世!

然而,天不遂人愿!按理曹操生下二十几个儿子,选择接班人不是太难,可偏偏最不用质疑的第一候选人曹昂及第二候选人曹冲,意外出局,而第三候选人出现并列的曹丕与曹植,这让疑心偏重的曹操为难,出现失误,误了儿子们性命,也误了自己打下的江山!


云子落


我觉得不会!

为什么呢?

你看哈,曹冲去世的时候七岁。不说别的,我们来说说他的死,他因何而死呢?不就因为他太聪明而让曹丕觉得这个弟弟将来会成为自己继位的最大威胁吗?

所以,单从这一点看,他的成就就不如他的哥哥曹丕。

他是聪明,但是在那样的时代中,聪明的人往往不是从表面看的。除非你的实力和势力强大的足以粉碎所有针对你的阴谋诡计,否则,就要懂得韬光养晦、沉默不语。

而且,人们说:慧极必伤。这句话用在曹冲身上我觉得很适合。

曹冲是聪明,可他败就败在太小了,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并且他对自己的兄长们太放心了。

要知道,作为曹操的儿子,除了曹冲,几乎每个人都善于心计。别看说曹植整天吟诗作赋,那一半是他自己兴趣使然,另一半是做给别人看的。因为他才华太高了,缺少支持他的政客,所以不得不那般。

再者也因为他本人对权力地位没有太大的执念,否则这魏主系谁,还不太好说呢。

所以,跟他的哥哥们比,曹冲的聪明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

不说别的,就拿曹操回归许都一事来说。作为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曹丕,他难道不知道曹操善用疑兵之计?

当然知道!可为何他还要率领文武百官在曹操本人不可能出现的大门出迎接呢?

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一来配合曹操的瞒天过海之计来对付想要刺杀曹操的敌人,二来作为现任长子,孝义为先,这一点就在心理上赢得了百官的支持。

虽然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但是在许都的这些个臣子们,骨子里还是埋藏着传统的观念。所以这一个“孝”字,就已经胜过了曹冲的聪明!

我们可以看到,在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以后,他几乎立马就把汉献帝给从位子上拉下来了。而且还用了上古传统的“禅让制”,这样一来,名声上就给人一种“名正言顺”之感。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根本就是在做样子。

所以吧,我觉得,曹冲如果活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

结语:再说了,有曹丕这样子像毒蛇一般的哥哥,曹冲就算在七岁那年不死,他真的有把握斗的过表面仁义道德,暗地里阴谋诡计玩儿个遍的曹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