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悲剧因子: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情感领域创作者


《海的女儿》悲剧因子: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

他的童话《海的女儿》的爱情悲剧,也贯穿着强烈的孤独感。


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公主爱上了陆上的王子,并两次救了他。还为此用美妙的嗓音交换药水,换取人类的腿,宁可日日行走在刀尖上,也要和王子在一起。

可王子却始终不知道救他的是小人鱼,娶了邻国公主,海的女儿最终化为泡沫,悲惨的死去。

小说以海的女儿的向往为推动点,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极致的真善美的女性形象。


她的悲剧爱情,起源于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一、孤独的向往


《海的女儿》悲剧因子: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小人鱼的孤独来源于她是家中最小,又从小失去母亲;而向往来源于祖母故事的熏陶。

一个孤独的幼小心灵需要母爱的滋润。这一点,父亲和姐姐给不了她,祖母也给不了。

反而是祖母渲染的人类生活,成为母爱的象征。那是自由、阳光、幸福的终点,是她的终极向往。


在祖母的故事里:地上的森林是绿色的,树枝间飞来飞去的鸟儿声音如此清脆、好听,让人听了都愉快。

连长大了的姐姐们,说起看到的人间,也充满喜悦:

在月光底下,躺在沙滩上面,紧贴着海岸凝望大城市里,亮得像无数星星似的灯光,静叫音乐、闹声、以及马车和人的声音,观看教堂的圆塔和尖塔,倾听叮当的钟声……


这一切多美啊,多有新鲜感啊!

童年的小人鱼也沉迷于这样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她越是不能去,就越是向往。


偏偏老祖母不懂幼儿教育,知道她的向往,为了哄她,说:

等你满了15岁的时候,我就准许你浮到海面上,那时,你可以坐月光底下的石头上面,看巨大的船只在你身边驶过去,你也可以看到森林和城市。


这进一步美化了人类世界,一个小女孩,怎么经得起这么大的诱惑呢?

这是祖母万万想不到的。她若知道自己渲染的人类生活,会成为小人鱼的终极向往,并给她套上了枷锁,一定会后悔莫及。


祖母讲的这些故事,姐姐们也听过。但小人鱼受影响最深:因为小人鱼本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注定想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样。


在老祖母的无意识引导下,她的童年、少年始终贯穿了:对人类生活的强烈向往。

这种向往,和更恋家的姐姐们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不爱说话,朋友也少,更显得孤独。

那些在别人眼里不现实的向往,在她眼里,却是灵魂深处的声音。

所以,她的向往注定是孤独的。


二、孤独的追求


《海的女儿》悲剧因子: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小人鱼长大后,可以出海时,无意中救了被巨浪掀翻的王子。

巧的是,王子竟然和她从小喜欢的大理石像很象,她对王子一见钟情,这更强化了她对人类生活的追求。


她的追求自始至终都是孤独的,因为,她的追求,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姐姐们不支持,老祖母不支持、父亲不支持,甚至海巫婆,一开始也是不支持的。


海巫婆告诫过她:

虽然喝了药,鱼尾可以变成人腿。但这非常痛苦,每走一步路,脚都会像刀割一样疼。

而且,一旦变为人,就再也不能变成鱼儿,回到大海了。

更可怕的是:只有王子因爱她,而忘掉自己的父母,并与她结为夫妇,她才会得到不灭的灵魂;

如果王子与其他女孩结婚,小人鱼将会在王子婚礼的前一天早上死去,变为海里的泡沫。


小人鱼听完,虽然吓白了脸,但还是咬牙坚持要换。

因为,变成人,去看人类生活,拥有人类的灵魂,是她多年来的梦想。祖母的故事,海底小花园里的大理石人像,从童年开始,就已在她心里已生根发芽了。

这根扎了这么多年,扎的如此之深,哪能几句话就连根拔掉?


在小人鱼眼里,她一直认为人类的世界比她的天地大的多。

他们能够乘船在海上行驶,能够爬上高耸入云的大山。他们的土地,连带着的森林和田野,使她望都望不尽。

她希望知道的很多东西,只有在人类,才有答案。


现在,她从小到大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虽然代价太大,但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只要王子爱她,娶了她,和她一样,“忘掉”父母,就能反败为胜。


小人鱼太渴望人类的生活和灵魂了,更何况,现在还可能拥有王子的爱,她幻想巨大的牺牲能感动一切。

然而,当她的声音被夺走时,失去表达,便注定会是一场孤独的牺牲。


三、孤独的牺牲


《海的女儿》悲剧因子: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


小人鱼做出的牺牲是孤独的牺牲。

她为王子放弃了300年生命,放弃了美妙的嗓音,甘心成为哑巴;放弃了漂亮的鱼尾,甘心日日行走于刀尖。

只为能拥有王子的爱,死后拥有不灭的灵魂。

而王子几乎什么牺牲都没有,她几乎等于送上门。


这也罢了,她每天还要忍受脚的痛苦,装的没事一样,翩翩起舞。想用优美的舞姿打动王子,只要王子微笑,认可她,她便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岁岁年年在刀尖上行走!


你能想像一个15.16岁的小女孩,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的痛苦,甚至旋转到钻心的疼痛吗?

并且还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说话,完全剥夺了话语权。


这简直是人间酷刑,好么?和被凌迟有什么区别吗?

哪个母亲都会肝肠寸断,拼死拦着。


小人鱼没有了母亲,姐姐们是拦不住的。小人鱼终究是要嫁人的,她追求爱情没有错,追求理想生活也没有错。

但是一定要用这种近乎自杀式代价,追求爱情,才能成功吗?


为什么童话不是让王子吃了药后,到水里生活,放弃自己的父母、放弃自己的兄弟姐妹、放弃自己的脚,变成尾巴,放弃自己的舌头?

因为安徒生不肯。这种牺牲,对于男性来说,显得太残忍了,毫无美感。


在世俗心目中,这种巨大的牺牲,更适用于女性身上。尤其是极致真善美的女性,往往有极致的牺牲感。

成功的王子一定是用理性和智慧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靠不顾一切的感情来治理国家。

他不管多爱小人鱼,一定会有自己的原则、底限。

小人鱼期待他为了自己舍弃一切,甚至父母,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太不可能了。

抛弃父母,等于抛弃自己的优越生活,自己的责任,父母的爱,代价太大了,王子做不到。


小人鱼对爱情的牺牲,是悖离人性的牺牲。

她是以对自己的残忍为代价,同时,还必须要抛弃自己所有的亲人。那是反社会、反人性的牺牲,是孤独的牺牲,注定是一场悲剧。


真正的幸福生活是追求平等,共同奉献,而不是仰望,更不是必须以抛弃所有的亲人为代价。

所以,小人鱼对爱情的牺牲注定是孤独的,得不到回应的。


在海的女儿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感。她以为什么都不说,王子就能够看到自己灵魂深处的爱和真善美,洞见事实、真相。

那怎么可能呢?王子是凡人,眼睛并不是X光。如果你不说出来,不写出来,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小人鱼失去了舌头,内心的憋屈、隐忍,凌迟了自己,痛煞了亲人,成就了悲剧,她的牺牲注定是孤独的。


安徒生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海的女儿,却又不得不打碎她。

极致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孤独。因为完美的没有了自己,命运完全依赖于别人,这种牺牲,注定是悲剧。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应该以一个人的孤独牺牲来讴歌。

孤独的向往、孤独的追求、孤独的牺牲,必然导致爱情的悲剧。


我是慕芷兰,谢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