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金钗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各人的样貌又是怎样的?

当代诗人李秋忠


《红楼梦》是一部大家都喜欢看的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但是《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身高及样貌,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根据影视剧的观看个人只能做以下判断:

1、林黛玉身高一米六零左右,眉如远山黛,鼻若悬胆,樱桃小口。

2、薛宝钗身高一米六四左右,端庄,典雅,大方。

3、贾元春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雍容华贵,唯美大方,气质过人。

4、贾探春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鸭蛋脸,削肩细腰,俊眼修眉,顾盼神飞,长挑身材,超凡脱俗。

5、贾迎春身高一米六四左右,体态微胖,鼻腻鹅脂,温柔沉默,有亲和力。

6、贾惜春身高一米五五左右,可爱甜美,天真烂漫。

7、史湘云身高一米六三左右,“海棠美人“之称,气色红润。

8、王熙凤身高一米五八左右,丹凤眼,柳叶眉,身体苗条,体格风骚。

9、李纨身高一米六左右,青春守寡从不装扮,面色憔悴,有冷艳之美。

10、妙玉身高一米六三左右,天赋聪慧资质不凡,眼睛长得很像外国人。

11、秦可卿身高一米六五左右,丰润大方,婀娜多姿,高雅超俗。

12、巧姐身高一米五四左右,齿白唇红,单纯可爱,好相貌。

《红楼梦》十二金钗各自性格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她们都有着不同的青春之美。





雄辉文化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别名,和《石头记》一样是曹公比较喜欢的小说名。所谓金陵十二钗,真是钗钗各领风骚,各俱特色。

金陵十二钗有的是曹公笔下太虚幻境中的神和物下凡而来的。她们被薄命司将贾府的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故名十二钗。

十二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十二钗的身高和容貌没有面面俱到的描写,但是,可以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窥见一斑。

1

图中的美女是十二钗之首的林妹妹林黛玉,她的“哭功很好地诠释了女人是水做的,一个字贯穿一生。据说她前世是一株降珠草,下凡的目的就是报答她主人对她的浇灌之恩。仙界下凡的应该都是很美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似蹙非蹙、似泣非泣描绘出随时都可能掉出金豆子的柔柔弱弱的美女模样。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施胜三分” 据说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可见 这个林妹妹的聪明之至,心思敏杰,才华横溢。她的美是一种西施式的病态美,可惜了红颜薄命!

2

至于与林妹妹相衬托的薛宝钗,小说中刻画的比较详细:生得肌骨莹润,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聊聊几笔把一个冰清玉洁、容貌丰美、眉目如画、齿白唇红的美女形象耀然纸上。

贾府四春,长姐元春雍容华贵,入宫为妃;小妹惜春年幼,书中对这二人没有过多描述,着墨最多的是迎春和探春。

迎春

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可以看出迎春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肤如凝脂,脸上的皮肤更像新剥了皮的荔枝,去了壳的鹅蛋白。她性格温柔,沉默寡言,是一个温柔靓丽可人的妹子。

描写探春的文字是这样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探春是一位个子高、身材削瘦的靓女,此女眼神明媚顾盼神飞,且才华横溢、精明能干有心机,是一个脱俗靓丽、能力非凡,做事有主见有手段的主儿。她曾经代替王熙凤掌管大观园,针对赵姨娘的事就能不难理解她的刚硬手段,一个外柔内刚、含而不露的果决人物!

3

金陵十二钗中最强悍的数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这种描写有面相带刚的性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纯未启笑先闻” 含威不露是王熙凤的气势所在,凤姐精明强干城府颇深,处事圆滑为人狠辣;掌管贾府雷厉风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贾府后宅人多势杂,凤姐能够震的住场子,可见她的能耐之大,手段之高明,怎奈没能逃过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的命运。

自然关于史湘云、巧姐、李纨和秦可卿自是各有千秋,湘云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书写她是个细高挑的身材。此人心直口快、开朗好爽、诗思敏锐,但是早夭。

金陵十二钗中,与贾家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是妙玉。世家官宦出身的妙玉因自幼多病而出家修行,她天生丽质气若幽兰,才华也很出众。寄居在大观园中栊翠庵带发修行,与贾家姑娘们混在一起,尘缘未了,寄予宝玉,怎奈没能逃脱早陨的悲惨命运。

金陵十二钗中无论是良苑仙葩还是凡夫俗子,她们的命运都和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三 ‘春’ 去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世家大厦的倾倒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支撑的。曾经精明能干的探春想 “兴利除弊”来挽救贾府,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一帆风雨路三千 ” 远嫁海疆。

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不是她们所能左右的,不是她们不够优秀,不是她们才华不出众,更何况还有贾政等人在朝堂地位的支撑,她们的命运是所处的封建社会所造成的!


冰凌读书


没去细品啊[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