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可以放大學習嗎?應該注意些什麼?

精品書法工作室


我是一人。其實很多人寫《蘭亭序》,都是已經放大了的。

練習書法最好還是臨寫原始的大小,《蘭亭序》字放大也是好的,但是畢竟王羲之就寫那麼大。

在王羲之那一會,字都不是很大。

因為古人使用毛筆做日常記錄,不會把字寫得特別大,影響速度。

按照現在流傳多是馮承素本,據說非常接近原版《蘭亭集序》。

馮承素版《蘭亭集序》:紙本,縱24.5cm,橫69.9cm。

《蘭亭集序》28行,324字。每個的字的大小是多麼的大,可能比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都要小。

有些人覺得《蘭亭集序》,每個字都可以單獨,放大拿出來。

就算是“醜”這個字,單獨拿出來放大,也不醜。

不過還是建議按照原帖大小臨寫,比如說像這樣臨帖。

上面是陳國昭先生臨寫《蘭亭集序》時候的視頻截圖,對著原帖臨寫,其實也很方便。

一人有感

我們現在的字都實在太大了,可能是因為有段時間練書法,就是“寫大字”。

字的大小不同,使用的毛筆不同,握筆方法也不會不同,所以臨帖還是依照原大小臨寫。等臨寫到一定程度,在思考如何把應用技法把字放大或者縮小。

<strong>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2月17日。


一人筆記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代表作品。

《蘭亭序》絹本,字小,對於視力好的人,不用放大,如果視力不好或是初學者,看不清用筆的精細處,可以放大了來臨摹。

一要注意字的結構,《蘭亭序》裡字的造型結構多變,斜而能正,不好掌握,學習時應該多看看,看熟了再下筆。

二是字的粗細大小,注意有的字是最小字三倍左右的大小,有的筆畫特別粗拙,有的筆畫特別纖勁。

三是呼應關係,每個字裡筆畫的呼應關係,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行與行之間的呼應關係。

四是用筆,序中各字,筆法變化無窮,牽絲映帶,起承轉合一定要琢磨透,雖骨法用筆而又輕靈絕妙,通篇以中鋒用筆為主,注意筆尖,書聖對筆尖的運用已達極致。

五是章法,《蘭亭序》通篇一氣呵成,氣韻渾然一體,似自然天成,此序章法亦是天下第一。



南山明月


可以放大臨摹練習的實際上,現代我們能夠看到的字帖或教程,特別是入門級的技法教程,大多就是對原作字形放大以後的作品。如《蘭亭序》的一些而書法教程同樣都是放大以後的作品。放大以後的作品,之所以適合初學,是因為初學書法,我們的臨摹能力特別是觀察力,不足以讀懂書法的技法和字形結構等細微的技法問題,只能約略大概如此。

為便於初學臨摹學習書法的觀察和用筆技法的駕馭,相比較而言,大字自然要比小字,或者說原帖字大小易於把握。放大以後的字形,特別是現代高清攝影技術下的書法作品製作法字帖,對於點畫線條的的細節,表現的非常清晰,甚至墨韻都能夠一清二楚。

在相同狀況下,字形越小,用筆技法就越微妙。要想在咫尺之間,表現更豐富的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看上圖的字形,如果要想學好點畫,顯然困難許多。如“歲”字的寫法e而在下面的字中就容易看個清清楚楚明白易辨。


翰墨書道


首先我認為《蘭亭序》是可以放大書寫的,但是應該適度放大,不能寫成榜書那麼大吧,凡事都要有度可循。

首先我們來看這《蘭亭序》到底為何方神聖,為什麼會有一種說法,叫做:

學書法,可以不學王羲之,但不能不知道王羲之。

學書法,可以不臨《蘭亭序》,但不能不學《蘭亭序》。

千百年來,王羲之的《蘭亭序》被歷代書界奉為書中極品,被世人推崇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也稱為《蘭亭集序》,是晉代永和九年,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飲酒作詩他之為詩集作序,酒後即興揮筆而成。

那麼,實際上,蘭亭序有多大呢???原來,《蘭亭序》也好,蘇黃米蔡的手札也好,字一般都是很小的,蘭亭序摹本縱24.5CM,整行無塗改的每列基本在11-13字,這樣平均算下來每個字(連字間距)的高度大約在2CM左右,隨字形不同一般都在1CM——2.5CM之間。

但有人會說碑帖被放大後,對我們學習書法會不會有影響?我認為,只要不對碑帖作拙劣的電腦處理,學習時用筆到位,碑帖放大還是縮小,我們都不會受其影響,正如,學習書法到位,把字寫大或寫小,並不會影響字本身的美感。

