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救家長還是救學生?

應該救家長還是救學生?

“老師,求求你,幫幫我,我的孩子說什麼也不去上學?”早晨六點,我被這樣的聲音吵醒。其實,中期考試結束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孩子還可以正常上學、正常生活的時候,大部分家長不會特別去關注 孩子,孩子更是很少跟父母交流自己的心情以及在學校的人際交往情況,大家相安無事,日子也就這麼順其自然地度過了。

在每一次的考試結束後,家長如臨大敵,焦慮一下說升級了,說起來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老師,你說不好好學習考不上重點初中怎麼辦?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考不上重點大學怎麼辦?競爭壓力這麼大,他被淘汰了怎麼辦……”家長的這些焦慮傳到孩子那裡變成了:考不上大學就是絕境。孩子們開始了絕望、放棄、逃避,最後乾脆不上學。

當孩子不上學了,家長們不知所措的說:“給說了好多好話,就是不去上學。”“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他就是不去上學,真的沒有辦法了。”……

應該救家長還是救學生?

面對 這樣的情況,家長象熱鍋上的螞蟻了,才開始尋找靈丹妙藥。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者不去上學是果,孩子不想學習的心理機制才是因。

面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孩子懶、不上進;孩子腦子笨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與投入的學習時間成正比的,智力、學習方法、心態甚至運氣,都會對學習的成績造成及大的影響。智者畏因,愚者畏果。我們去找孩子的心理動機,他無法集中精力的學習,是問題背後的情緒、人際關係還是學習的壓力等原因。

應該救家長還是救學生?

我曾經有個學生,他上課也能認真的聽講,作業、練習都能完成,但他每次考試的成績就是不高。經過觀察以後,在一次考試後,我和他有意的在學校小花園裡聊天。“XX,能和老師聊聊你的家庭嗎?”,這時學生就開始了猶豫,他停了一下,眼中滿是淚花,我接著說:“如果你不想說,你可以不說。”學生說:“老師,我想想。”大約過了兩天,學生主動約了我,我們一起去了郊外,帶了些零食,坐在草地上,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在準備回去的路上,他說:“老師,這是我的家庭生活,請你給我保密。”我說:“老師並不是想知道你的家庭隱私,老師想知道你學習成績不好背後的原因。老師咋麼做,你才可以完全的放下這種擔心呢?”他深思了大約十分鐘後說:“老師,我相信你。”他說到了自己父母的關係,起初是爭吵,然後是打鬧,最後是分居和離婚。他說:“老師,我沒有心思在學習上,我人在這裡,心在家裡。”

很多學生去談心,會發現:學生說:“我媽總說,她指望不上我爸,以後就要靠我了。所以我壓力很大,也很討厭我的父親。”有學生說:“家裡人討厭自己是女孩子,所以,她的行為和穿著都象男孩子。”還有學生說:“我家父母從來沒有給買過新衣服,總是穿哥哥的舊衣服,可能我不是他們親生的,哥哥是親的。”也有學生說:“周未每次回去被父母嘮叨,不想回家。……其中不想學習的原因還有處理不好與老師的關係,也有因為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的,總之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情緒、關係、壓力、高期待等的影響。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只是一個果,我們要釜底抽薪的解決問題,一定要去探尋孩子的心理機制這個因。

那麼,到底是該救父母還是該救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