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随着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体质小儿逐年增多,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藩篱疏薄,最易感触风邪,正如《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中医学中的外风还可包括各种致敏因素,如接触异味、异物,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油漆涂料、鱼虾螃蟹,以及各种环境污染物等。外风致病,多首先犯肺,鼻为肺之外窍,常先受病。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鼻》中说:“鼻流清涕者,肺风也。”外风犯肺,肺窍不利,常见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症。

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清·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说:“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风,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便指出了外风与内风常相合致病的关系。外风屡犯、禀赋有异,两者相合而形成的“伏风”在小儿过敏性疾病包括鼻鼽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起病常因外风或兼夹寒、热、燥、湿等邪侵袭,束于肺窍而致鼻塞不通,鼻腔作痒,鼻涕流注,喷嚏频作。另一方面伏风藏于体内,易为外风引发,加之肺脾失调,津液输布失常,痰饮内蕴,或肺脾气虚、阴虚肺燥,则形成风痰内着或阴虚伏风之势,使鼻鼽屡发难解,甚至伴见目痒、咳嗽、哮鸣、皮肤瘙痒等症,并发风咳、哮喘、湿疹、瘾疹等病。

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儿科凡反复发病不已者,需从其先天禀赋寻求病因,若是禀赋有异,或气虚、或阴虚体质,均能形成外风易于留着不祛而成伏风,而此伏风内潜,又有易于为外风引动发病的特点。鼻鼽属于反复发作难愈的疾病,常兼有风咳、哮喘、湿疹等其他风病,部分患儿可询及直系亲属过敏性疾病史,这些均可作为患儿体禀有异,内风潜伏的依据。鼻鼽是儿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西医对本病多采用抗组胺药、激素吸入及免疫疗法等,远期疗效不理想,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医学治疗小儿鼻鼽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风痰束窍是贯穿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主要病机。

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针对本病演变,小儿鼻鼽的病位在肺,属上焦疾病,余认为其治疗当遵“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临证运用辛散升提宣通鼻窍之风药,辛可宣展肺气,升则直达病所,所谓“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而施以质轻味薄性平之品,正合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的用药特点。疏风通窍治标,扶正消风治本。疏风通窍主要用于小儿鼻鼽之发作期,根据所兼夹寒、热、痰不同,常选用的方剂有辛夷散、桑菊饮、麻黄汤合温胆汤。在鼻鼽缓解期,常用益气固表法或养阴润肺法,常选用玉屏风散、桂枝龙骨牡蛎汤、人参五味子汤、沙参麦冬汤等方剂加减。

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用药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益气养阴为主,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南沙参、麦冬、乌梅、五味子、白芍等,疏风通窍药多用麻黄、桂枝、防风、辛夷、苍耳子、川芎、蝉蜕、徐长卿等。变应性鼻炎有明显的家族史。当父母均有变应性鼻炎时,其子女有70%的遗传机会;若仅父亲有变应性鼻炎,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若母亲有变应性鼻炎,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说明母亲的遗传影响更大。

小儿变应性鼻炎与遗传有关,中医用益气养阴、疏风通窍之法

有学者对部分过敏性哮喘的家族过敏史进行了调查,发现亲属中患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等疾病的比例均较一般群体为高,患病率可达20%~50%。所以,变应性鼻炎是有遗传的,幼儿童可在1、2岁就开始发病,儿童也是高发人群,但这一疾病不会传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