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悲劇因子: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情感領域創作者


《海的女兒》悲劇因子: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安徒生很孤獨,強烈的孤獨。”

他的童話《海的女兒》的愛情悲劇,也貫穿著強烈的孤獨感。


在《海的女兒》中,小人魚公主愛上了陸上的王子,並兩次救了他。還為此用美妙的嗓音交換藥水,換取人類的腿,寧可日日行走在刀尖上,也要和王子在一起。

可王子卻始終不知道救他的是小人魚,娶了鄰國公主,海的女兒最終化為泡沫,悲慘的死去。

小說以海的女兒的嚮往為推動點,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孤獨的,極致的真善美的女性形象。


她的悲劇愛情,起源於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一、孤獨的嚮往


《海的女兒》悲劇因子: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小人魚的孤獨來源於她是家中最小,又從小失去母親;而嚮往來源於祖母故事的薰陶。

一個孤獨的幼小心靈需要母愛的滋潤。這一點,父親和姐姐給不了她,祖母也給不了。

反而是祖母渲染的人類生活,成為母愛的象徵。那是自由、陽光、幸福的終點,是她的終極嚮往。


在祖母的故事裡:地上的森林是綠色的,樹枝間飛來飛去的鳥兒聲音如此清脆、好聽,讓人聽了都愉快。

連長大了的姐姐們,說起看到的人間,也充滿喜悅:

在月光底下,躺在沙灘上面,緊貼著海岸凝望大城市裡,亮得像無數星星似的燈光,靜叫音樂、鬧聲、以及馬車和人的聲音,觀看教堂的圓塔和尖塔,傾聽叮噹的鐘聲……


這一切多美啊,多有新鮮感啊!

童年的小人魚也沉迷於這樣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她越是不能去,就越是嚮往。


偏偏老祖母不懂幼兒教育,知道她的嚮往,為了哄她,說:

等你滿了15歲的時候,我就准許你浮到海面上,那時,你可以坐月光底下的石頭上面,看巨大的船隻在你身邊駛過去,你也可以看到森林和城市。


這進一步美化了人類世界,一個小女孩,怎麼經得起這麼大的誘惑呢?

這是祖母萬萬想不到的。她若知道自己渲染的人類生活,會成為小人魚的終極嚮往,並給她套上了枷鎖,一定會後悔莫及。


祖母講的這些故事,姐姐們也聽過。但小人魚受影響最深:因為小人魚本來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註定想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


在老祖母的無意識引導下,她的童年、少年始終貫穿了:對人類生活的強烈嚮往。

這種嚮往,和更戀家的姐姐們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不愛說話,朋友也少,更顯得孤獨。

那些在別人眼裡不現實的嚮往,在她眼裡,卻是靈魂深處的聲音。

所以,她的嚮往註定是孤獨的。


二、孤獨的追求


《海的女兒》悲劇因子: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小人魚長大後,可以出海時,無意中救了被巨浪掀翻的王子。

巧的是,王子竟然和她從小喜歡的大理石像很象,她對王子一見鍾情,這更強化了她對人類生活的追求。


她的追求自始至終都是孤獨的,因為,她的追求,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姐姐們不支持,老祖母不支持、父親不支持,甚至海巫婆,一開始也是不支持的。


海巫婆告誡過她:

雖然喝了藥,魚尾可以變成人腿。但這非常痛苦,每走一步路,腳都會像刀割一樣疼。

而且,一旦變為人,就再也不能變成魚兒,回到大海了。

更可怕的是:只有王子因愛她,而忘掉自己的父母,並與她結為夫婦,她才會得到不滅的靈魂;

如果王子與其他女孩結婚,小人魚將會在王子婚禮的前一天早上死去,變為海里的泡沫。


小人魚聽完,雖然嚇白了臉,但還是咬牙堅持要換。

因為,變成人,去看人類生活,擁有人類的靈魂,是她多年來的夢想。祖母的故事,海底小花園裡的大理石人像,從童年開始,就已在她心裡已生根發芽了。

這根紮了這麼多年,扎的如此之深,哪能幾句話就連根拔掉?


