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文 | 周慧齐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白先勇先生曾说过,“昆曲无它,唯一美字”。昆曲无疑是美的,它美于情真,美于意切,美于词的绮丽,美于曲的婉转,美于妆的华美,美于舞的娇柔,美得好似一场梦。一出昆曲,满眼旖旎,恍如一场隔世的幻梦。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其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著名曲师魏良辅为首的一批文人、名师和唱曲家,在苏州地区完成了昆山腔的革新,形成以“水磨调”为特色的昆腔新声,并以苏州为中心向四方流布。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苏州是明清两代的昆曲中心,万历年间,单苏州一郡的演员已达数千之众,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记载了每年苏州虎丘山中秋夜曲会大比赛的盛况,与会者上千,彩生雷动,热闹非凡。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由明万历到清乾嘉之间,昆曲独霸中国剧坛,足足兴盛了两百年,其流传之广,历时之久,非其他剧种可望其项背。而又因为数甚众上层“雅部”,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精致艺术。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家宴》《乞巧》《仙缘》《离魂》,也都是昆曲。曹雪芹成书于乾隆年间,正是昆曲鼎盛之时,上至王卿贵族如贾府,下至市井小民,对昆曲都无比热爱,无不沉醉于丝竹之乐,水磨腔的软糯。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白先勇曾经说过,“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包括西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从发端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它在我国的戏曲中是当之无愧的魁首,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唱腔委婉悠长,含蓄典雅,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入得昆曲,像是圆一场梦。如汤显祖所说,“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现实生活中难被成全的情,在昆曲中多成其圆满,昆曲也因这情深而愈发动人。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暮春时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是《西厢记》;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牡丹亭》;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桃花扇》。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从内到外都美得不似人间之物,台上人一举手一投足,天然便是一道风景。昆曲的台步行云流水,伴着长长的水袖翻飞,演员们眼角眉梢俱是风情。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说,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水磨调旖旎悠远,似江南摇橹,悠悠缓缓。檀板慢拍间,一唱三叹,尽娓娓道来。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水袖翻飞,云出云没,不刻意去言说美,却早已是美入骨血。边歌边舞,水袖抛舞,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哀怨,时而绕出情思绵绵。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变迁,转眼就是600年。师徒间的口耳相传,600年来代代相衍,映现的是昆曲传承之举。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品一出水磨的昆曲,如品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婉转的唱词缓缓在舞台流淌而出,观众未饮先醉。历经数百年的更迭,昆曲依旧在中国的水墨中,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蓦然绽放,让人惊艳、心动。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昆曲:满眼旖旎,细品六百年清雅古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