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最近韓娛圈鬧的沸沸揚揚的離婚夫妻具惠善和安宰賢,引得好多吃瓜群眾一邊圍觀,一邊熱議。一開始看到女方放出男方不做家務,並且變心的言論,大家指責男方對家庭不負責任。後來,男方放出和女方的短信記錄,大家又開始指責女方的控制慾太強。

風向變化太快,吃瓜群眾都紛紛表示不知站哪方為好。

當然,也有很多的人開始從明星事件感嘆到自身,愛情好難,在戀愛中自己的缺陷總是會一點點冒出來,這時候經營感情就變成非常困難的事情,連之前這麼甜蜜的神仙愛情,都會分道揚鑣、結局慘烈,不外乎我們這些一般般的愛情擁有者了。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網友感嘆“愛情好難”

這時候有人開始破罐子破摔,放出話,不如就自己一個人瞎過過好了。這種情緒早就存在,而且蔓延之廣,甚至連最近的《脫口秀大會》第二季都專門做了一期關於“愛一個人好難”的主題。

著名脫口秀演員王建國關於這個主題,脫口而出的金句也是“愛只是一種概率,不愛才是天經地義。”大家對“愛”這件事好像都有種怕了的感覺,和一種貌似順其自然,其實放棄了的狀態。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但大家也都知道怕和放棄,從不會讓一件事變好,認識它、學習它、掌握它,才可能讓一件事情變好。

十年前,“驚鴻仙子”俞飛鴻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愛有來生》,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豆瓣上對此片的評價也是好於72%的愛情片。

當時的影評大多認為這部電影裡傾注了俞飛鴻關於愛情的浪漫主義,但我卻認為這部影片裡完美展現了一段關於“愛”的能力的成長。最後,因為學會掌握了“愛”的能力,所以擁有了愛。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開始時,他對愛情的理解也不過就是佔有,最後的最後他對愛的註解超脫了輪迴

這個故事很簡單,男主阿明在哥哥的庇佑下,雖然身在土匪窩,但是天天讀著聖賢書,不問打打殺殺的事兒,過得很是無憂自在。直到有一天,在郊外遇到了一位身著紅衣的吹笛少女,女主阿九,一見鍾情,便一下擄走帶回山寨。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當時阿明的心裡也不太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只是覺得這個姑娘好特別,想留她在身邊,那就搶過來就好了,就像他的土匪哥哥一樣。這時候他是沒有愛的能力的,只知道佔有。

等到到了山上的寨子裡,阿明每天看著阿九越來越喜歡,他開始每天送她杜鵑花,因為覺得她喜歡,這時候他開始明白愛不是自私的佔有,愛是給予。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到了這一階段,阿明已經開始掌握了愛的能力。但這裡還是非常初級和粗淺的愛,是我給你我覺得好的,但並沒有想對方到底要的是什麼。

所以阿九對杜鵑花並沒有太多的反應,為她畫的畫像,也只是讓她的心鬆動了一絲。

再後來,阿明開始去站在阿九的角度思考,她到底想要什麼。這時候的給予才可能是正中下懷的,也代表愛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騎馬在森林裡飛馳後,兩人的感情有了昇華,但阿明發覺阿九還是開心不起來。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於是,阿明開始認真的去思考阿九到底想要什麼,可能一開始把她綁到山上來就是錯的,所以他給了她自由。他出家當了和尚,這樣孤女身份的阿九既不用每天對著自己,又可以受山寨保護安全的生活。

到了這一階段,阿明關於愛的能力,已經具備。當然影片為了更加凸顯浪漫主義情懷,在此基礎上更加拔高了愛的層次。

其實阿九並不是孤女,而是當年阿明哥哥滅門的幫派僅剩的兩個孩子之一,因為阿明和阿九之間橫隔著家族恩怨,他們無法在一起,甚至要面對他們的哥哥間相互廝殺的局面。但是,掌握了愛的能力後的阿明,還是獲得了阿九的愛。阿九留下了來生再愛的諾言,而阿明為了等候這個諾言,在輪迴道上整整徘徊了50年。

最後阿明見到阿九,發現她和現在的先生過得很幸福,阿明沒有怨沒有恨,只是旁觀著她的幸福,覺得這樣也很好。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阿明的愛情,隨著愛的能力的不斷提高,走過了幼稚的佔有,成熟的給予,走向了超限的奉獻。結尾的悲情,並不妨礙他真真切切擁有了阿九的愛。

