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文丨壹觀察 宿藝

萬物互聯時代的智能藍圖,都離不開新一代智能IP網絡的支撐。

新基建是中國未來十年最大的技術與產業變革機遇,數字化與智能變革浪潮席捲,傳統IP骨感網絡在流量洪水面前形成了明顯瓶頸,同時異構化的數據、千行百業複雜性的聯接與應用需求,也加速了傳統IP骨幹網絡的“衰老”。

如何釋放數字化與智能變革的潛能,成為科技企業與各行業共同關注的核心話題之一。

2019年,華為給出了這一答案:通過引入大數據、AI技術和新一代協議,以及發佈新網絡架構和新一代數據通信產品,實現由傳統IP網絡到智能IP網絡的跨越。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總裁胡克文

今年5月,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總裁胡克文公開向業界宣稱:“2020年是智能IP網絡的商用元年”。時隔4個月之後,今年9月華為全鏈接大會(HC2020)上,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總裁胡克文宣佈了全面升級的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1234X”——以智能IP網絡“一個戰略”,重構硬件和軟件“兩大平臺”,升級智能超寬、智能聯接和智能運維“三層網絡架構”,升級數據通信產品和解決方案“四大引擎”,並攜手合作夥伴及客戶打造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共創行業新價值變量。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華為與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發佈《智慧充電樁物聯網技術白皮書》

華為還與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發佈了《智慧充電樁物聯網技術白皮書》。華為數通產品線副總裁趙志鵬在媒體圓桌採訪中表示:隨著數據通信進入智能IP時代,華為數通的整體戰略都是圍繞著智能展開,“以智能IP為底座,為全行業提供新動能”。

1234X,華為智能IP網絡升級與進化

一個戰略:智能IP網絡

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但35年之後的IPv4時代人類才真正進入人機互聯的互聯網時代,再發展到基於MPLS技術實現人人互聯的All IP時代,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今進入到以IPv6+技術實現物物互聯,千行百業都在推動數字化與智能化,提供差異化服務+確定性保障成為“剛需”,數據通信的“新基礎設施"變革勢在必行。這也為華為聚合內部研發積累與技術優勢,推出智能IP網絡戰略的核心原因。

兩大平臺:重構硬件和軟件平臺

硬件方面,華為提出了“強者更強,小者更精”的新定義硬件架構。內置AI加速引擎,增強數據處理能力的大平臺(比如框式設備支持整機300T)支持超寬海量聯接與未來平衡演進。盒式設備(比如400GE)則可以提供5G承載和全業務接入,同時“小身材”更便於靈活部署。

軟件平臺方面,華為推出智能IP操作系統“雲杉”,一改傳統IP設備軟件封閉、無法應對多樣性需求等弱點,能夠提供敏捷、智能、開放能力,並且支持靈活積木拼裝,按需定製,內置20+種AI算法支持毫秒級推理,被業界形象地稱之為“變形金剛”。

三層架構:智能超寬、智能聯接、智能運維

寬帶是產業升級的中心。當端口從100Gbps升級到400Gbps, WLAN網絡實現從Wi-Fi 5到Wi-Fi 6的躍遷,寬帶在數據洪水面向依舊成為稀缺資源。如何讓有限的寬帶發揮出最大價值?

華為智能IP網絡為此引入了AI全新定義並不斷升級三層架構:“智能超寬”保障了作為基礎的寬帶資源;華為數通今年以來發布多款WIFI6智能產品,皆具有智能感知業務類型與環境變化,進行無線頻譜資源調優,可以做到“

智能聯接”;海量聯接意味著傳統人工手動排障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必須依靠人工智能解決業務快速部署和運行維護的問題,這就是“智能運維”。按照目前華為的標準,可實現“一分鐘發現故障,三分鐘定位故障,五分鐘恢復”的強大運維能力。

四大引擎:四大Engine產品

所有的技術、理念,最終都會聚合於產品創新。過去一年來,華為數通圍繞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廣域網絡、數字安全四大領域分別推出了CloudCampus、CloudFabric、CloudWAN、Hise四大解決方案,並在本屆HC2020大會上全部完成了2.0進階。核心變量是華為升級了智能IP網絡的大腦——iMaster NCE,其主要目的是支持客戶隨心定製、實現意圖部署和故障預測,以及接口可兼容多廠商,為客戶節約投資。因此也是華為智能IP網絡更好地匹配合作夥伴需求,加速推動行業變革的“四大引擎”。

X:是行業合作,也是生態共建

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可能依靠單個行業的技術或方案推動,智能IP網絡的落地也同樣如此。本屆HC2020峰會期間,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聯手眾多合作伙伴與行業客戶,在智能IP+政府、智能IP+金融、智能IP+教育、智能IP+機場等場景深度聯合創新。一方面展示了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給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帶來的巨大效能,另一方面也印證了華為數通堅持智能IP網絡的生態開放與“底座”戰略,得到了越來越多行業企業與合作伙伴的深度認同。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中國電力行業數字變革的新底座

電力與數據通信都是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基礎設施,伴隨數據化與智能化的到來,兩者也在發生“生態聚變”效益。

以電力傳輸的電網為例,其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

一、工業時代的小型孤立電網,操作以人工為主,其要求是“通上電”;

二、信息時代通過數字化技術的進步實現了全國聯網的廣域調度,電網控制實現了初步的自動化、數字化,要求是“讀到數”;

三、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電能一方面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能源,面臨的是來自新能源汽車用戶、家庭用戶、工業製造的複雜需求與作為基礎設置的全國廣域部署;另一方面,則面臨風能、光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的併網趨勢和各種變量因素,要求是像汽油和礦泉水一樣“能買賣、可零售、隨時充”,因此智能電網的變革成為一大行業難點。

