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要是活著會不會比曹丕成就高?

紅袖添香LV


曹丕真的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誤其實只有三點:

第一,對夷陵之戰的處理不當。

第二,死太早。

第三,點太背。

其實曹丕當政不過七年(仔細算的話,沒準不到六年),初期還有一段時間的禪讓工作要做(差不多一兩年),這段時間的曹丕其實沒什麼黑點。

曹丕真正的失誤是對吳蜀夷陵之戰的處理

之後,曹丕進行了第二次出征,不過曹丕此次出征的目的並不是徵吳(雖然他確實徵吳了),而是解決曹操時代遺留的臧霸割據青徐的問題。看曹丕的行軍路線:大軍先到譙(老家),然後問臧霸來不來。這擺明了就是選擇題:臧霸來了,就大家一起徵吳,然後解除臧霸兵權,從而解決青徐問題;臧霸不來,就不再徵吳,而是直接打死臧霸,從而解決青徐問題。

結果就是藏霸來了,之後被派往京口,由徐州方向徵吳。青徐問題順利解決,然後順便為之後徵吳探路,甚至戰鬥本身還有戰果。這次徵吳曹丕做的很漂亮。

長江很長,但實際上是由北向南打過長江的可行的路線其實只有四條(由南向北也是):

第一,益州方向,出兵重慶(白帝城),順江而下。也就是劉備伐吳的時候路線。

第二,荊州方向,出宛城,到襄陽。曹操歷來從這裡徵吳。

第三,合肥方向。孫十萬常年來送人頭的地方,後期曹休兵敗也是這麼走的。

第四,京口路線,從徐州到吳郡。

對曹丕來說,第一條不現實,而剩下的三條就是曹丕二次徵吳之中,兵分三路的路線了,所以曹丕第二次徵吳可以看做是一種嘗試。就結果而言,京口路線的主力為臧霸(感覺就是拿來送死的),斬獲最多。

於是,幾年之後,曹丕進行了第三次徵吳,他造戰船千艘,集合大軍,想要由徐州出發, 走京口路線直接攻打吳郡,一舉消滅吳國(後來朱元璋由這一路線反向北伐滅元)。


不過有一句說一句,京口路線其實千百年來一直沒人走,原因有二:
一方面,古代的時候,京口這路線的長江江面較現在更寬(具體數字我忘了)。也就是從京口渡江的難度比現在大,也比其他兩條路線的渡江難度大。這方面曹丕的處理方法是造很多的船。
另一方面,當時氣候環境問題,現在雖然有錢塘江大潮這種情況,但是當年的氣候會更寒冷,京口路線偶爾會有冰凌,對運輸造成巨大的阻礙。曹丕的應對方法是造大船。
於是,曹丕第三次徵吳之前就造了很多的大船……結果曹丕遇到了比罕見的冰凌更加罕見的長江冰封。你看,曹丕不是一般的倒黴。
然後,曹丕就病死了。你看,曹丕實在是命太短。
至於其他方面,曹丕其實沒有什麼黑點。
比如很多人說曹丕削弱宗室,但是曹丕實際上任用了包括曹真、何晏在內的大量曹操的養子,政權一直到曹睿時代都很穩固,這個實在怪不到曹丕。再說了,也不看看幾十年後的八王之亂,一堆司馬打的有多慘。梁武帝蕭衍算不算明君?但是一大推姓蕭的在蕭衍活著的時候就打成漿糊了,這就是大肆分封宗室的後果。朱元璋也大封宗室,還不是他一死就靖難了?
再比如說九品中正制,這是很多人黑曹丕的一點。。但真正的情況是,至少東漢以來,察舉制就基本上變成了世家大族之間的胡吹了,有人統計了兩漢有記載的孝廉二百多人,其中寒門出身僅有18人(哪本書我忘了)。也就是說,當時的上升通道已經事實上被世家們把持,當官完全是看門第;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承認這一事實:反正都是士族當官,那不如在門第之外加入了才華的考察因素,這樣選出來的人最起碼是有才華的士族;再說了,正是因為加入了才華的考察因素,寒門子弟才有了和世家大族競爭的資本。曹丕的中正制這實際上是曹操“唯才是舉”政策的延續和常態化,其實是一種進步。下表出自胡舒雲《九品官人法考論》,可以看到其實曹魏時代和西晉初期,世家大族是不能真正壟斷仕途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問題是從西晉中後期開始的執行。制度其實是好制度,但是做事的人把事情做壞了。