來,就讓我們看看放大後的蘭亭序有多美。


瘦金體花間書


《蘭亭序》放大後更有利於學習。要認真讀貼,揣摩精髓所在,多問為什麼要這樣?我寫的和字帖區別怎麼如此大?多想多練持之以恆必有收穫。

看看放大的字體,首先得注意用筆:如“年”字。漏鋒起筆,很明顯。鈍鋒回筆很快,主筆是豎。每個字都有主筆,要加強主筆的力度,這個年字懸真豎粗壯有力。

再者揣摩作者的筆畫呼應。如“集”字,下面那個“木”字的呼應,是按筆畫順序一氣寫下來的,既連貫又呼應,中間給人的感覺是“藕斷絲連”。不呆板。氣韻生動,入木三分。

第三是得反覆讀貼,因為放大了字體,間架結構更容易看清楚,邊看邊對臨邊思考。漏鋒,藏鋒,咋起筆?咋收筆?心裡得有數。

同一筆畫反覆練,同一個字反覆練。在這練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握筆的高低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用中鋒,側縫不同又會出現截然不同變化。練書法是長期堅持的結果,是不斷思考的工作,是一輩子的付出才能有結果的一門藝術。

注意的事太多了,希望大家臨帖時放大字體去學習更容易學到精髓,氣韻。

最後祝書法愛好者都能夢想成真。





王喜全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浩渺的歷史歲月中,誕生了無數優秀的書法家,這些優秀的書法大家創造了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些優秀的書法作品。在整個書法史上,名氣最大的書法家就是王羲之,儘管在今天他的書法真跡沒有流傳下來。但是,憑藉著王羲之“書聖”的影響力,就算是後世的臨摹作品,依然被後人視為珍寶。

王羲之在東晉是最有實力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在當時非常有名,南朝梁武帝特別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讓全國範圍搜尋“二王”手札。還編制了王羲之的字帖,讓大家學習,可見王羲之在當時的影響有多大。王羲之精通楷書、行書和草書。其中在行書上的造詣最深,他吸收前代書法大家的精華,開創出了新的書法體系。這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王羲之在行書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蘭亭序》。

《蘭亭序》是公認的王羲之的最好的一件作品。被封為“天下第一行書”,當然,這個稱號是元代的書法家鮮于樞給封的。與之齊名的有“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有“天下第三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蘭亭序之所以被排在第一位,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書聖”王羲之的作品,最關鍵的原因還是《蘭亭序》本身就具備很多優秀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開分析一下。

《蘭亭序》的名氣很大,在書法圈子裡太矚目了,他的價值已經被大部分人挖掘出來了,比如最有名的“之”字的21中寫法。幾乎每一個知道蘭亭序的人都知道了。所以我們今天就從最獨特的角度,看一看《蘭亭序》還有哪些有點。常言說:細節決定成敗,在《蘭亭序》中有些細節是非常值得我們深究的,我們放大10倍來看一看。

第一個字:“時”

“時”字最出彩的地方在於點畫跳躍,也就是最後一筆點的非常精彩。為何這麼說呢?如果我們將這個點寫的規矩一點,放在靠上一點的位置,這個字的重心就失去平衡了。所以這一點點的非常奇巧,在形態和力感上都處理到了極致完美的狀態。

第二個字“昔”

“昔”字很簡單,一看就是運用了變化位置使得重心偏移,以此來造成一種“勢”。道理非常簡單,但是真正實際操作起來,有非常困難,因為稍有不慎就會過火,造成局部不協調,一件作品就毀了,在正和斜的對立上,需要一種平衡,王羲之在這一點上把握的非常好。

第三個字“群”

“群”字的寫法運用了錯位,或者移位甚至是借位的原理。有人也會說這就是“群”字的繁體字寫法。這個也無妨,但是這個字的組合就是按照借位原理來組合的。錯位技法對書寫者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要有移位置的勇氣,另一方面要對漢字的結構原理非常熟悉,不是隨隨便便任何一個字都適合錯位。錯位的目的,有的是為了協調矛盾,有的則是為了創造矛盾。因此書寫者對整體章法也要有非常精準的把握。

王羲之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看似非常平常,實則暗藏著非常高深的技法,如果是一般的書法家是沒有能力做到這種程度的。我們在研究學習《蘭亭序》的同時,要對這些微妙的細節進行準確的把握,即便現在無法做到,但是依然可以為我們的創造提供思路。筆者愚見


王鶴慶說思維


若蘭,,庚子初春




中國當代書畫領軍人物


放大可以,但要放多大,如果跟對聯字一樣大,那整體看起來就不好看,顯得單薄沒有厚重感,畢竟蘭亭序寫的時候就是小手札,寫起來輕快,筆畫沒有那麼嚴謹,甚至有許多敗筆,放大後看的更加明顯。寫小字和大字區別是很大的,用大字來臨小字帖不合適,建議放大3—4倍,謝謝!


海龍行書


當然可以,放大觀字可觀其肩架結構及運筆走勢,尤其要注意通篇佈局。




MG我心依舊


可以。但放大看,往小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