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里“长安著名吃播”张小敬,带红了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饼等一波古代风味,让人看到了远在1400年前古代人餐桌上的烟火气息。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今天小美也蹭着热度一起盘点剧中盛唐的美食美酒,看看就在这十二时辰里,大型吃播现场的主播张小敬,到底能吃到多少长安美味。

火晶柿子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小美从来没见过吃柿子这么骚气的套路:

吸管一插一吸一嘬,甜蜜的柿汁便滑入口中,吸完再两手捏底一撕,利索去皮,把没吃干净的果肉咂吧干净,腮帮子都明晃晃写着“好吃”二字!

张主播这一幕真是给足食欲。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这火晶柿子“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无丝无核、丰腴多汁、甜美爽口,是西安临潼特产,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一般在每年10月份成熟,摘下来保存得当,到春节时仍然可以吃到——剧中故事发生在上元佳节,果然严谨。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

民以食为天,即使是"五尊阎罗"也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剧中一上来,死里逃生、临危受命的主角张小敬刚从狱中出来,就直奔西市,在街边摊贩处,喊上大碗水盆羊肉吃个过瘾。

滚烫的水盆羊肉上撒上惹绿的葱花,就着小菜,哧溜哧溜便一碗下肚,豪迈!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一碗不够,吃完转身端起碗就说“伙计,再给我来份水盆羊肉,两份羊肉啊!”干干净净吃完两碗下肚,才算稍稍饱足。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水盆羊肉迄今都是陕西人心中挚爱,它先煮骨汤再下调料,然后放入鲜羊肉焖制。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是因为以前卖羊肉汤的多数用大盆做盛汤器皿,再将大盆里的汤舀一勺至碗里,而大块的羊肉架就搁在水盆上,按照要求,现切现调。

还有张小敬在战场吃的烤狼崽,静安司吏宵夜细味的烤驼峰,这些美食都体现了唐代的烹饪技法“炙”。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还没有发明铁锅炒菜,所以当时最常用的烹饪法有“蒸、炙、羹”。

像蒸羊、蒸豚(猪)也是很流行的吃法,古书亦有介绍:用荷叶包裹猪肉,蒸熟后淋上甜甜的杏浆,滋味甜糯香软,真真令人浮想万千。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唐人也喜欢将羊肉煮汁做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皮冻,后来传到日本,当地人用葛粉和红豆代替肉汁,做出同样半透明质感的食物,虽然还是取名羊羹,但滋味和原版早已大不相同。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日本羊羹

剧中用茴香烤肉,煎狼油抹饼,撒胡椒粉给汤调味,并不是虚构幻想的情节,历史的唐代烹饪非常讲究调料的运用,书里说到,用红曲煮羊肉,煎熊油烹鹿肉,吃鱼脍(鱼生)要配蒜齑(蒜蓉)、芥酱、橙丝等等。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在唐代,官阶越大,权力越高,吃肉也越多。长安十二时辰里,小摊的水盆羊肉看不到一点肉腥,但在静安司、宰相府,都是大鱼大肉,羊、鸭、猪、驼峰应有尽有。

历史也确实如此,食肉者多是官宦世族和富贵人家,像林九郎、李司丞这种高官,每个月能收到朝廷分配的20只羊和60斤猪肉,五品官有6只羊,像元载这种八品小官,估计分到的肉都不够塞牙。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胡饼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剧集开篇就是长安热闹的西市,随着镜头移动,小贩翻开一摞饼,别小瞧这个细节,在剧里,它三不五时就会出现:

崔六郎离世、崔器为他供上的是这个饼;张小敬和第八团守城没吃的,幻想着的是这个饼;二十二集,某龙套在上元节夜市与夫人告别,告诉她早饭要吃这个饼,“多放些芝麻”…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配角闻无忌在战场上描述饼的做法

这个饼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馕”——在那时叫做“胡饼”。

顾名思义,这是历史上胡人的一种吃食,大约是在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的,当时芝麻、胡桃等一批作物被引进中原,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便出现了“胡饼”。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胡饼风行可见大唐文化之多元,而精致的唐朝boy们自然也有豪华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腌得了,裹到大胡饼里,抹上酥油,放炉子里烤,长安人取名叫“古楼子”。

听起来跟肉夹馍有点像,反正小美是没吃过,有吃过的小伙伴们欢迎在底下留言放毒。

面片汤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张小敬在战友闻无忌家中的回忆中,吃到的配大蒜的面片汤。

称之为“面片汤”还是为了大家便于理解,其实它有正儿八经的名字“馎(bó)饦(tuō)”,又名汤饼。

这是当时长安的寻常食物,将面片扯成拇指大小,加入汤中煮熟,添些调料,配以剥蒜——张晓敬吃得非常香,结合上面提及的“胡饼”食谱,让小美感觉闻无忌一定是位手艺非凡的大美食家。

油锤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李必和张小敬聊天时吃的油锤,圆滚滚,咔呲脆,用素油炸成,在唐代的原型是“油䭔(zhuī)”,和果子的启蒙祖先。

这油锤就是我们熟悉的“麻球”,拳头大小的糯粉团,高温油炸,表面裹足一层芝麻粒,当时又叫碌堆、煎堆,起源于秦汉,也是长安的宫廷食物。

古籍上介绍,油锤用小麦粉做成,包有內馅,芝麻油炸熟,口感扎实,脆中带点嚼劲,符合剧中“十分禁饿”的描述。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油锤是唐代的流行点心,后来和梅枝、桃枝、餲餬、桂心、黏脐、饆饠、团喜等7种点心,被遣唐使带回日本,这种新奇食物用到的都是当时日本平民买不起的高档食材——芝麻油和砂糖,所以只有皇室贵族和神社神灵才能享用。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日本古籍对唐菓子的记载

