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有擔當,通川繪藍圖:一軸兩翼七支點,“五有”城品三步走!

主城有擔當,通川繪藍圖:一軸兩翼七支點,“五有”城品三步走!

4月23日—24日,中共達州市通川區第五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描繪了通川區未來發展錦繡藍圖,該區將實施一軸兩翼七支點發展戰略,按照“136”三年發展規劃,建設“品質通川”、助推“達州創副”。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實施“一軸兩翼七支點”發展戰略

一軸即城市主軸,以鳳北大道為軸線,圍繞鳳凰山加快沿線空間規劃、產業佈局、景觀打造,實施北向出口大通道建設。

“軸的南端”,即中心城市核心區,涵蓋老城+西外片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疏解非主城核心功能;打造“川東北品質城”。“軸的北端”,即經濟核心增長極,以通川經開區為主體,涵蓋蒲家、東嶽、羅江、雙龍等部分區域,加快建設百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百億級醫療健康產業園、百億級智能製造產業園、百億級公鐵物流園(蒲家)和國家級川菜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魏蒲新城成為達州新的城市組團。

兩翼則為東西兩翼。

“東翼”,為品質宜居新城區。規劃建設“柳家壩-穿犀牛山-連磐石片區-接達川三里坪”城市新區骨幹道路,推動柳家壩片區沿達宣快速通道東向拓展,構築“萬達開統籌發展示範區”通川橋頭堡。

“西翼”,為產城融合示範區,充分依託環鳳產業大道,串聯輻射覆興、雙龍、東嶽、羅江等區域。緊盯“智能裝備、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業態,加速構建“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的產城發展新格局,著力構築川東北產業高地。

七支點即巴達高速經濟帶輻射的七個鄉鎮,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突出一鎮一特,為通川發展提供支撐。

七支點為碑廟、江陵、北山、梓桐、青寧、金石、安雲等七個鄉鎮,為通川發展提供“生態環境、發展縱深、土地指標、基層治理、傳統文化、現代農業、文旅融合”等七大支撐。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一軸兩翼七支點”發展空間示意圖(2020年4月提出)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雙核雙帶六區”發展佈局圖(2014年1月提出)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核心主城建設“五有”品質通川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在未來的城市發展方向上,通川區謀劃大布局,倡導新風尚,立足中心城區優勢,深挖發展潛力,傾力建設“有顏值、有活力、有溫度、有秩序、有底蘊”的核心主城。

“有顏值”,是要疏解老城,繁榮新區,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讓通川“更有形”。

“有活力”,是要大力激發城市內生動力,充分挖掘城市發展潛力,不斷增強城市經濟動能;用開放的視野和思維聚集資金、招引項目、吸納人才,讓通川“更有神”。

“有溫度”,是要堅持和而不同,倡導和美與共,以包容促進和諧;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城市更溫暖、人民更幸福,讓通川“更有情”。

“有秩序”,是要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以法治管理城市;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通川“更有序”。

“有底蘊”,是要堅持以文化人,突出以文興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崇德向善新風尚,提升市民素養,提振城市精神,讓通川“更有禮”。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136”發展規劃穩步推進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實施“一軸兩翼七支點”發展戰略,關鍵是要按照科學規劃,持續用力,穩步推進。實施“一軸兩翼七支點”發展戰略,要按照“136”三步走發展規劃穩步推進。

“1”即一年打基礎。力爭經濟總量達350億元,城市規模新增6平方公里、6萬人。

“3”即三年上臺階。加快推進老城有機更新,啟動磐石明月江新區建設,打造品質宜居新城,力爭經濟總量達500億元,城市規模新增15平方公里、15萬人。

“6”即六年見成效。力爭經濟總量達800億元、城市規模建成“雙100”,“品質通川”基本實現,成為達州“創副”核心支撐和“萬達開”有影響力的城市主城區。到2035年,“雙160”全面實現。

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戰勝一次又一次挑戰,

“小通川”裝下了“大夢想”。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

洪波湧起,州河江畔,

通川這片熱土,註定將再次被眾目具瞻!

主城有担当,通川绘蓝图:一轴两翼七支点,“五有”城品三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