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酷愛行書名品《蘭亭序》,為什麼唐代書法的高峰不是行書?

許悅愛書法


楷書是面向大眾的,是最基礎的。行書較楷書提升了一個檔次,不是人人都能寫得好的。所以才樹立王羲之為樣板,學其筆法。草書與前二者不同,字形改變較大,特別是偏傍部首的變化需要重新記識辨別,學起來很難,只有少數人能進這個圈子。“陽春白雪,和者蓋寡,”因此造就了一批“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人材。學書法離不開自身的稟賦,以及修養,非持之者不能成功。


團山子3


每一個時代都力求產生獨特時代風格。書法具有頑強生命力,不斷新陳代謝是一重要原因。晉代以王羲之為主的行書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唐代的書家們把主攻的書體轉向楷書,作研究、突破、創作書向。

唐代最大貢獻是"立法″,強調筆法、字法、章法。整個時代形成尚法為審美標準,對書法家們以楷書的書體為表現裁體也是一個因素。

(薛稷書涅槃經帖)

當時的教育政策也重視楷書。如於弘文館的書法課程,明確以教楷書為主。據《唐六典》所記載:"貞觀元年敕,見任京文武職事五品己上子有性愛學書及有書性者,聽於館內學書,其法書內出。其年有二十四人入館。敕虞世南、歐陽詢教示楷法。″

(薛稷書涅槃經帖)

唐代國學中的學生,也須寫楷書。

唐代官員銓迭,"其擇人有四事:一曰身,二曰言,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擇人的有一個標準就是楷書水平要高。

(薛稷書涅槃經帖)

唐代公文抄寫,都是用楷書。唐代楷書形成高峰,和時代審美特徵,官方的重視程度,教育制度政策有著緊密關聯。受到較大影響。從而成就了唐代楷書藝術發展的高峰。

(薛稷書涅槃經帖)

薛稷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張懷瓘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還挺有深意,值得玩味和思考。雖然在唐太宗的推動下唐朝盛行學習王羲之的書風,但唐太宗個人力量畢竟有限,對書法史的發展只能起到推動作用。始終改變不了事物發展的規律,楷書的盛行是歷史的選擇和必然。

我嘗試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唐朝盛行楷書的原因。

一、政治上統治者和科舉制的影響

我們也知道決定藝術發展的主要力量首先是政治,唐朝的政治制度對書法的發展起到直接影響的作用。唐朝統治者提倡書學,並設立相應的學校。科舉考試還對“書科”這一項做了嚴格的規定。

由於唐朝統治者對書法的偏愛,使得大家爭相效仿。自唐高祖、唐太宗以下的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宣宗及竇後、武后和諸王等都是書法愛好者。又主要精於楷書,並且水平都不低。


  • 李世民書法

統治者都尚且如此,對科舉制度肯定要做規定,並且很嚴格。范文瀾《中國通史》裡就有描述:“唐翰林院有侍書學士,國子監有書學博士,科舉有'書科’,吏部有書、判定選,書法作為進身途徑之一,故唐人工書者多”,也就是考中進士只能擁有做官的資格,要想獲得官職,還設有相應的關卡,就像我們現在研究生、博士生等各種成人考試的“複試”一樣。其中有一項是書法,而且要求必須是漂亮端莊的楷書。這種制度給楷書的發展提供了相當肥沃且廣闊的土壤。

除此之外,唐朝統治者還特別重視書法人才,如果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你的前途將一片光明。

當時褚遂良還不是很出名,魏徵發現他書法相當了不得,就把他推薦給唐太宗。唐太宗一見到他的書法,大為驚歎,立馬詔他入宮,並予以相應的官職。

唐穆宗在位期間,召見了柳公權,對他說:“我於佛寺叫卿筆跡,思之久矣”,於是立馬就讓他當翰林院的學士。


  • 柳公權楷書

可見,在當時,楷書寫得好,完全可以一馬當先,充當一匹黑馬。成為大多數人奮鬥一生都不一定能得到達官顯貴,所以潛心學習楷書的人自然就非常多。

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並行或相互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楷書的發展離不開統治者和政治制度的推波助瀾。

二、經濟、文化上的間接推動

我們也知道,唐朝的經濟和文化空前的繁榮。楷書藝術的革新和提高是大勢所趨,唐朝的繁榮昌盛、社會經濟的強盛必然反應到文化領域,書法藝術屬於上層建築,是離不開經濟基礎的。

唐以前,文化只屬於貴族世家。到了唐代,文化得以普及,詩歌、音樂、雕塑、建築等領域也是空前繁榮。這種經濟和文化的普及間接的推動了楷書藝術的發展。

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我認為這個原因是相當重要的,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的。

1.楷書的發展到初唐已經徹底成熟

在初唐,楷書已經徹底成熟,完全擺脫了篆書、隸書、草書等書體的痕跡。形成了完全獨立的一種書體,在書寫的法度上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標準和規範,有了完整的制度作為準繩。


  • 虞世南楷書

2.出現了眾多楷書大家

楷書在唐朝的發展初期,主要是以歐陽詢、虞世南兩為大家為代表,基本是承襲隋代的書風。歐陽詢、虞世南都是隋朝人,入唐時已經年過六十。在隋朝,書法已經有相當高的水平。

入唐後,得到重視,便發揮他們的特長。不斷對楷書進行總結和專研,形成了楷書書寫的法度和規範,對後世影響甚大。

褚遂良深受他們的影響,繼承了和發揚了兩位前輩的書法,成為唐楷的發端者。並影響了後來的顏真卿、柳公權等,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其代表作主要是《雁塔聖教序》,是墨跡本,此作反應了褚遂良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

沈伊默稱褚遂良書法推陳出新,樹立了唐代楷書的新規範,傳到顏真卿又為楷書之路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他們留下的書法作品極大的豐富了後來一大批書家們的寶庫。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3.楷書理論的突破

俗話說:“實踐要靠理論作為支撐”,楷書空前的繁榮之際,推動了書法理論的產生。湧現出了一大批書法理論家,比如歐陽詢《八訣》、《三十六法》、《用筆論》等;虞世南《筆髓論》、《書旨述》;李世民《筆法訣》、《論書》;孫過庭《書譜》;張懷瓘《書斷》……這些成熟的書法理論著述不勝枚舉。

眾多書法理論對楷書的的技法闡述得極為詳盡,使人一目瞭然,便於實踐。對楷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反映了唐朝對楷書在美學上的要求和規範。這些理論反過來也推進了楷書的發展和成熟。

總的來說,唐朝楷書的盛行,是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個人主觀能動性等綜合的社會客觀因素和書法家們努力的結果。是符合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