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什么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品牌战略呢?

4月初的一个晚上,瑞幸咖啡自曝业绩造假22亿。

此事一出,瑞幸股价在美股开盘前暴跌一度超过85%,市值蒸发50亿美元。

打着“占领中国咖啡蓝海”的旗号,瑞幸咖啡迅速闯入市场。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2018年5月,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在13个城市开出500家店。

2019年5月,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是,瑞幸咖啡的亏损却一年比一年惊人,2017年亏5640万,2018年亏16.192亿,2019年前三个季度就亏够了17亿。

产品的打磨、用户忠诚度的培育、品牌的沉淀,哪一样可以在两年之内可以完成?所以,这就是资本圈套现股份的资本游戏。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为了资本利益不惜造假欺诈,瑞幸咖啡根本没打算踏踏实实做品牌。

从没打算做好一个品牌,注定了瑞幸咖啡从一开始便是一场败局。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谁才是品牌真正的敌人?

每一个英雄都需要一个对手。选一个好对手,能让品牌更有吸引力。

瑞幸咖啡也不例外,从进入市场,瑞幸便瞄准星巴克。

然而,打败瑞幸咖啡的,并不是星巴克。

星巴克卖的是一种体验,早已让“第三空间”的概念深入人心,咖啡馆不仅有咖啡,还是工作、学习、社交、谈事情的场所。

瑞幸虽然也有主打“咖啡+社交”的旗舰店,但是占绝对数量优势的门店类型却是“自取店”,以外卖和自提业务为主。

尽管瑞幸的咖啡品质上限比星巴克普通门店的咖啡要高一些,但由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品控缺失,再加上外卖的配送时间让咖啡品质下降(尤其是打泡咖啡,外卖到手之后根本看不到奶泡),导致消费者根本没有足够好的运气喝到这个“上限”。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要说行业竞争,竞争强度能超过迈凯伦与法拉利之间的几乎没有。

尽管大部分人会说迈凯伦最大的对手是法拉利。但是,迈凯伦的首席营销官约翰 · 阿勒特(John Allert)却不这么认为。

“破坏性最大的并不是法拉利,而是对自我要求的放松。”

在迈凯伦,无论是设计、建造、比赛、团队纪律、人员展示、团队装备、清洁、标准,还是环境和车库,任何事情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边界模糊,令人们对品牌产生认知困惑

瑞幸咖啡卖的是什么?咖啡。

但是瑞幸咖啡又推出了茶产品——小鹿茶,基本上跟喜茶差不多。同样也是铺天盖地的去做广告。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再看瑞幸咖啡APP,在其底部菜单栏“潮品”一栏里,产品被划分成为六个大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码配件”和“箱包配饰”。再加上“满129减30”、“低至7.6折起”等字眼,简直就是一个电商平台。

瑞幸咖啡的品牌边界究竟在哪里?它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咖啡品牌,而是一个流量平台,不断推出的新鲜玩意儿只是变现的手段之一。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尽管追求品牌变现是企业家的根本追求,但建立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才是拥有一切的第一步。

单一的认知,更容易建立专属品牌,建立清晰的品牌边界。

真正伟大的品牌,关键不在于市值有多高、赚多少的钱,而是因为品质有多么出众、技术有多么领先、用户有多么信任。

事实上,迈凯伦、谷歌、米其林、V&A、奥卡多、利德连锁超市、唐宁茶、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日本邮船物流、TI 媒体、温布尔登……这些品牌都不是靠着广告打出来的,而是被用户挑选出来的。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英国著名咨询公司“The Clearing”公开了25个世界前沿企业的核心品牌战略,这25个品牌便包括以上的优秀品牌。

在讨论“国货之光”“民族品牌”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25个品牌是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

书中精心挑选了关于品牌战略的25个问题,每章探讨一个主题,讨论相关原因、人们对这个主题的思考以及作者的想法。

它展示了一些国际企业品牌管理者们从未公开讲述的有趣的故事,能够让我们从 一种崭新的角度思考企业发展和品牌战略。

谁才是品牌的敌人?

造成品牌死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你的品牌回应了什么更高的人类需求?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品牌变现》,亚马逊kindle全网首发,封面如下: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本期福利

即日起,转发此篇文章至朋友圈,私信小编,点赞最多者就有机会获得《品牌变现》纸书一本,截止5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