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角色行当(三)


昆曲的角色行当(三)

俞振飞饰演李太白《太白醉写》


昆曲的角色行当(三)

俞振飞饰演建文帝《千忠戮 惨睹》


昆曲的角色行当(三)

俞振飞饰演柳梦梅《牡丹亭 惊梦》

家门大类名。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性角色。昆曲于明代兴起后,生分为正生和小生两支。正生指剧中生行正角,小生指剧中生行副角,并不受年龄限制。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老生独立而为细行,生才以扮演青年男角色为主,俗称“小生”,并派生出大官生、小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细行。官生,即做官的小生,俗称“纱帽生”。戴髯口者称“大官生”,不戴髯口者称“小官生”。官生一作“冠生”,或从古代礼制“冠礼”取名。穷生原属官生家门,凡穷生所扮角色都以中状元、居高官结局。雉尾生原属巾生家门,由具有翎子功底的巾生演员应工。生行的音色运用以假声为主,真假嗓结合,表演儒雅倜傥, 潇洒飘逸。

官生 小生的一种,意指做官或戴冠的男角,所以既称“官生”又称“冠生”,其中又分大官生和小官生两类。大官生 小生的分支,戴髯口,一般扮演风流蕴藉的帝王或贵重之人。嗓音运用要求宽亮,真假嗓结合部佳,多用厚重的膛音。表演要求气度恢宏,功架持重大方。如《长生殿》中的唐明皇、《铁冠图》中的崇祯帝、《千钟禄》中的建文帝等。另外,《邯郸记》中的神仙吕洞宾、《彩毫记》中狂放不羁的谪仙李太白也由大官生应工。大官生一般带黑三。少数例外,如《千钟禄·惨睹》中的建文帝带一字髯,以展示他改妆仓皇出逃的狼狈相;又如《长生殿·哭像》中的唐明皇带花三,以展示他悲痛凄怆的衰年形象。小官生 小生的分支,又称“纱帽小生”。专门扮演青年文职官员,多为春风得意的新贵。嗓音要求高亢明亮,假声的运用较大官生为多。表演要求在儒雅飘逸的基调中透出气宇轩昂的神态。功架动作既要大方又要灵活。是介于大官生与巾生之间的一个家门。应工角色大多唱做并重。如《荆钗记》中的王十朋、《白罗衫》中的徐继祖、《金雀记》中的潘岳等。《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原归小官生家门,但《辞朝》、《书馆》两折由大官生应工,此属特例。

巾生 小生的一种,又称“儒生”,俗称“扇子生”,因头戴方巾、必正巾或手持折扇而得名。一般扮演儒雅风流的青年书生,多为爱情剧中的男主角。要求嗓音清亮甜润,表演潇洒飘逸。气质注重书卷气,又须具有折扇功底。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玉簪记》中的潘必正、《红梨记》中的赵汝舟、《西楼记》中的于叔夜、《风筝误》中的韩琦仲等

穷生 小生的一种,又称“苦生”、“黑衣生”,俗称“鞋皮生”。专门扮演穷愁潦倒的落魄书生。多穿黑褶子,有些戏规定镶鞋后跟必须蹋着趿在脚上(拖鞋皮)。剧终多以中状元或做高官收场。是生行中具有特殊表演手法的家门。要求唱、念音色须带悲音。步法要略带移步,类似拖着鞋皮。两手经常抱胸而双臂却要平端,不失儒者风度。表演以寒酸迂腐而又傲骨嶙峋的神态为主。如《绣襦记》中的郑元和、《彩楼记》中的吕蒙正、《永团圆》中的蔡文英、《金不换》中的孙俊云等。半雌雄小生 永嘉昆剧中小生的一个旁支。表演上类若穷生,又要求娇、痴、书卷味兼而有之,且斯文近于千金小姐。如《绣襦记·当巾》中的郑元和,出身官宦,从小娇生惯养,然又为了爱情流落街头,是此一例。半雌雄小生在唱念表演上也有自己的程式。

雉尾生 小生的一种,又称“翎子生”,俗称“鸡毛生”。以帽盔双插雉尾得名。多扮演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或英姿飒爽而带稚气的将门之子。演员必须文武双全,具有耍翎功底。是生行中具有特殊演技的家门。要求嗓音清亮激越。表演英武洒脱,神采飞扬。身段动作舒展、刚劲并常伴以舞动翎子来表现角色的心情和神态。如《连环记》中的吕布、《西川图》中的周瑜、《白兔记》中的咬脐郎,是其代表角色,被称为“三副鸡毛生”。另外,《铁冠图·对刀步战》中的李洪基也由雉尾生应工,但不用翎子而插白鹅毛,以表现夜战时的识别记号。《白兔记》咬脐郎的表演常夹杂旦角的身段以表现其稚气,也可由作旦应工。

武生 专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性角色。武生系生行擅武的一支。近世昆剧受京剧和地方戏影响,有了更细的分工,如“武小生”、“武老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