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什麼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品牌戰略呢?

4月初的一個晚上,瑞幸咖啡自曝業績造假22億。

此事一出,瑞幸股價在美股開盤前暴跌一度超過85%,市值蒸發50億美元。

打著“佔領中國咖啡藍海”的旗號,瑞幸咖啡迅速闖入市場。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2018年5月,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13個城市開出500家店。

2019年5月,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

但是,瑞幸咖啡的虧損卻一年比一年驚人,2017年虧5640萬,2018年虧16.192億,2019年前三個季度就虧夠了17億。

產品的打磨、用戶忠誠度的培育、品牌的沉澱,哪一樣可以在兩年之內可以完成?所以,這就是資本圈套現股份的資本遊戲。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為了資本利益不惜造假欺詐,瑞幸咖啡根本沒打算踏踏實實做品牌。

從沒打算做好一個品牌,註定了瑞幸咖啡從一開始便是一場敗局。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誰才是品牌真正的敵人?

每一個英雄都需要一個對手。選一個好對手,能讓品牌更有吸引力。

瑞幸咖啡也不例外,從進入市場,瑞幸便瞄準星巴克。

然而,打敗瑞幸咖啡的,並不是星巴克。

星巴克賣的是一種體驗,早已讓“第三空間”的概念深入人心,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是工作、學習、社交、談事情的場所。

瑞幸雖然也有主打“咖啡+社交”的旗艦店,但是佔絕對數量優勢的門店類型卻是“自取店”,以外賣和自提業務為主。

儘管瑞幸的咖啡品質上限比星巴克普通門店的咖啡要高一些,但由於快速擴張帶來的品控缺失,再加上外賣的配送時間讓咖啡品質下降(尤其是打泡咖啡,外賣到手之後根本看不到奶泡),導致消費者根本沒有足夠好的運氣喝到這個“上限”。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要說行業競爭,競爭強度能超過邁凱倫與法拉利之間的幾乎沒有。

儘管大部分人會說邁凱倫最大的對手是法拉利。但是,邁凱倫的首席營銷官約翰 · 阿勒特(John Allert)卻不這麼認為。

“破壞性最大的並不是法拉利,而是對自我要求的放鬆。”

在邁凱倫,無論是設計、建造、比賽、團隊紀律、人員展示、團隊裝備、清潔、標準,還是環境和車庫,任何事情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邊界模糊,令人們對品牌產生認知困惑

瑞幸咖啡賣的是什麼?咖啡。

但是瑞幸咖啡又推出了茶產品——小鹿茶,基本上跟喜茶差不多。同樣也是鋪天蓋地的去做廣告。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再看瑞幸咖啡APP,在其底部菜單欄“潮品”一欄裡,產品被劃分成為六個大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數碼配件”和“箱包配飾”。再加上“滿129減30”、“低至7.6折起”等字眼,簡直就是一個電商平臺。

瑞幸咖啡的品牌邊界究竟在哪裡?它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單純的咖啡品牌,而是一個流量平臺,不斷推出的新鮮玩意兒只是變現的手段之一。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儘管追求品牌變現是企業家的根本追求,但建立一個經久不衰的品牌才是擁有一切的第一步。

單一的認知,更容易建立專屬品牌,建立清晰的品牌邊界。

真正偉大的品牌,關鍵不在於市值有多高、賺多少的錢,而是因為品質有多麼出眾、技術有多麼領先、用戶有多麼信任。

事實上,邁凱倫、谷歌、米其林、V&A、奧卡多、利德連鎖超市、唐寧茶、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日本郵船物流、TI 媒體、溫布爾登……這些品牌都不是靠著廣告打出來的,而是被用戶挑選出來的。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英國著名諮詢公司“The Clearing”公開了25個世界前沿企業的核心品牌戰略,這25個品牌便包括以上的優秀品牌。

在討論“國貨之光”“民族品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25個品牌是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

書中精心挑選了關於品牌戰略的25個問題,每章探討一個主題,討論相關原因、人們對這個主題的思考以及作者的想法。

它展示了一些國際企業品牌管理者們從未公開講述的有趣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從 一種嶄新的角度思考企業發展和品牌戰略。

誰才是品牌的敵人?

造成品牌死亡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你的品牌回應了什麼更高的人類需求?

……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品牌變現》,亞馬遜kindle全網首發,封面如下: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瑞幸咖啡: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

本期福利

即日起,轉發此篇文章至朋友圈,私信小編,點贊最多者就有機會獲得《品牌變現》紙書一本,截止5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