至於曹丕賜死甄氏,只能說曹丕是個渣男。但是從曹睿順利登基來看,其實對儲君問題沒有影響。
至於曹丕的很多其他的黑點,基本上是曹丕個人的問題,只能說曹丕很胡鬧,但是作為皇帝其實很無所謂啊。
至於曹衝,對於天才我們難以預計,但是曹衝其實和曹丕有一樣的缺點,就是命太短。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絕對不可能做的比曹丕好。

歷史隨筆談


歷史就是這麼偶然,曹操因為貪色失去了天然的接班人曹昂;同樣因為疏忽失去了天賜的接班人曹衝,然後在兩個極陰極陽候選人曹丕與曹植間糾纏了十多年,導致朝廷分裂及弟兄失和,為曹氏江山的覆滅,埋下禍端!如果曹衝在,曹氏政權不僅一統江山,而且綿延留長,甚至迎來華夏盛世!


一、曹衝誕生

公元176年冬,二十二歲的曹操遭宦官陷害,離開洛陽北部尉(相當於今天首都縣級公安局長)的職位,前往兗州東郡的頓丘縣任縣長!在陳留渡河遭遇土匪,隨從逃跑,曹操與保鏢樓異殺出!曹操病倒雪地,幸得長垣縣桑園名士郭景圖相救!

郭景圖身邊有個七八歲小丫頭環兒,端藥進來,見曹操醒來,開玩笑說:你可真行,一覺睡了三天!還能吃能喝!曹操覺得這丫頭俊俏,還很頑皮,十分可愛!兩年後,受宋皇后被貶案牽連,曹操罷官回鄉,路過桑園!郭景圖病重,臨終前將環兒託付給曹操。

公元188年,曹操帶著卞氏、曹丕母子,丫鬟環氏,第三次出仕,到洛陽去當典軍校尉(相當中央警衛團營長)!某天,曹操見環兒太楚楚動人,明知環兒與小舅子卞秉兩小無猜,實在無力抗拒環兒的美麗,忍不住橫刀奪愛!環兒使勁叫喊,無人相助,最後放手,任憑掌中卞秉相送的玉笛跌碎在地!

公元196年,環氏生下一個白胖兒子!曹操說:大老遠就聽見他的哭聲,這孩子嗓門真衝!就叫他曹衝吧!


二、天生帝才

曹操的兒子很多,極具天賦聰慧,個個都是人才!曹昂忠孝英武,曹丕死陰險狡猾,曹彰威武勇猛,曹植文采飛揚!然而,要成為一代帝王,似乎都有偏科;為將為臣,肯定會有作為!有個例外,那就是曹衝,儘管僅活了十三歲,但是才華天賦,明顯過人,稱得上百年不遇的帝王之才!可惜早早夭折,算是歷史與曹操開了個不輕不重的玩笑!

1、天生聰慧

六歲稱象,姑且不談!公園202年,曹操帶著家眷回老家亳州。老兵李成疏忽,使曹昂留下的馬鞍被老鼠咬了,眼看活不成!六歲曹衝將身上的狐腋裘用劍刺幾個洞,去見曹操。曹操說在鄉下衣服被老鼠咬是常事,再買件新的。曹衝咳嗽一下,李成按曹衝吩咐自縛進賬求贖,曹操笑言“沒事的,在鄉下嗎!”

