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到“四個自信”|40年40組關鍵詞

“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

2018年10月23日,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站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豪情滿懷。

改革開放40年,從早期少數人妄自菲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到如今“四個自信”深植中國人內心,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心態、民族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民族自卑心的消除,從根上說,取決於國力的振興。”河北大學特聘教授李振綱一語道破國家興衰與人民心態的關係。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隨著改革開放後國門漸開,西方商品和海外音像產品大量湧入,發達國家的富裕景象令人目眩。而此時的中國,經濟社會亟待恢復、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385元,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差距甚大。

“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情境和以此為背景的西方思想文化,造成了中國人心理上的巨大差距感和挫折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認為,這誘發了一些人的民族自卑感。

因自卑而仰視,進而喪失理性別擇的能力,部分國人開始盲目崇洋媚外。

嫁給外國人、有外國親屬或朋友、用得上舶來品……一切與“洋”字沾邊的東西都成為炫耀的資本。有些人為了出國,不惜喪失人格,喪失國格,喪失民族自尊心。

“現代化等於歐化、西化”找到不少信徒,“西方中心論”逐漸流行,甚至出現“全盤西化”的噪音。

“有人認為外國的月亮也比中國的圓”,鄧小平深刻指出,這實際上是一種洋奴思想。

差距,讓一些人自卑,更激發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愛國強國心。伴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正向變化,這種情緒日益轉化為投身建設的高漲熱情。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創造這奇蹟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1980年,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出了一個時代的奮進豪情。

“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

“我的確也是時代的幸運兒……”1984年8月,中國女排運動員郎平在隨隊獲得奧運金牌後寫下這樣的文字。

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在美國本土實現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並最終位列獎牌榜第4名。中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體現的頑強精神和取得的輝煌成績,為剛剛向世界敞開胸懷的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民族自信。

這一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終於達成協議,洗雪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蒙受的恥辱——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權!

改革開放在克服種種困難中前行,取得重大成就。到1987年,國民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平均收入都大體上翻了一番。中國人的自信在經濟社會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在國家一次一次攻堅克難中逐漸積累、日益深厚。

“我這次看亞運會體育設施,就是來看看到底是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1990年,鄧小平在視察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場館後,自豪而不乏風趣地說:“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比外國圓!”

“亞洲風乍起,亞洲雄風漫天吼。”這一年,北京亞運會點燃全國人民熱情,中國人、中華民族“四海會賓客,五洲交朋友”。面對外部世界,國人脊樑越發挺直!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到2012年,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

抗擊非典、北京奧運、抗震救災……中國人在新世紀一系列大事中表現出的團結、頑強和自信、樂觀,讓世界動容。

“改革開放讓中華文明走上了偉大的復興之路,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新樹立起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道出其中奧秘。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2018年11月6日,當國產戰機殲-20和安裝矢量發動機的殲-10B在珠海航展驚豔亮相,觀展群眾激動唱響《歌唱祖國》。

因自豪而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悟空”“蛟龍”“天宮”“墨子”……一項項重大成就、一個個中國奇蹟,不斷提升中國人的自信。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近40年高速增長,7.4億人擺脫貧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在40年內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16年法國益普索公司一項民調顯示,中國人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滿意率高達89%,遠遠高於美國的36%和法國的13%……一個個事實向世人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力量。“制度自信有堅實基礎。”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趙劍英撰文指出,中國製度的優勢早已被實踐和時間所證明。

這自信昇華於真理——

馬克思主義是跨越時空的真理。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一代代接力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證了黨的思想理論能夠指引我們實現目標。”

這自信厚植於文化——

“根深才能葉茂,只有根植於民族文化傳統沃土的現代化運動才有內在的動力和創造力。”李振綱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和對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四個自信’相互支持和融合,更加完整地構成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體系的自信。”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柏元海撰文指出,這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

人民論壇課題組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四個自信”這個民族自尊、自信的時代表達,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共識。

從自卑到自信,40年滄桑鉅變,中國人歷經的精神重構比自信本身更發人深省、令人震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2018年10月24日上午,在改革開放標誌地深圳,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了中國人民新時代的選擇。面向未來,“四個自信”的磅礴偉力正驅動著一個民族書寫復興華章。(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李玉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