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趙構其實也算個人物,但為什麼要陷害岳飛呢?

南宋王朝趙構之前,是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趙桓。其時,北宋已經是搖搖欲墜了。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金兵又再度犯境,直至一路打到了京城。為了儘快地平息這場戰爭,宋欽宗的決定就是割地求和。可是這個時候金兵自然不簡單滿足賠錢賠地了,不光要賠錢,還得派一個宰相和一個親王到金去做人質。宋欽宗考慮後,決定牌大臣張邦昌去,因為他當時是主和派的。

可這親王人選就不好辦了,誰都知道去金國當人質,九死一生,幾乎是送死,所以派誰去都不好。於是,宋欽宗就跟大家商量道,“各位親王,有誰願意替我大宋分憂解難呢?”,頓時,整個朝堂可以說是鴉雀無聲。就在宋欽宗就要龍顏大怒的時候,這時,康王趙構卻主動站了出來,說自己可以擔此重任。於是乎,便決定讓趙構跟張邦昌一起去了軍營。

南宋趙構其實也算個人物,但為什麼要陷害岳飛呢?


當時,因為趙構還很年輕,來到金國後,金國人想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嚇唬嚇唬他們。於是,便當著他的面砍俘虜的頭,或者是當面對俘虜用酷刑,場面甚是血腥暴力。可康王趙構當時並沒有嚇暈過去。而是不僅淡定,還跟金人比試拉弓射箭,據說居然還能百步穿楊,搞的金國人頓時以為上當,認為這個親王肯定是假冒的。金人本來就在懷疑,於是乎,居然把趙構放回去了,說假的不要。

趙構這樣不畏生死的英雄,後來怎麼就變成殺害英雄的兇手呢?有人說,是因為趙構嚐到當皇帝的甜頭了,誰都不想失去手中的皇權。這的確也是趙構殺害岳飛背後的動機之一。但是,趙構的心態之所以到後來發生變化,應該不僅僅只是貪戀皇權而已。其中還有什麼原因呢?從一個被活活打死的刑部尚書的事情,可能略見一二。

南宋趙構其實也算個人物,但為什麼要陷害岳飛呢?


看來當時金人確實以為趙構是假親王,真把他給放了回來。可是過了沒多久,金國人又再次打了過來,說是上次放錯了人,還要趙構回去做人質。實在沒辦法,趙構只能又回去做人質,當時與他同行的還有刑部尚書王雲。

王雲其實還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忠臣,他曾經三番五次上奏朝廷,呼籲抗擊金國。金人第一次侵略宋朝時,北宋錯誤的以為金人會首先攻打磁州。屆時王雲就曾下令把磁州城外的民宅拆了、莊稼收了。可是後來由於瞭解到磁州戒備森嚴,金人一開始沒攻打磁州。王雲的舉措卻讓百姓家都沒了、糧食也沒了,百姓一直對起有宿怨。

那這次前去的情況是怎麼樣呢?屆時,趙構跟王雲一路走到磁州,這裡是宋國的邊界了,金兵隨時都可能打過來,所以磁州的百姓早就無心從事耕種了,盼著朝廷能夠想出方案來儘快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時康王趙構來了。於是,百姓都圍著趙構讓給個說法。這時有大臣王雲在,自然是他來擋駕了,可是王雲是個性情秉直、不善談吐之人,遇到百姓不知如何規勸,王雲又仗著使者身份對百姓大聲的呵斥,一時之間頓時群情激憤起來。憤怒的百姓居然把王雲從馬上拖下來,當場給打死了。百姓居然當著大宋朝親王的面把一個大臣給打死了,這眼裡還有沒有康王啊,還有沒有王法呀?

此事雖然對趙構沒有造成傷害,卻對其影響深遠。從這個時候開始,趙構就害怕老百姓,也不相信老百姓了。

除了害怕百姓,趙構還害怕武將。為什麼呢,這跟一次兵變有關。趙構能當上皇帝,也是有偶然性的。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俘,京師淪陷,趙構因外出請兵勤王而成為“漏網之魚”。後來,在得到李綱、宗澤等人的輔佐,建立了南宋政權。

可趙構沒有想到,他剛登基就遇到一場兵變。金人得知趙構登基,更為猛烈的窮追猛打,逼得個趙構位置還沒有坐穩就東躲西藏。在逃跑期間,跑到杭州的時候,他身邊的武將苗傅和劉正彥發動了兵變,甚至當場殺掉了權臣王淵、宦官康履,並將趙構軟禁在寺廟裡面,逼他將皇位讓給年僅三歲的皇太子。

好在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率兵勤王,兵變終於被平定,趙構也重登皇位。這次兵變就是歷史上的“苗劉兵變”。兵變雖然平息了,可是事情如王雲被百姓打死一樣,同樣在趙構心裡留下了陰影。始終害怕武將兵變。忌憚武將的權力,雖然後來不得已重用了岳飛、韓世忠的等名將,但是他同時在想盡辦法分解武將的兵權。

南宋趙構其實也算個人物,但為什麼要陷害岳飛呢?


而岳飛當時至少冒犯了趙構的二個忌諱,其一,是要迎二帝回朝,這如果真迎回來了,趙構的這個皇帝還怎麼做啊?這不是要了皇帝的命嗎?其二,只有岳飛的軍隊稱為“岳家軍”,這“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啊。哪一個不是我皇帝老爺的。本來趙構就擔心武將造反,好嘛,你居然搞個“岳家軍”,這不是找死嘛!

好在秦檜狡詐,留了個“莫須有”的口子,讓後人能有機會為岳飛鳴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