曹衝聽到李成言:自己有疾,唯華佗能治,但華佗被陳登請到廣陵看病去了!思考一番,安慰道:不要緊,估計陳登快被調離廣陵,華佗就回來了!

如此高深複雜的計謀與推斷,竟然如此精準,驚得一旁十五歲的曹丕一身冷汗!可以說,曹衝此舉,不僅顯示出高深的謀略,更有駕馭人心的練達,實在是稱王為帝的天才。

2、學術淵博

公園208年,曹操拜相,那天皇帝派人送封相詔印,曹操找曹衝去接詔,發現曹衝跟華佗學五禽戲。曹操臉色難看,曹衝見狀,忙指著熬藥爐子說:孩兒前日剛學《易經》,這藥爐不是正符合下離上坎的“水火既濟”,既濟就是圓滿。爹爹今日封相,寓示咱家圓圓滿滿,多喜慶!讓曹操無法發火生氣!

可見,曹衝打小就熟讀經書,而且活學活用,這點比曹丕的現實主義、曹植的浪漫主義的極端,更顯得豐滿與圓潤!

3、顧全大局

赤壁大戰前,曹營蔓延瘟疫,曹操沒想到自己帶來見習的曹衝也感染上了!曹操聞訊拋下軍事,趕往帳中相伴。小小年紀的曹衝,強打笑顏,說:“孩兒無礙,大家過慮了!”還當場吃碗米粥,將碗舔個乾淨。曹操見精神很好,以為感冒,便放心了!待曹操走出,曹衝便虛倒在床!

曹操還是不放心,便派人將年齡較小的公子如曹衝、曹林等送回亳州,以避瘟疫。赤壁大敗後,209年4月,曹操再回到譙縣,曹衝已病重,迴天無力,年僅十三歲!

曹衝雖然未必武功高強,但是意志堅強,而且顧全大局。這與陰險狹隘的曹丕、放蕩形骸的曹植相比,更具帝王性格!


三、曹操偏愛

公園202年,還是亳州。卞秉與孩子們在雪地裡玩,看見十三歲曹彰用雪球將六歲曹衝砸到在地,嗔怪曹彰。曹衝說:不礙事的!卞秉抱著曹衝說:你可是姐夫最寵的心肝寶貝!瞧這純白的狐腋裘多好,你怎麼捨得在雪地上翻滾!曹衝說:爹爹說了,天下狐狸多了,將來給我做更體面的大袍子!

卞秉心中一驚,莫非曹操已有意此子繼位? 由於曹衝的天資聰慧,外加曹操是個愛才奇人,很早就在內心裡確定曹衝是自己的接班人!

在曹衝十二歲時,曹操就為之“搶冠”,漢代男子要到16歲才舉行成人儀式,即戴冠!曹衝才十二歲戴冠,除了是天才少年外,父親曹操的有意栽培,可見一斑!

四、滄海一笑

如果曹衝在,說白了,曹氏江山或許將昌盛久安,不可能出現三國長期鼎立,以及司馬篡國!曹衝是曹操兒子裡,唯一全科人才,並且智商情商出類拔萃,實在是不可多得帝王之才,甚至可以說,比曹操還曹操的優秀人才!

1、曹衝是天才

據《魏書鄧哀王衝傳》說,曹衝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曹操又是愛才如命!曹衝不死,曹操接班人可謂鐵定,這就減少選嫡的副作用。在威嚴父親與天才弟弟的組團經營下,二十幾個曹氏兄弟,會早斷雜念,各就其位,合力共謀天下!

