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告訴你“百病”皆由“風”起,如何“防患於未然”

原文1:“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刻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譯文1:風邪,是引起多種疾病的原始因素。如果志意清靜而陽氣固密,那末,肌肉皮膚就有堅強的抵抗力,雖有厲害的大風苛毒,也不能侵害。這裡的主要關鍵,就是要循著四時氣候的順序,而注意適應的方法。

原文2:“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譯文2:風邪侵入人體,漸漸化熱,傷害元氣,精血也因此而損耗,這是邪氣傷於肝臟的緣故;因為肝有藏血的功能,精血傷則不能滋養肝臟了。如果由於吃得過飽,胃腸間的筋脈,必因食物充塞,而橫逆損傷,就要發生下病膿血或變為痔瘡;如果由於飲酒過度,則每使氣往上逆;如果勉強用力,那末腎氣受傷,腰部高骨就要敗壞。

原文3:“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洩;夏傷於暑,秋為孩瘧;秋傷於溼,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藏”。

譯文3:若因感受霧露風邪,就會發生寒熱。假如春天傷了風氣,風邪逗留不去,影響及脾,可以變為洞洩;夏天傷了暑氣,到了秋天,每每發生瘧疾;秋天傷了溼氣,若溼氣上逆於肺,則為咳嗽,若發展不愈,每成痿厥;冬天傷了寒氣,到春天發作,每為溫病。所以四季氣候的變化,是能夠更替傷害五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