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在河北易縣,木鳥見過一方硯臺——《中華騰龍硯》,它長14.6米、寬3.8米、高1.6米,主體由56條騰龍、9只神龜、日月和中國版圖組成。中央神龍吐水,寓意祖國福如東海;9條巨龍代表九州昌盛,9只神龜寓意華夏統一,兩者取九九歸一之意;56條騰龍代表民族大團結,版圖和日月喻比中華民族與日月同輝。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中華騰龍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條流淌在燕趙大地上的易水河,傳誦著諸多悲壯之士的英雄故事,殊不知易水不僅“人傑”,而且“地靈”。取自易水河畔的一種天然點綴著墨綠色和黃色斑點的紫灰水成岩,是做硯臺的上等料質,自古“南端北易”的說法就廣為流傳。今天,讓我們一起前往易水河畔,領略易水名硯的淡薄氣質。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易水河

端歙無大料 巨硯出易水

在古代,“文房四寶”不僅是文人墨客案頭的必備之物,更將其視為“雅友”,日夜品味賞玩。“文房四寶硯為首”,硯臺質地粗中有細,剛柔並濟,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軔,與中國文人氣質有相同之處,故有“武者愛劍,文者愛硯”的說法。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易水硯

在所有硯臺中,洮河硯、端硯、歙硯和澄泥硯被譽為中國傳統“四大名硯”,是文房中必不可少的雅器。在古代,文人騷客得一方規格較小的名硯便如視珍寶,更不敢奢求精品大硯了,所以說“端歙無大料”。隨著人們書寫習慣的演變,硯臺退出了大眾書寫舞臺,從收藏領域重獲新生。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四大名硯

在保定易縣,散落在易水河畔眾多點綴著墨綠色和黃色斑點的紫灰水成岩,猶如燕趙大地上的一顆明珠,與這座古城的悠久歷史遙相呼應。除了質地細膩、堅柔並擠、精美古樸和易於發墨等傳統名硯的特點,“易水出巨硯”的提法讓易水硯名揚天下,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佔有重要地位。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易水硯擺件

近些年,隨著文房雅器在收藏界的興起和拍賣行情不斷的創出新高,易水硯的收藏價值也不斷的凸顯了出來。明代鑑賞家曾這樣稱讚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由此可見,易水硯在古代就擁有收藏價值。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易水硯特寫

收文房之首 藏文人情懷

“一方在手轉乾坤,清風紫毫酒千樽,醉臥黃龍不知返,舉杯當謝易水人。”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稱讚易硯的詩篇,可見在唐代,易水硯已經成為了文人墨客的心儀之物。如今,隨著硯石原礦的不斷枯竭和收藏市場的火熱升溫,易水硯正在作為藝術收藏品受到市場追逐。

長14.6米的硯臺見過嗎?擁有2500年曆史,卻不在四大名硯之列

好硯加好工

那麼,收藏易水硯講究什麼要素呢?木鳥告訴你:首先看石質,極品硯石百年不遇,不僅要觀其色、察其形,還要看天然花紋、石眼或石膽的多少;其次看設計和雕工,易水硯多為手工雕琢,雕刻以形立意,巧妙的利用天然的石眼和俏色進行創作,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文學、繪畫、書法和金石藝術自然融合,甚至能將其昇華為一個綜合性藝術精品;三者,硯臺也講究“名人效應”,國大師雕刻的精品硯臺價值更高,經過名人使用或者題字的老硯臺,更是“一硯難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