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很多人都在吹噓自己的茶如何如何的貴,如何如何的好,但是當我們滿懷期待真的品嚐了之後,卻讓我們驚訝不已,甚至內心懷疑,他不會是捨不得把好茶給我們吧。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說不定,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心裡不禁產生疑惑,怎麼都是喝茶,怎麼我和其他人的差別居然這麼大,甚至懷疑不是在泡一款茶。自己泡的茶雖然說不上難喝,但就覺得哪裡怪怪的,今天,我們就探秘這個問題到底處在了哪裡,解開大家的疑惑。其實,沖泡普洱茶也是有很多學問的,除了沖泡用水、水溫、投茶量及容器選擇這些重要的內在條件,泡茶者的心態、天氣氣候也會對茶湯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知識點來了,泡好茶只要以下幾點可以做到,那你在什麼環境下都可以得心應手泡出一壺好茶。

1、泡茶的水如何選擇

“水是茶的第二個母親”因為有她,茶葉在水中可以完全釋放。所以水對茶的口感起到了絕對的影響性。說到水的選擇,在之前的文章中嘉雯多多少少都跟大家提過,我也曾對不同的水泡生茶和熟茶做過審評實驗,發現不同的水中或多或少會帶有一些影響茶葉風味的物質。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有的水能讓茶“原汁原味”;有的可以“適當修飾”,更好地發揮某類茶獨特的品質或風格;但有的會“過度修飾”,造成茶湯原有品質的改變,甚至完全劣變。

經過實驗表明:沖泡普洱茶可以選擇一些優質的天然礦泉水,水裡的礦物質會讓茶湯帶有天然的、淡淡的甜味,這是我試驗的結果。

但我覺得很多時候,也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在其中,好品質的水泡茶也有不好喝的時候。在這裡,嘉雯建議大家根據自己所在的城市和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品質好的水來泡茶,那泡出來的茶還會差到哪裡去。

2、投茶量的多少決定了茶的口感

科學投茶,“淡泡濃悶總相宜”

茶水比例,即茶和泡茶用水之間的比例,投茶量和沖泡的水量多少,對茶湯滋味的濃淡和液層厚薄有著直接的影響。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在這裡嘉雯建議:投茶量的多少可依個人口味而定,一般以3-5克茶葉,150毫升的水為宜,茶與水的比例在1:50至1:30之間。對於老茶友而言,也可根據自己長期養成的個人口感進行增減調整。

如果是剛接觸普洱茶的朋友,要想掌握恰當的投茶量,可以花點心思。測量一下自己蓋碗或者其它沖泡器具的容量,然後買個小電子秤,根據器具容量和上面提到的比例,每次取茶時稱一下,最後對照自己的口感需求來看投茶量是否合適。

3、選擇什麼樣容器泡茶

  • 白瓷蓋碗

白瓷蓋碗的特點是不吸附茶香、不衰減茶滋味,能給茶足夠的施展空間,保持最原始的樣貌,但相比較紫砂壺保溫效果弱一些,需配合公道杯使用,是目前最常見的泡茶器具。根據特性,白瓷蓋碗比較適合沖泡普洱生茶和新制茶。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 紫砂壺

紫砂壺的保溫效果較好,而且可以通過“淋壺”(即用沸水澆在壺身上)持續保持溫度,激發熟茶的陳香韻味,像蓋碗類器具因為構造原因無法實現。

同樣是泡茶,為啥只有你把上千元的茶泡成了100元?


除此之外,如果老茶在存放過程中不小心沾染上其他異味,紫砂壺因其雙氣孔結構能夠吸附異味,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綜合以上兩點,紫砂壺比較適合沖泡普洱熟茶和具有一定年份的老茶。

5、怎麼控制出湯的時間

  •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生茶沖泡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是經過兩遍的洗茶過程之後,前3泡原則上即入即出,不要悶泡;第四泡起,每一泡在上一泡的基礎上適當延長5-10秒的出湯時間。後面可以慢慢的延長時間到淡為止,新茶沖泡的時候儘量不要蓋蓋子,減少澀味,老茶可以蓋蓋子,因為在時間的變化上已經沒有澀味了。

由於不同的茶品其嫩度、製作工藝不同,內涵物質的析出時間不一,具體的出湯時間還需參考上一泡茶湯的濃淡程度做適當的調整。

所以嘉雯介意大家多喝茶,多品飲,畢竟要真的掌握茶葉的口感以及出湯時間還是要憑藉多年的經驗的。新茶友可以按照嘉雯推薦你的方法來出湯。

  •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把一款好熟茶泡出“紅酒色”,我泡的卻是“醬油湯”。在茶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唯有用心,那“別人家”的熟茶是怎麼泡出來的呢?泡不好就很容易泡成醬油湯,那我們怎麼將醬油湯泡成高級味呢?

一般把熟茶泡濃就是容易出現在頭幾泡的環節,所以開始幾泡要“快進快出”,即注水快,出湯快,加上適量的投茶量,很容易控制茶湯的濃度。一說要快,有人就會慌慌張張地倒水倒茶,然後灑一桌子,其實快的同時還要注意從容有序,不慌不忙。

這裡可不是要教你把開水直接倒進濃濃的茶湯裡,而是改變注水方式。一般情況下,用蓋碗沖泡,我們會從右壁定點注水,出湯時茶湯從左壁傾出。如果茶湯太濃,可以從蓋碗左壁注水,然後再快速出湯,這樣,水與茶葉接觸的面積和時間不多,茶湯立馬變淡。

要提高熟茶的耐泡度,還需要給茶葉一點“休息”時間,即不要連續出湯,每泡之間間隔幾秒鐘時間。一款茶不可能通過沖泡脫胎換骨,但若是一款好熟茶,掌握了正確的沖泡方法,相信你也能泡出紅酒的顏色,感受美妙的熟茶滋味

總結:最後,我想說,泡好一杯茶,不僅是簡單的手藝活,更暗含了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前人摸索出的經驗總結。所以,可千萬別小瞧自己身邊的“泡茶達人”和茶藝師,虛心向他們取經,多泡多喝,熟能生巧,才不辜負好茶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