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眼所見——德國幼兒園教了啥?

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已百年,“向西方學習”之風有增無減,魯迅說不妨“拿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而,“精華”和“糟粕”卻往往不是很容易分得清楚。

看慣了國內教育界對西方兒童教育的豔羨和憧憬,我決定趁這次歐遊的機會真正見識一下。

我有幸在一個德國的幼兒園觀摩了一場交通安全課程。課程非常簡單,在國內的幼兒園也不難見到。無非是利用一些老師自制的簡易教具來模擬“過馬路”的場景,比如紙殼做的汽車模型和預先在地面上劃好的代表公路的線條。與國內一些類似課程不同的是,“汽車”也是由孩子“扮演”的。德國孩子對於扮演汽車情有獨鍾,但在輪流扮演過後,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依照信號燈行駛和避讓行人是讓這個遊戲順利進行下去的最好選擇。幼兒園的教師幾乎沒有什麼說教,但效果的確不錯。這套教學法談不上高明,它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為規則簡單,易於接受;又因為不斷“換位”,設定規則的理由不言自明。

育兒 | 我的親眼所見——德國幼兒園教了啥?

德國人教孩子怎麼守規矩

對於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度過將近4000個小時,經過漫長的探索和改進,德國提出千萬不要把幼兒園變成學校的理念。

德國的幼兒教育大致有這兩個理念:

1.事實與環境教育

這是一種喚起幼兒環境保護的初步意識的教育,通過觀察周圍環境,訪問不同的機構,增強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直觀體驗自然過程。通過各種方式讓幼兒接觸自然,是促進兒童成為環境保護主人的前提條件。比如讓幼兒認識能量與水的意義,避免製造多餘垃圾的意義,或讓孩子們直接參與分揀垃圾等。

2.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

就是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給孩子以體會,形成集體生活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種玩具,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務勞動技能(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熟悉交通規則,學習一些儀器使用(收錄機、煎烤箱),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給孩子機會,進行模擬練習。

育兒 | 我的親眼所見——德國幼兒園教了啥?

學坐火車記住回家的路

德國汽車優質,又無“限速”要求,然而,其交通事故率在全世界卻是最低的。並非是德國司機都以龜速行駛,小心翼翼(恰恰相反,公路上車速一般都很快),而是因為他們遵守規則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與禮讓無關。

事實證明,西歐諸多國家都有類似風氣。我在西班牙地鐵上遇到一個肆意哭鬧的小男孩,他母親只是抱著他,並沒有任何哄勸或喝止,彷彿事不關己。在水城威尼斯,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坐在童車裡,推車的是她三四歲的小妹妹,而她們的父母談笑風生,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

育兒 | 我的親眼所見——德國幼兒園教了啥?

“放任”有時也是一種習慣

這些小事透出的是歐洲人的簡單和自由,當然也有他們的放任和野蠻,但在中國,你敢嗎?

談及歐美,時人多以“進步”、“文明”等辭藻冠之,卻忘記了其立國之基並非“禮義”,而是規範。相比之下,“中國式改造”擔負的東西太多了,既要因襲歐美先進的教育模式,又不自覺在其中摻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觀念。相比歐洲的孩子,中國孩子要學習和承受的東西太多了,既要遵守一知半解的規矩,又要講文明、懂禮貌,結果往往是邯鄲學步,不倫不類,“過猶不及”。“中國式改造”變成了孩子“不能承受之輕”。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道理淺顯,但要避免這種尷尬,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