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治學」李君如:以村為基礎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李君如:以村為基礎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黨建治學

「党建治学」李君如:以村为基础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了一系列決定,非常重要的是關於農村改革,而這些任務在分解的時候,寫明由縣這一級負責。這是很大的亮點,不是廣泛地談農村,也不是聚集到農民,而是到縣。

2014 年我到了一些縣和縣級市,重點考察基層黨建問題。一個案例是嘉興市桐鄉市的百千萬工程。什麼是百千萬工程?它是指青年幹部進百村,住千家、連萬戶工程。主要是機關裡的青年幹部。因為桐鄉是縣級市,3100 名基層幹部當中1 4 % 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到村裡面當幹部,白天上班,晚上就走。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桐鄉市採取辦法,讓那些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機關幹部到農村住一年,在那裡協助村幹部工作。到現在三年時間,一共三批幹部去了全縣的168 個村。去了以後,住在農村,他們也就瞭解農村怎麼回事,怎麼和農民交談,怎麼解決農村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機關和鄉村真正連接起來。

第二個案例是浙江省金華市京東區,屬縣一級的區。在基層的黨建工作中,它探索了區域黨委。京東區通過設立區域的黨委,形成了基層黨組織的良性發展。何為區域黨委?京東區在村和村之間建立了黨委。有幾個村,都建立了區域黨委,它們既不是鄉村黨委的派駐機構,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基層黨支部,而是把幾個相應的村組合成一個聯合黨委。由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出任黨委書記,其他村的黨支部書記是黨委委員。聯合起來後,解決這一片村裡面的矛盾,這種做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因為,如果貧富差距大,埋怨的情緒、矛盾糾紛就都出來了。而建立區域黨委後,用一個比較富的村,帶幾個比較窮的村;比較強的黨支部,帶動弱的黨支部,從而走向共同富裕。

桐鄉的經驗是幹部走到村裡去,京東區的經驗是進行協同發展。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區域經濟發展深厚的基礎在“ 村”。如果村和村之間平衡發展,縣和縣之間平衡發展就有了基礎。

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我到各地區看,新農村有很多示範點、樣本工程,但我擔心新興的村還是新興的村,落後的村還是落後的村,所以要考慮村與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果富的還是富的村,窮的還是窮的村,我們的目標就沒有達標。

村級發展在於基層黨組織領導,縣發展靠的是縣委書記。同志在講話當中講靠縣為聯繫點,講的重點是縣委書記怎麼幹、縣委的領導班子怎麼幹。解決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需要村黨支部的堅強領導。我之所以講京東區的經驗,是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黨支部都能夠改變當地面貌,而京東區的經驗是,既然有一些村有這樣的人,他的能力就要輻射到其他村。

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既要黨員隊伍的建設,還要黨員幹部的建設。桐鄉市把幹部放到下面,老百姓有什麼困難,可以通過手機電話上網,黨員志願者到村民家裡解決所有困難問題。村一級抓起來以後,經濟社會發展會更健康,從而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在這些案例中,我得出幾點體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中,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農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眼睛向下看,腳步往下走。堅持以村為基礎,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完成全面小康這個歷史任務。

(李君如: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409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