这些漂洋过海的唐菓子,其精美造型和面包馅的技艺,给日本人创作自己的和果子带来不少启发,到了镰仓末期(1300年后),大部分的唐菓子已经失传,还剩几款“神社专用”仍被保留。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剧中圆滚滚的油锤,让北方人想到了家里做的麻团,让广东人想起了早餐吃的煎堆,但其实它们只是碰巧撞脸,如今想尝到一口和油锤神似的滋味,可以到日本1617年建的老字号“龟屋清永”,他们仍在做着唐代盛行的油炸点心。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

中国人的大唐是从骨子里浸润着美酒之醇香的,其香之浓郁,即便远隔逾千年的时空,依然足以为之心醉。

狼卫曹破延被焦遂救起,后者拿出葫芦里的酒分享。曹将杯中酒淌出,液体是澄澈的红色,这是当时京城人爱喝的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葡萄酒自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入,因色香味都比当时普遍引用的米酒成色要好,所以一经引进便大受宫廷人员追捧,李白、贺知章、焦遂等一众酒友都是其粉丝。

在唐朝之前,葡萄酒并不广泛,因为当时缺乏优秀的酿酒葡萄品种,也缺乏好的葡萄酒酿造工艺。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三年(640年),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造法,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并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富庶,不设酒禁,葡萄酒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说到李世民,用今天的话来描述,他是葡萄酒的“铁粉”。

他在喝葡萄酒的时候,还特别注重喝酒的氛围,也非常注重酿造的过程和相关的知识,不光他一个人喝酒,他还要和群臣们一起喝,或者是和后宫的嫔妃们喝。

甚至还规定和尚也可以喝葡萄酒,只是在喝酒的时候要注意分寸,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看重葡萄酒的人。

也因为他对葡萄酒的喜爱和葡萄的大量种植酿造,从而推动了老百姓对葡萄酒的认识,老百姓由此才能喝上葡萄酒。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唐朝葡萄酒酿造工艺场景复原

不过,在唐朝的葡萄酒都是甜的,因为当时没有比较强力的酵母,发酵只能停滞在糖化阶段,并没有更多地向酒精转化。所以虽然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终究脱不了甜。

换句话说,如果你穿越到唐代,只能喝到“甜型葡萄酒”,却喝不到“干红”。所以,在唐代,残糖越低的酒越珍贵。

煎茶

李必泡茶的段落儒雅有风度,这段戏如实呈现了千年前的茶道美学,耐人寻味。

唐朝陆羽写了《茶经》,可见当时茶文化开始兴起。剧中的王公贵族自然也少不了“喝茶”的爱好,与其说是“喝”,不如说是“吃”,除了茶叶,里面还添加了若干香料,味道可见丰富,而且是舀进碗中吃的。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唐人的茶喝得很细,工艺很多,沏茶前,需烘烤茶饼,引诱出蕴藏的茶香,陆羽茶经特地叮嘱,茶饼要烤2次,再趁热放入小袋,以免茶香散失。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炙茶,装袋

茶饼晾凉后,碾磨成粉,因为茶粉经沸水一煮就更香了,唐诗“碾后香弥远,烹来香更鲜”也是这么说的。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碾茶,煮茶

剧中太子对李必煎茶的评价是“茶老,不可食”,在唐代确实有茶老的说法。

唐人认为煎茶有三沸,一沸:茶汤冒起鱼眼大小的泡泡,微微有声;二沸:茶汤沸腾如涌泉连珠;三沸:茶汤像腾波鼓浪般翻滚。

如果煎茶到第三沸,则茶老不可食,这李必呀,看似认真煮茶,实则心思全跑到了朝政上。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最后品茶阶段,唐人还会加入一点盐调味,体现清茶精煎细烹的正味,这个小习惯也收录进了何监煮茶一幕。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鹦鹉杯

曹破延从水里被焦遂(杜甫《饮中八仙歌》里“焦遂五斗方卓然”的那位“焦遂”)救起、捞上岸,登场两分钟就领了便当,但他为我们呈现了“葡萄美酒鹦鹉杯”!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李白所做的葡萄酒醉歌《襄阳歌》中,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可见唐朝人喝葡萄酒讲究精致酒器,例如“鹦鹉杯”或“夜光杯”。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鹦鹉杯”、“夜光杯”,都是精雕细琢的精致器皿,口大壁薄,盈盈透光,方便与氧气接触醒酒、观赏酒体色泽;杯口均有一定收口,方便聚集酒香、也更容易摇杯。

同时,鹦鹉杯有握把,手可以抓着螺尾巴把儿,避免手的热量传递给葡萄酒。

这些特点竟然一一吻合现代高脚杯的工程科学,让现代人对唐朝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各种小细节可以看出,唐朝真的是一个民风开放的朝代。从他们饮酒为乐的潇洒生活中,也看到中国人在追求生活品质中付出的努力。

有酒万事足,在酒国悠游自在,无论时局如何,壶中岁月酒中洞天,已然足够精彩。

《十二时辰》告诉我们,那些堪比惊艳的盛唐美食

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虽不是葡萄酒发源之国,却在其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葡萄酒给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宫廷捎去了难得的欢乐,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美酒佳话。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从唐朝文人的身上也能窥见国人血液里对葡萄酒真挚热忱的喜爱。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y·杜甫《忆昔》

唐朝的强盛、时代的风华,大家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有所领略了

那么剧刷完了吗?

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