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身份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在他著名的《批评的解剖》中指出,欧洲的虚构文学作品在一千五百年以来,重心不断地按神祇、英雄、人间的首领、普通人、“讽刺”类型人物的顺序往下移。这个著名的论断也能让我们看到西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身份的有趣的变化。

西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身份

安德烈公爵(电影剧照)

不难发现,神祇、英雄、人间的首领,这些大多出现在史诗中,这些主角的共同点显而易见,都有一个高贵的出身。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小说中,贵族依然是常见的主人公,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几部巨著,《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德烈公爵,《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无一例外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物。这自然和作者本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有关。

当然,这两个世纪中,普通人也登上了小说的舞台,这则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但凡分析这个时期的西方文学,几乎全都众口一词的提到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云云)。像格罗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记》,即是描写中产小职员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说到描写工人的作品,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左拉的《萌芽》。左拉别的小说,如《小酒店》,也关注着底层的市民生活。

西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身份

大卫·科波菲尔(电影剧照)

现当代小说中,作家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让作家、艺术家(包括音乐家和画家),或者说知识分子,作为他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狄更斯带有自传性质的《大卫·科波菲尔》,主角大卫便是成长为一个作家。与之相似的还有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同样具有自传色彩,讲述了马丁·伊登如何通过自学成才走上写作的道路。

西方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角色身份

马丁·伊登(电影海报)

类似的作品还有易卜生的最后一部戏剧《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浮士德博士》,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萨特的《恶心》,纳博科夫的《天赋》、《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看,那些小丑!》,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略萨的《胡利娅姨妈与作家》,等等,主人公都是作家或学者、艺术家,可谓不胜枚举。

另外,医生也是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多的主人公。当然,有一些作家同时也是医生或是学过医,如契诃夫、施尼茨勒都是一边创作一边从医的。在契诃夫的戏剧中,医生也常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如《海鸥》、《万尼亚舅舅》,而小说《第六病室》中的安德烈医生,则是一个富有悲剧性的主角。

还有些作家和医生也有很深的渊源,如福楼拜、王尔德的父亲都是医生。在《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正是一个大夫,只不过资质十分平庸。而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的斯多克芒医生,加缪的《鼠疫》的里厄医生,都是英雄一般的正面人物。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