關於愛的能力,是每個人都要掌握和擁有的一門藝術

俞飛鴻的這部電影不管在現在還是在當時,對愛的能力這件事積極展現的一面,都有著廣泛的思考價值。2001年俞飛鴻買下小說版權,用了四年時間改編劇本,2005年底開始籌備,2009年這部電影上映,可以說歷經了十年時間,當時女性視角的愛情文藝片市場,是充斥著悲情色彩的,2005年徐靜蕾導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場無望的愛戀,2011年李玉導演的《觀音山》充斥著迷茫的愛。

對於愛情這件事這兩位女性導演講述的是其中無可奈何、悲涼悽切的一面,一如現在大家對待愛情的一種消極情緒,但俞飛鴻倒是藉助一個類似聊齋形式的人鬼故事,講述了愛情裡面可以積極的一面——若掌握愛的能力,便能擁有愛。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美籍德裔社會心理學家埃裡希·弗洛姆曾提出愛是一門藝術,因此像對待其他藝術一樣,需要學習和掌握。並且他認為一切時代的文化中,永遠面臨著一個如何消除孤獨、達到與他人結合的問題,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與他人建立一種融洽的愛的關係,培育自己“愛的能力”。

三毛也曾在她的專欄《親愛的三毛》裡說過,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也有很多人,意識到愛的能力的重要性。演員徐璐談到為什麼會和男朋友張銘恩上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就說是為了一個記錄,可以跳出來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不好的地方,可以學習。這大概是認識到愛的能力的重要性,並積極掌握和學習的一個典範了。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我們都應該像徐璐這樣,學習和掌握愛的能力,這樣才能去擁有愛。

關於愛的五個能力,教你掌握愛

《愛有來生》裡講愛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對如何掌握愛的能力,比較隱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察覺和改變,比較沒有清晰的可借鑑路徑,不過有一本兩性教學手冊《愛的五種能力》,裡面將愛的能力清晰分解為五個支能力,便於我們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 情緒管理:管好情緒享受愛

你是希望面對一個整日神神經經,總是處於抓狂奔潰邊緣的愛人,還是希望有一個情緒穩定,能夠控制和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有問題,能跟你好好解決的愛人?

答案很明顯是後者。在愛情中管理好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不被情緒支配的愛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會衝動,會更好的解決問題。書中還提供了給自己的情緒做記錄,分析自己的情緒走勢圖等具體的方法來幫助做好情緒管理。

  • 共情:善解人意才會愛

娛樂圈有名的甜蜜夫妻蔡少芬和張晉,在接受一個採訪時,提到娛樂圈的誘惑問題,張晉就坦言,“我知道她介意的東西是什麼,當我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去問她。”

共情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量問題,照顧和理解對方的感受,為對方著想。關注和認同對方,才會讓愛情越來越好。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 述情:說出感覺容易愛

具惠善的婚姻關係雖然破裂,但是有一點她做的還是可以的,就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她會告訴安宰賢自己包攬家務,心裡有怨氣,他在外面的時間多,自己會寂寞。反觀安宰賢就比較不會說出自己感受。一方面答著好的,好的,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做不到。沒有把自己的實際想法說出來。

述情就是把自己在感情中的感受如實告訴對方,這樣才不用猜,可以明白問題的歸結在哪裡,也能更好的解決感情中的矛盾。

  • 允許:全然接受是真愛

具惠善在這點上的就做的不夠好,她雖然述情了,但是她不允許對方跟她的想法不一樣,期望對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不是機器,不是你設定了程序,就能按照著來。

允許就是你要尊重兩個人之間的差異,你們會產生分歧,那是你們需要去溝通去妥協的部分,也是需要包容和接納的部分。

  • 影響:智慧的愛讓他變好

看《女兒們的戀愛》,我很喜歡鄭爽現在的狀態。整個人變得開朗和明亮了很多,這裡面肯定有她男友張恆的功勞。鄭爽說張恆給了自己很足的安全感,而且在他的眼裡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狀態,會自然而然的跟著他的建議,去思考自己。

好的愛情就是能夠通過影響,而不是改變,讓對方變得更好,讓關係更加幸福快樂。

俞飛鴻《愛有來生》:我們都要學會掌握一種叫做“愛”的能力

希望我們都能懂得愛的能力的重要性,也都去學習去掌握這種能力,最終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