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學幹祿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xìng)寡悔,祿在其中矣。”

一、釋詞

1、子張:孔子弟子,陳人,姓顓(zhuān)孫,名師,字子張,小孔子48歲。

2、學:同“問”。

3、幹祿:幹,求也,追求。祿:仕者之奉也,古代官吏的俸祿。幹祿,可理解為追求官職。

4、多聞:多聽。

5、闕疑、闕殆:闕,同“缺”,空也,引申為保留、迴避的意思。疑、殆,兩者是同義詞,互文見義。錢穆《論語新解》,疑指已心感其不甚可信者。殆指已心感其不甚可安者。

6、慎言、慎行:謹慎說話、謹慎行為。

7、其餘:劉寶楠《論語正義》,於無所疑者,猶慎言之;無所殆者,猶慎行之。這裡理解為,沒有懷疑困惑的地方,尚且要謹言慎行,有懷疑困惑的地方,更加要謹言慎行了。

8、寡尤、寡悔:寡,少。尤,過錯。悔,悔恨。

二、試譯

子張問孔子如何才能獲得官職。孔子說:“要多聽別人說話,有懷疑的地方要保留,對沒有懷疑的地方,說話也要謹慎,這樣就很少犯錯誤。要多看別人行事,看見有困惑的地方要保留,對沒有困惑的地方,做事也要謹慎,這樣就很少會後悔。言語少錯,行事少悔,追求官職的方法就在這裡面。”

三、闡釋

這一段話,其實就是子張問孔子有什麼方法能在官場很好地混下去。孔子告訴他謹言慎行,這在2000多年後的中國官場也是適用的。李澤厚在《論語今讀》一書中回憶文革中某位高幹的經驗之談“晚說、少說、敢說”。“晚說”者,伺機而言,不妄言也。火候未到,說了白說。“少說”者,言多必失,要言不煩也。話太多,讓人嫌棄。“敢說”者,機不可失,看準就講。這實際上是一種權謀之術。

那麼孔子這一套理論有沒有什麼問題呢?我認為問題很大。這是很多人奉行的為官之道和做人之道,但是如果面對的是違背常識違背真理違背正義的情況,還堅持所謂的保留質疑,謹言慎行,很可能會帶來慘痛的後果,歷史已經反覆證明了這一點。對於治學之道而言也是如此,學術上要敢於質疑,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前進都是起源對權威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