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一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道盡了古往今來多少戰士的辛酸與無奈。

國家間的利益衝突,時而導致戰爭不可避免,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無論有多厭惡戰爭,總要有人衝鋒陷陣。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明朝的最後一位將軍李定國,國破家亡後毅然從軍,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可謂生不逢時。

但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也成就了他。戎馬一生的李定國,幾乎戰無不勝,創下了無數的不敗神話,就連早已入關的清朝,聽到他的名號也要發怵。

生於明王朝末年,追隨農民起義軍

李定國生於明崇禎年間,當時的明朝氣數已盡,民間災荒不斷,外敵來犯,社會矛盾日益加劇。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他的家庭也非常貧窮,忍飢挨餓還是小事,稍不留神就可能命喪黃泉。

全國上下的農民和普通百姓,也過著同樣悲慘的生活。為了反抗統治著的壓迫,很多農民揭竿而起,張獻忠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帶領農民大軍起義,途中遇見了年幼的李定國,覺得這個孩子與他有緣。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張獻忠很同情他,將他收為義子,帶在身邊。

李定國從此便加入了農民起義軍,跟隨大部隊南征北戰,很受器重,他的軍隊生涯也由此開始。

最初藉著位置優勢,李定國和張獻忠向貴州進軍,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攻克了貴州大部分地區。

剩下的郡縣聽到風聲,直接繳械投降,首戰告捷,卻在下一步的戰略上起了爭議。

李定國一直希望為明朝而戰,主張歸順南明,而張獻忠處於對明朝的反抗心理,一直持反對意見。

後來張獻忠被清軍射殺,李定國繼任統領。此時的清軍雖佔據絕對優勢,但尚未入關,明朝殘餘勢力在廣西擁護桂王稱帝,建立南明政權。李定國絕不會向外敵屈服,於是與南明聯合,歸順永曆皇帝。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南明政權抗清名將,征戰沙場數十載

清軍入關後,一直未能解決南明問題,甚至在清朝的地盤上,都還散佈者南明的密探和眼線。除了暗中籌備的活動,南明的軍隊也一直在與清軍抗衡,力量不容小覷,尤其是李定國手下的軍隊

入侵中原地區的滿清政權,引發了民族矛盾,不僅受到前朝的全力抵抗,還遭到普通民眾的強烈反對。

張獻忠曾建立起與之對抗的大西政權,後來他不幸戰死,軍隊群龍無首,幾乎走向滅亡。

關鍵時刻李定國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冷靜從容地指揮軍隊作戰,使得軍心大振,這才扭轉了頹勢,他也在軍中樹立起了威信。

李定國帶領的起義軍入編南明軍隊,他也成為明朝的最後一員大將。智勇雙全的他,曾打下多場勝仗,如果沒有他,可能南明根本撐不了太久。

在歸順南明前,李定國曾與孫可望聯手,平定了雲南土司的叛亂,徹底掌握雲南的統治權。立功後李定國和其他幾位將領,自立為王。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這個從小生長在軍營裡的孩子,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年幼便入伍的他,已經馳騁疆場十餘載,而他的神話才剛剛開始

領兵對抗清朝統治,先後收復多地斬敵首

在控制貴州和雲南兩地後,李定國出於國家大義,多次勸說孫可望歸順南明,共同對抗清廷。

可孫可望油鹽不進,一心想要稱王稱帝與李定國決裂,並在雲南發動兵變,自立為秦王。

後來在對方妥協下,孫可望才答應與李定國等人一同對抗清軍。李定國不僅擁有將才,還十分懂得治世之道。

他在雲南訓練軍隊時,還不忘對當地實行政治經濟改革,鼓勵教育發展,為南明做了長久的打算。

雖然最後的結局並沒能如他所願,但出發點是好的。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接下來李定國和其他將領由貴州出發,在四川等地與清軍進行交戰,同時進攻四川與湖南。

由於他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禁止燒殺搶掠等惡劣行為,所以軍隊無論從素質還是戰鬥能力上來看,都是十分出色的。

在進行了兩個月的激烈對戰,李定國拿下了湖南湖北小部分區域,清軍損失幾千人。

接下來他從湖南與桂林交界處,向廣西進軍。李定國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桂林一戰,他勇猛無比,巧用妙計,取得戰略優勢。

在桂林的最終決戰中,李定國率領的騎兵和象兵部隊,以壓倒性的優勢大敗清軍,佔領桂林,而後成功收復整個廣西。

大獲全勝後,李定國並沒有就此收手,作為誓死效忠明朝的將領,他的目標是收復所有失地。接下來他繼續北上進攻湖南,他帶領的大軍勢如破竹,接連攻陷湖南各州,很多清朝官員聞風喪膽,紛紛逃走。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李定國接連攻克廣西湖南的消息傳入清廷後,朝野上下大驚失色,不敢再輕敵,於是派了敬謹親王尼堪遠征湖南。

尼堪是清朝的一員猛將,戰功赫赫,而且曾殺掉張獻忠。

尼堪是一個狠角色,但李定國也不是吃素的,由於雙方實力懸殊,他認為只能智取。於是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尼堪中計

他採用伏擊戰術,誘敵深入,趁敵軍不備,圍攻主將尼堪,一刀斃命。十五萬大軍頓時群龍無首,亂作一團,李定國以少勝多,很輕易地取得了勝利

所向披靡屢敗清軍,順治見勢欲獻聲求和

李定國在湖南大敗清軍,尼堪戰死的消息傳到紫禁城,所有大臣慌亂不已,對此人頗為恐懼。尼堪作為清朝的名將,居然會死在李定國的手下,那麼再派其他將領,會不會也是同樣的結果?

清朝的統治階層,一時間沒了主意。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順治帝在得知戰況後,甚至開始與大臣商議,將西南七省拱手相讓,謀求和平相處。《晉王李定國列傳》記載:“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

順治帝心慈手軟,更傾向於求和。這更從側面反映出李定國的影響之大,能夠令清朝低頭求和。

可惜後來他與孫可望發生內訌,導致軍心渙散。孫可望在湖南與清兵開戰,接連失掉多座城池,李定國費盡心思攻下的湖南,幾乎全部落入清軍之手

後來廣東的抗清運動非常激烈,他考慮再三,決定進攻廣州,可惜雙方實力相差太大,三四個月都沒有攻下。

他曾向鄭成功請求聯合,但並未得到回應,於是只能帶領小部分軍隊回到廣西。稍作休整後,李定國再次嘗試與鄭成功合作,兩方一同進攻廣州,剛開始非常順利,但後來清軍調來大批精銳騎兵部隊,眼看就要勝利的李定國再次兵敗而逃。

這次戰役中,李定國太過大意,中了敵人的計,被團團包圍。他帶領的軍隊元氣大傷,廣州一戰也成為李定國生涯中的一次滑鐵盧。

明朝戰神李定國,戎馬一生、所向披靡,順治帝都想向他求和

後來南明政權出現內鬥,吳三桂的大軍也直逼雲南,內憂外患。永曆皇帝逃亡緬甸,然而最終還是落入吳三桂之手,南明滅亡。李定國得知後,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永曆皇帝一死,明朝最後的政權煙消雲散,末代戰神也隨之隕落。李定國一直為明朝最後的希望效命,付出十幾年的心血,沒想到最後換來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實在是令人惋惜。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