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方日記》談文學藝術創作的階級性和民族性

首先我要聲明我的文學觀:文學是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的。就是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的差異非常明顯,中國文學與其他東方民族的文學也是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不論哪個民族,哪個作家,他們的作品都代表一個時代階級的立場,作家是不可能跳出自己的階級立場寫作的。即使是意識流的作品,就是就是黑色幽默的作品也同樣代表作家的思想意識。

從《方方日記》談文學藝術創作的階級性和民族性

其次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民族自我批判和審視,但這樣的作品只有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出現。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他是在洞察社會的黑暗後發出的吶喊,他的作品依舊是揭露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現象和反動階級殘酷壓榨勞動人民的醜惡世界。可以說魯迅先生的作品是站在一個為人民吶喊的立場上揭露社會現象的。他是屬於人民的精神食糧。

但正在奮戰的武漢中,一個湖北作家,她是湖北作家的領導,是中華民族評出來的一級作家,她的日記不是她自己深入抗疫一線的作品,而是根據主觀臆斷,網絡流傳的個案,加上作家的主觀意識形成的作品,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日記體,但作家卻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日記體,這說明作家要反映的是武漢人民抗疫鬥爭的現實,這樣的作品,寫出來會給我們正在抗疫的全國人民的信心和勇氣受到痛苦的折磨。

作家的責任是什麼?作家的良知是什麼?有位藝術家這樣評價作家這項工作:“作家要有獨立的精神追求,作家的作品要有自信的精神魅力與精神力量。作家要堅守好這個精神追求,做擁有不竭精神力量的人,做具有光明精神的人!”好的,作家是需要有一種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我們民族的奮勇和堅韌。但方方日記卻反映了一種歪曲的事實(當然也有她所寫的個案,但不是全部)。在整個抗疫一線,有四萬多醫護人員在冒著生命危險逆行,有上千萬中華兒女在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抗爭。武漢,這座曾經的英雄城市在痛苦中擔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面對困難我們永不放棄!可是方方日記沒有這些內容,只有她個人的呻吟,她個人的痛苦!她沒有看到一個偉大的時代裡哪些英雄無畏的戰士在戰鬥的生動場面。這起碼,作為作家,她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了!

從《方方日記》談文學藝術創作的階級性和民族性

一個時代有自己時代的文學,每個時代又有自己時代獨特的美學追求。無論時代變遷,但真善美的價值觀不會變,人類本質精神不會變,文學的根本不會變,精神追求就不該變!有人幫她說話,說她的作家為何不被中國人接受?怎麼能夠接受?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時間、精力、物力,終於把病毒困住,而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強大的西方國家的圍剿,他們在想方設法把病毒的起源強加給我們,這我們怎麼能接受?哪些西方政客們已經謀劃要讓中國賠款,他們需要證據,恰好,一箇中國作家為他們送上“真實”的記錄,他們會怎麼想,會怎麼辦?當然是馬上出版發行,馬上讓你上他們的媒體,對於我們來說負能量的東西,在西方媒體上就是正能量,也許方方會成為第二個中國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為他們太需要有人詆譭我們中華民族了,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我們內部幫助他們揭露我們的醜。

從《方方日記》談文學藝術創作的階級性和民族性

有人說,方方就是現在的魯迅,我想說方方卻是個不分是非,沒有立場的作家,沒有良知的中國少數作家!有人質問,為何中國人不喜歡聽負面的聲音?我告訴你們,當我們都在努力,負面的聲音你認為恰當嗎?好比你家出事了,我告訴你,你老公和別人老婆有染,你開心嗎?我不是在聲討方方,我只是說既然你是一名中國作協的作家,你應當站在無產階級文學的這個陣營上,你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記住,作家是有政治立場的,中國的藝術家應當站在人民的角度去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