在小人魚眼裡,她一直認為人類的世界比她的天地大的多。

他們能夠乘船在海上行駛,能夠爬上高聳入雲的大山。他們的土地,連帶著的森林和田野,使她望都望不盡。

她希望知道的很多東西,只有在人類,才有答案。


現在,她從小到大的願望馬上就要實現了,雖然代價太大,但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只要王子愛她,娶了她,和她一樣,“忘掉”父母,就能反敗為勝。


小人魚太渴望人類的生活和靈魂了,更何況,現在還可能擁有王子的愛,她幻想巨大的犧牲能感動一切。

然而,當她的聲音被奪走時,失去表達,便註定會是一場孤獨的犧牲。


三、孤獨的犧牲


《海的女兒》悲劇因子: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


小人魚做出的犧牲是孤獨的犧牲。

她為王子放棄了300年生命,放棄了美妙的嗓音,甘心成為啞巴;放棄了漂亮的魚尾,甘心日日行走於刀尖。

只為能擁有王子的愛,死後擁有不滅的靈魂。

而王子幾乎什麼犧牲都沒有,她幾乎等於送上門。


這也罷了,她每天還要忍受腳的痛苦,裝的沒事一樣,翩翩起舞。想用優美的舞姿打動王子,只要王子微笑,認可她,她便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但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歲歲年年在刀尖上行走!


你能想像一個15.16歲的小女孩,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的痛苦,甚至旋轉到鑽心的疼痛嗎?

並且還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說話,完全剝奪了話語權。


這簡直是人間酷刑,好麼?和被凌遲有什麼區別嗎?

哪個母親都會肝腸寸斷,拼死攔著。


小人魚沒有了母親,姐姐們是攔不住的。小人魚終究是要嫁人的,她追求愛情沒有錯,追求理想生活也沒有錯。

但是一定要用這種近乎自殺式代價,追求愛情,才能成功嗎?


為什麼童話不是讓王子吃了藥後,到水裡生活,放棄自己的父母、放棄自己的兄弟姐妹、放棄自己的腳,變成尾巴,放棄自己的舌頭?

因為安徒生不肯。這種犧牲,對於男性來說,顯得太殘忍了,毫無美感。


在世俗心目中,這種巨大的犧牲,更適用於女性身上。尤其是極致真善美的女性,往往有極致的犧牲感。

成功的王子一定是用理性和智慧來治理國家,而不是靠不顧一切的感情來治理國家。

他不管多愛小人魚,一定會有自己的原則、底限。

小人魚期待他為了自己捨棄一切,甚至父母,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太不可能了。

拋棄父母,等於拋棄自己的優越生活,自己的責任,父母的愛,代價太大了,王子做不到。


小人魚對愛情的犧牲,是悖離人性的犧牲。

她是以對自己的殘忍為代價,同時,還必須要拋棄自己所有的親人。那是反社會、反人性的犧牲,是孤獨的犧牲,註定是一場悲劇。


真正的幸福生活是追求平等,共同奉獻,而不是仰望,更不是必須以拋棄所有的親人為代價。

所以,小人魚對愛情的犧牲註定是孤獨的,得不到回應的。


在海的女兒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悲劇感。她以為什麼都不說,王子就能夠看到自己靈魂深處的愛和真善美,洞見事實、真相。

那怎麼可能呢?王子是凡人,眼睛並不是X光。如果你不說出來,不寫出來,沒有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

小人魚失去了舌頭,內心的憋屈、隱忍,凌遲了自己,痛煞了親人,成就了悲劇,她的犧牲註定是孤獨的。


安徒生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海的女兒,卻又不得不打碎她。

極致的完美,本身就是一種極致的孤獨。因為完美的沒有了自己,命運完全依賴於別人,這種犧牲,註定是悲劇。


真正的愛情,從來不應該以一個人的孤獨犧牲來謳歌。

孤獨的嚮往、孤獨的追求、孤獨的犧牲,必然導致愛情的悲劇。


我是慕芷蘭,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