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引言】

古代,官场的人事任免,向来是皇权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王朝运行发展的重要议题。在酝酿方案过程中,皇帝习惯于小范围内征询意见,然后再作定夺。这道看似简单的选贤任能题目,

放在皇帝亲信眼前,有直抒胸臆者,有避而不答者,更有刘伯温接连否认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而引起血雨腥风者。如此看来,君臣讨论干部任用问题,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不熟悉考题特点,考官风格,作答方式而贸然应对,无异于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卢毓艺术地完成了举荐司徒任务



【原文】

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资治通鉴·魏纪六》


【解析】

卢毓,东汉末年大儒卢植(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之子,先后历仕曹操、曹丕到曹髦五位君王。无论从家族门生故吏的人脉优势,还是从长年负责人才推荐工作的从政经验,在曹魏集团都具备其他人难以比肩的优势,魏明帝曹叡就三公之一——司徒的任命,征询卢毓,实属题中之义,下面,我们就一同观摩一下官场大佬的建言艺术。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刘伯温曾因直抒胸臆,引来很多麻烦


  • 一、考题下的暗礁

推荐谁,不推荐谁,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问题,更隐含着派系的兴衰荣辱,为政风向的起承转合,因此,皇帝的每一颗落子都事关大局,也意味着臣子的推荐需要站在皇权层次的大局来斟酌、推定

但这又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从皇帝角度,推荐人与被推荐人有连带关系,如若荐才不淑,曹叡废黜被推荐人的同时,也会怀疑卢毓的夹带私货或专业水准,忠诚度和业务两方面都再难撑起吏部尚书这一要务;从同僚角度,卢毓在朝中,有门生故旧的同时,也有敌人,在职务“狼多肉少”情况下,卢毓对候选人的褒贬也会成为政治风波的导火索;从被推荐人角度

,过去距离皇帝较远,不熟悉领导风格,会不会领卢毓的情,愿不愿做曹魏的官,需不需卖力地干都是未知数,都是可能引爆的不安定因素。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推荐高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风险任务


  • 二、皇帝期待的答案

随着曹丕称帝,三公这一“朝廷吉祥物”再次回归,担任者自不需宵衣旰食地勤政,但也始终是朝廷的门面、招牌,更是皇帝平衡朝廷复杂局势的重要“后手”。这需要一个知进退、有资历、有忠心的老臣。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曹叡期待的“花瓶”并不易选


知进退,派系角力时,需要挺身而出,维护皇权的需要,站皇帝的队;承平之日,亦不能玩“文死谏、武死战”的情怀,处处给皇帝找麻烦。有资历,朝廷总得有几个“白胡子老头儿”,有较为全面的履历,显示朝廷是个值得依附的长久政权,具备对耆老、学阀领袖的强大号召力,起到安抚尚在奋斗搏杀阶段的少壮派的作用。有忠心,任何臣子的职业生涯只能捆绑在权力的认可上,虽然曹氏集团创始人-曹操曾以司空起步,逐步控盘,但曹叡绝不允许有人重走曹操路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三、卢毓的应答艺术

卢毓采取了“两步走”策略。

首先推荐了管宁

管宁是当时隐士中的大咖,清流中的偶像,曾经因同窗华歆出仕为官而与之“割席断交”。曹魏集团几代领导人都试图延请过,均未成行。卢毓再次提名管宁,除了其只谈经典,不问政事之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大胆补充了一个加分项,如果能起用,将起到当年汉高祖太子刘盈邀请“商山四皓”的良好效果。如果不能启用,也不会有所损益。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延请管宁,是卢毓的大胆尝试

然后三箭齐发,推出三位候选人。

排除了名气近“成仙”的管宁,卢毓点到了三位政坛名宿——韩暨、崔林、常林,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卢毓多年的人事管理水平和统筹能力:

从共性上讲,三个人都属于循吏,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韩暨重视农耕,推广水排,是“屯田制”的先进模范;崔林不慕权贵,饱受爱戴,是中下层官吏敬仰的先进榜样;常林扎根基层,带领百姓抗灾增产,是地方治理的先进模范。任用他们,可以匡正朝廷风气,且没有太多高层斗争经验,不会造成皇权的困扰。

从特性上讲,韩暨是荆州南郡之子,崔林出身冀州“清河崔氏”,是前朝大臣崔琰从弟,常林则是毫无背景,扎扎实实从县令起步,可以说卢毓从不同维度找来了三个镇得住场的代表性人物,且不属于主导曹魏集团的谯沛、汝颖两大派系,他们只有依靠皇权才能存续,都可以成为曹叡控盘的“活棋”

从沟通艺术上讲,卢毓也是仔细斟酌,从褒扬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三位候选人的特点,“花瓶”也有“花瓶”的区别,需要绝对忠诚,就用韩暨;需要清流领袖,就用崔林;需要老实巴交,就用常林;提供参考而不代为决策。

既领会了曹叡的意图,又表现了对皇权的充分尊重。

君臣探讨人事问题的玄机:刘伯温栽了,卢毓“三箭齐发”巧过关!

献策不决策,体现了卢毓的边界意识


【结语】

《资治通鉴》短短的一段话,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描绘了,君臣在朝廷核心利益议题讨论中的进退之道。选人用人绝非简单的技术问题,选人用人的

意图、禁区、方式方法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领导者不可不察之!



【爱读行动派】始终相信:“以欣赏艺术品的角度观摩历史人物,善推理,求真经,只为过好今生今世!”

我是【爱读行动派】,别具一统解读历史职场,深耕帝王将相枯荣背后的究竟逻辑!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