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對我們的依賴感降到最低

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們希望孩子能獨當一面,讓他們自已做自已的事情。但我們往往事與願為,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什麼事情都喜歡干涉。

比如孩子不認真吃飯時,我們怕孩子沒有吃飽,就以餵飯的方式催促孩子多吃幾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只要一遇到挫折,我們就馬上幫孩子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對我們形成了依賴,遇到任何事情都習慣找家長幫忙。

我們總是抱怨孩子怎麼總是長不大,但是卻沒有認真思考過我們的做法並沒有幫忙孩子學習如何成長獨立的個體。

怎樣將孩子的依賴感降到最低,讓孩子依靠自已解決問題,而不是總是詢求我們的幫助。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方法一: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多問孩子一些選擇性的提問。比如,早上穿什麼衣服,可以給孩子兩件衣服挑選,讓孩子自已做出選擇;點餐時,詢問一下孩子的建議。

孩子從小經歷過自已作選擇,會對以後選擇職業、生活方面的選擇都會產生很大的意義,讓孩子更有主見。

方法二:尊重孩子的努力,讓孩子慢慢來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自已的努力解決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不要催促孩子,讓孩子慢慢來。

當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會集中精力去自已解決問題。

方法三:不要馬上告訴孩子答案,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美國暢銷書作者阿黛爾法伯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出這一觀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問到各種各樣令人困惑的問題:

“彩虹是什麼?”

“小孩子為什麼生下來就不能回去了?”

“為什麼人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一定要上大學嗎?”

家長經常會被這些問題搞得很尷尬,然後立刻開動腦筋,想出一個合適的答案。通常在孩子提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想答案了。他們只是想讓成人作為一個回應者來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探索他們的想法。

急於給孩子答案,對他們沒有幫助,就像是我們在替他們動腦筋。可以詢問孩子“你是怎麼想的”,讓他們做進一步的思考,才是最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