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從民族復興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

李君如:從民族復興視角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

資料圖 甘南 攝

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時,總是把它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歷史中去考察和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這樣來定義黨史,把黨史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歷史中去考察,就可以更好地認識黨史,包括能夠更好地認識黨的歷史上的成就和失誤。

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他在闡述中國共產黨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時,指出這一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各種困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經提出,就和抗日戰爭這一關係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歷史實踐相聯繫。因此,毛澤東強調,“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之所以要在“共產黨員”之前加上“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這樣的定語來修飾中國共產黨人的民族特點,在當年主要針對的是王明的所謂“國際主義”,但其意義又不侷限於同王明的區別,而是深刻地告訴我們做什麼事,包括在中國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都必須首先搞清楚“我是誰”這一基本問題。所以,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線索來梳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史,更符合當年的歷史實際。

再往前追溯,中國共產黨本來就是在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面臨著救亡圖存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早期共產黨人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思想武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為中國人民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今天,在黨和人民長期奮鬥下,我們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來越近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在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時,明確把這一新思想定性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這對我們從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指南。

根據這樣的認識來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我們就有了一個新的視角、新的線索。這個視角、這個線索,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民族復興視角”“民族復興線索”。從這樣一個嶄新的視角來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作者:李君如(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