華為數通基於智能IP網絡的三層架構,為電力行業提供了數字電網、數字運營、數字服務的新“3D”智能電網戰略,同時基於“雲管邊端”能力為智能電網提供了包括雲數據中心、智能電力網絡、邊緣計算物聯網、智能終端通信模組在內的“端到端”全鏈路聯接方案,以持續創新來激發智能電網的聯接與變革潛力。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副總裁趙志鵬

華為數通產品線副總裁趙志鵬介紹稱,“聯接力就是生產力”,華為最強大是ICT技術能力,但華為智能IP網絡必須深耕行業,與客戶通過商業+技術實現“雙輪”驅動行業的探索與創新,不斷走向智能世界的“無人區”,華為為此成立了“NetCity創新機制”。截止目前,華為已經與40多個夥伴做了50多個NetCity項目,共同定義了超過130個項目,其中80多個已經上線運營。

本屆HC2020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與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聯合發佈了《智慧充電樁物聯網技術白皮書》。充電樁作為中國電網系統面向新能源汽車大眾出行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對中國電力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變革的一次重要檢驗。

對於電力行業來說,從“瓦特驅動數字”,到“數字驅動瓦特”,也的確是真正的“無人區”式突破。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南網電動董事長鄒大中

南網電動董事長鄒大中也詳細闡述了中國充電樁建設的“從夢想照進現實”:

充電樁行業關係到交通變革與能源革命,同時也涉及到大經濟層面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供給側,需要電網建設、新能源整車製造,以及相關的配套產業;在需求側,則涉及到新能源消費、汽車消費,汽車後服務等諸多環節;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典型“槓鈴效應”的新基建建設方向。

南網電路作為南方電網從事電動汽車服務的一個專業公司,承建了南方五省的充電樁建設。幾乎未來四年投資251億元,建設150座大型充電站,以及38萬個充電樁。

中國每一個充電樁背後,為何都需要智能IP網絡?

但充電樁現階段在建設、管理、利用率等層面都存在一些問題,鄒大中介紹稱:

首先,電力容量限制充電樁規模部署。預計到2030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變壓器10%冗餘容量難滿足充電樁規模部署需求。

第二,現有通信模式存在時延壓力。未來的電力需求響應業務對設備響應的可靠性和時延的要求高,萬物互聯時代網絡更易出現擁堵。

第三,無人值守場站運維困難。無人值守場站易發生油車佔位、充電樁破壞,少量運維人員無法滿足爆發式增長的充電樁運維等問題。

第四,海量設備管理困難。預計到2023年,南網電動將建成38萬根充電樁,年消納綠電50億度以上,因此海量物聯設備管理將成為未來重點。

如果對比來看,南網電路在充電樁建設、運維上遇到的難題,也是華為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中的應對目標,比如智能IP網絡上非常清晰的三層架構:智能超寬、智能聯接、智能運維。這應該也是南網電路選擇與華為數通共同推動“NetCity創新機制”的重要原因。

鄒大中與趙志鵬在圓桌媒體環節共同介紹了華為數通與南網電路在智能IP網絡領域的創新合作,主要涉及到三個層面:

物理層:提供智能超寬鏈路,其中很多都是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中的四大引擎產品,比如CloudCampus、CloudFabric、CloudWAN等等,可以保證在物理層面提供超寬帶能力和全網精細化管控,幫助南網電路打造光、儲、充、換、檢一體化能源站概念。

通訊層:華為的5G全球領先,可以解決高可靠性+低延時需求。同時通過網絡層的人工智能技術與IPV6+協議,數據分層分析和處理可以幫助業務完成實時響應。

數據層:南網電路近期還與清華大學聯合推動充電樁充電安全項目,可以更好地管理車上電池和充電過程中的電池檢測形成的大數據,同時在雲端還有一個BMS電池管理系統與車載BMS系統相聯接,這些都需要利用華為雲和智能IP解決方案。鄒大中表示,南網電路未來的大數據處理,都需要充分使用華為的“雲-管-邊-端”協同應用,通過邊緣智能網關收集處理海量數據,形成雲邊協同和邊端協同。

趙志鵬認為,未來伴隨新能源車輛與充電電樁的快速發展,會有數以億計的物物聯接,同時帶來海量數據,華為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中的三層架構重要性也將快速突顯。

評 論

HC2020上華為數通推出全面升級的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可以說是華為在2020智能IP網絡的商用元年的一份答卷。

在這份答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幾個重要的關鍵詞:趨勢判斷、技術聚合、時間節點,以及夥伴與生態。

準確的趨勢判斷與時間節點卡位,是一家科技企業的底蘊和敏銳洞察力;敢於向IP骨幹網絡這一數據通信的頂峰衝鋒,充分體現了一家科技企業的的研發實力、信心與底氣;而夥伴與生態,則考驗的是一家科技企業的商業智慧、行業影響力與開放能力。

這也是此次全面升級的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發布之後,被業界認為是一個高成熟度解決方案的重要原因。“1234X”,也清晰地闡述了華為數通在智能IP網絡戰略上的目標、打法與商業落地策略。

千行百業上雲,意味著海量聯接與數據洪水時代終於到來,業界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球IP流量將達到每年2.3ZB,到2025年全球將有85%的企業上雲,97%的大型企業將使用AI技術,AI與智能化在千行百業和百姓生活的落地,會讓智能IP網絡成為新技術時代打開智能世界大門的一把關鍵鑰匙。

而這把鑰匙,如今華為手中握著一把。

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變革,由此減少了諸多不確定性,邁向了更加確定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