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巨闕天弓+大羽箭,武藝高強,勇冠三軍

戰役的第一階段——唐鄭遭遇戰的戰事進展,充分地也恰恰印證了王世充的擔心。除洛陽周邊的王氏宗族駐軍之外,王世充在洛陽周邊苦心經營的勢力範圍,紛紛投降大唐。從620年八月開始的短短几個月之內,五十多座城池不戰而降,大批軍人倒戈。剩下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由李世民率領自己的軍隊,慢慢想辦法甕中捉鱉了。說實話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鈍刀割肉,洛陽也會被慢慢耗死。

內心極度恐懼之下的王世充,派人到夏王竇建德處求援,然而,這個多年老對手此時正在饒有興味地欣賞唐鄭兩軍鷸蚌相爭。至於竇建德出不出手,何時出手,完全取決於唐鄭戰局的發展情況。

621年初,唐鄭兩軍遭遇,王世充損失六千多人,倉皇敗回洛陽。緊接著,從虎牢壓糧運草到洛陽的太子王玄應被唐軍李君羨伏擊,王玄應幾千人馬全軍覆沒,隻身逃回洛陽城。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斷了王玄應糧道的李君羨,跟秦叔寶,程知節一樣,也是當初瓦崗軍潰散,投王世充的大將之一。如今的反戈一擊,讓長期以來不懂如何收攏人心的王世充倍感苦澀。

戰役進入第二階段——洛陽圍城戰

到公元621年二月為止,唐軍已經基本上斬斷了洛陽周邊所有軍事堡壘對於首都洛陽起到的拱衛作用,包圍圈慢慢縮小到了孤城洛陽。不甘坐以待斃的王世充,趁唐軍移營之機,帶領兩萬人馬殺出城外。這次戰鬥,李世民身先士卒,浴血拼殺,戰況慘烈到甚至自己的坐騎被鄭軍射殺。最後的結果是,鄭軍戰死兩千人,被俘五千人。

不管是伏擊別人還是被伏擊,唐軍在同王世充短兵相接的戰鬥中,表現出極大的殺傷力,要知道鄭軍同樣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油子居多。這種失敗,讓王世充百思不得其解,唐軍的秘密究竟在哪裡?

答案在於李世民的個人作戰風格。

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巨闕天弓+大羽箭,武藝高強,勇冠三軍

李世民想象圖

當時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三歲,也就是我們現代人剛剛大學畢業的年紀,不管體力還是智力都處於一個巔峰。史書上的李世民,是一個酷愛打仗的人,不僅酷愛打仗,李世民還喜歡親自上陣殺敵,不僅喜歡親自上陣殺敵,他還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猛將,尤其善於騎射。唐軍甚至需要為李世民個性化定製弓箭,弓的名字叫做“巨闕天弓”,箭的名字叫做“大羽箭”。要知道,這種弓箭是超出常規尺寸的,一般人拉都拉不滿,拉滿也射不準。需要補充一句的是,幾年後的玄武門之變,彼時彼地李世民胯下馬掌中箭,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尉遲敬德則射殺了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當然,此時的李世民,正是憑藉這樣一身本事,在軍隊每次進攻時衝鋒在最前面。

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巨闕天弓+大羽箭,武藝高強,勇冠三軍

巨闕天弓和大羽箭

試問有這樣的統帥,軍官們能不身先士卒,士兵們能不勇冠三軍嗎?

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巨闕天弓+大羽箭,武藝高強,勇冠三軍

李世民作戰雕塑

此後的王世充,再也沒有勇氣出城迎戰,只能做困獸之鬥。

洛陽這座城市,已經習慣了被包圍的生活。比如幾年前的瓦崗軍,整整圍城一年多,洛陽軍民依然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洛陽人民仰仗的,除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意志之外,還有當時殺傷力極大的強弓硬弩以及拋巨石的大炮。唐軍固然強悍,但是面對這樣一個擁有豐富守城經驗的城市,一時間也是無計可施。唐軍開始做持久戰的準備,圍繞洛陽城修了一層又一層的壕溝和工事。

洛陽已經變成死城。

圍城兩個月之後,洛陽城內已經幾乎彈盡糧絕,餓殍滿地。

圍城兩個月之後,久攻不下,且付出不小傷亡的唐軍,也已經到了心理崩潰的邊緣。軍隊出潼關已經八個月了,將士們的士氣也明顯不如當初,士兵們開小差逃跑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然而,李世民性格里面,有非常強硬而果決的一面。攻城一定會付出代價,但他相信,也許勝負,就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一秒。

僵持,讓人感到窒息的僵持。

此時此刻,一直在隔岸觀火的夏王竇建德,認為出兵的時機終於到了。

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唐夏虎牢關之戰

--------------------------------------------

本文節選自《魔方中國史》,該書第一部已經在天貓網,噹噹網熱賣!!

此外,《魔方中國史》的音頻,業已在喜馬拉雅網站上線,敬請關注!!

新帖“打亂順序重讀歐洲歷史”在天涯社區“國際觀察”板塊,目前已連續置頂六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