2、曹衝情商高

這點有點像郭嘉,在心情與脾氣上,與曹操契合度盛高,有種天然渾成的感覺。郭嘉智謀未必最高,但是他知道如何說服曹操,知進知退,不惹領導煩惱,這才是高手!那些因出了計謀就遭來殺身之禍的謀士,如許攸、沮授等,實在不能說是合格謀士!曹衝如果活著,他會摸順曹操的脾氣,不會使曹操在接班人上疑惑,這樣曹氏政權會及早順利進入第二代!曹操有時間教,曹衝有時間學,也不會造成大臣間的分裂與惡鬥!曹丕與曹植,由於優缺點明顯,致使曹操臨死都拿捏不住,導致兄弟不和,大臣對立,後患無窮。

3、曹衝顧大局

曹丕與曹植,就是想跟曹衝玩爭嫡,由於智商懸殊太大,根本不是對手,甚至上不了檯面!由於擁有絕對智商情商優勢,比如稱象類難題,曹衝可以甩曹丕八條街,甩曹植十條街,曹丕等兄弟肯定學會面對現實,心服口服,俯首稱臣。加上曹衝打小有顧大局,禮讓不拘小節習慣,比如被曹彰用雪球砸到,連說不礙事。那麼,曹衝在高智商的作用下,加上曹操傾力資助的背景下,很快會在朝野擁有絕對權威與優勢,宛然“曹操二世”。

在二十幾個曹家兄弟的資助下,猶如曹操當年在家族兄弟的扶持下闖蕩世界一樣,統一天下不成問題!而且,曹操年輕,司馬家族的除了繼續為曹家打工之外,根本沒有第二條生存之道!中國或許會提前進入大唐盛世!

然而,天不遂人願!按理曹操生下二十幾個兒子,選擇接班人不是太難,可偏偏最不用質疑的第一候選人曹昂及第二候選人曹衝,意外出局,而第三候選人出現並列的曹丕與曹植,這讓疑心偏重的曹操為難,出現失誤,誤了兒子們性命,也誤了自己打下的江山!


雲子落


我覺得不會!

為什麼呢?

你看哈,曹衝去世的時候七歲。不說別的,我們來說說他的死,他因何而死呢?不就因為他太聰明而讓曹丕覺得這個弟弟將來會成為自己繼位的最大威脅嗎?

所以,單從這一點看,他的成就就不如他的哥哥曹丕。

他是聰明,但是在那樣的時代中,聰明的人往往不是從表面看的。除非你的實力和勢力強大的足以粉碎所有針對你的陰謀詭計,否則,就要懂得韜光養晦、沉默不語。

而且,人們說:慧極必傷。這句話用在曹衝身上我覺得很適合。

曹衝是聰明,可他敗就敗在太小了,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並且他對自己的兄長們太放心了。

要知道,作為曹操的兒子,除了曹衝,幾乎每個人都善於心計。別看說曹植整天吟詩作賦,那一半是他自己興趣使然,另一半是做給別人看的。因為他才華太高了,缺少支持他的政客,所以不得不那般。

再者也因為他本人對權力地位沒有太大的執念,否則這魏主系誰,還不太好說呢。

所以,跟他的哥哥們比,曹衝的聰明就顯得有些小兒科了。

不說別的,就拿曹操迴歸許都一事來說。作為曾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曹丕,他難道不知道曹操善用疑兵之計?

當然知道!可為何他還要率領文武百官在曹操本人不可能出現的大門出迎接呢?

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一來配合曹操的瞞天過海之計來對付想要刺殺曹操的敵人,二來作為現任長子,孝義為先,這一點就在心理上贏得了百官的支持。

雖然三國時期群雄並起,但是在許都的這些個臣子們,骨子裡還是埋藏著傳統的觀念。所以這一個“孝”字,就已經勝過了曹衝的聰明!

我們可以看到,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以後,他幾乎立馬就把漢獻帝給從位子上拉下來了。而且還用了上古傳統的“禪讓制”,這樣一來,名聲上就給人一種“名正言順”之感。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根本就是在做樣子。

所以吧,我覺得,曹衝如果活著,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

結語:再說了,有曹丕這樣子像毒蛇一般的哥哥,曹衝就算在七歲那年不死,他真的有把握斗的過表面仁義道德,暗地裡陰謀詭計玩兒個遍的曹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