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近來讀了《文化苦旅》這本書,以餘秋雨先生在喜馬拉雅FM上說過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書評的引子——


中華文化是川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


這句話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象徵整本書的語言特徵,散文一般優美,寥寥幾語,給你勾勒出一番天地,那一字一句像波浪一樣,柔柔的嵌在心間,叫你發出一聲喜愛的嘆息,咂摸其中滋味,品味良久。


除了語言上的驚歎,對於我們有些距離的新文化,在這本書上也能對其略知一二。但就是這一點點獲知,也足夠你在語文老師講述作者生平的時候發出一聲激動的叫喚。


當然,這本書中最重要的,是對文化的闡述。


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經常有碌碌庸庸的人偶爾會在腦中逗留的一個疑問:


文化是什麼?什麼才能叫做文化?


但大多都是時間不允許,或者是在生活的波濤下被迫前進或後退,所以往往來不及深究。再者,這個問題太大了,就像是別人問馬雲如何成功一樣。


但是看完這本書,我似乎從山河嶙峋的一角窺見了少許中華文化的影子。



說起山川丘陵、江河湖海,在大多數人看來貌似是隨處可見的,但它們是歷史的見證人、最悠久的生命——不失為反射文化的一面鏡子。


都江堰是其中的一大代表,歲月悠久,浩蕩猶存。書中對其的描寫是這樣的,非常形象——


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著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出一種壯麗的馴順。已經咆哮到讓人心魄具奪,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向。


直至現在,股股水流都精神煥發,絲毫沒有流淌了千年的懈怠,喧囂著生命的旺盛。這是李冰的功勞,也可以看作是人類對於自然的馴化——


以螻蟻之力牽制住猛虎咆哮。這何不讓人驚歎。


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再看敦煌的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敦煌壁畫,是歷朝歷代多個工匠的手筆,用微薄的生命在大自然中留下的華麗的刻痕。這難道不值得人們驚歎嗎?


我反思,當微小如蜉蝣的生命看到千年的雄偉浩蕩,定會在靈魂深處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是震撼,也是對強大和美麗的仰慕。這應該是人類的本能。


杭州,它的美麗似乎是被人寫爛了。它的西湖、它的白沙提、它的白娘子……許許多多,但其真正塑成美麗的原因是什麼?


從馬可波羅的中華之旅讓杭州被世界上的人知曉,到吳越王不惜以軍隊精心呵護西湖環境的用心。


疊加上,從古到今以白居易、蘇東坡為首的官員的清明治理——這等美景才沒被浮藻迷了眼,落葉蒙了塵。


到現在人們還在塑造一個個關於西湖的民間傳說——這些人文精神,是美的核心。


看到了這些沉澱,你還能僅僅把它們看作一處風景優美的勝地或名勝古蹟嗎?


不能了,透過本質,要看到背後虛無縹緲但又價勝黃金的文化和精神。


當把目光放到現代創造文化的勇者,也許會有些悲傷。這是來自其中謝家孔門的一段話——


高貴的生命要創造文化,必然會經歷坎坷。因此,我所說的"苦旅",並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創造之苦。由創造之苦連接成了人生的旅途,這便是文化的宿命。


短短的一句話,藏著許多悲涼。


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人有許多正面的價值,但其負面的一部分也往往不可否認。


餘秋雨先生本人的負面新聞就不少,但因為年代久遠,直到現在也仍有爭議,所以我不敢苟論,在此撇開不談。


但他本人和他所描述的文化先驅們的經歷倒是可以總結出一個共同點——不因外物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他們的追求,讓新中國剛成立那會的人們從門孔中小心翼翼的窺見文化的真實樣貌。


上海導演謝晉,給中國電影界灑下一片陽光,難以想象這位導演家中三個兒女皆為痴兒,唯一正常的兒子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但仍舊倔強的為電影事業而奮鬥。


百歲老人巴金,年輕的時候引領文壇,晚年波折,百歲臨近逝世還受到外界媒體的抨擊。


黃佐臨先生在戲劇上頗有造詣,在國難中開創上海戲劇的黃金時代,不為外界輿論困擾,但總在需要的他時候挺身而出。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接受了流言蜚語的洗禮,我沒有體會過這樣的殘酷,所以很難想象是什麼樣頑強的毅力才能讓他們在一波又一波像海浪一樣抨擊中,依舊像礁石一樣挺立。


我雖無法感同身受,但我由衷的佩服並敬仰。


如今,這些抨擊和輿論仍舊存在,網絡冷暴力屢屢皆是。


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網絡給人披上了一層防護服,無所顧忌的情況下,裡裡外外,都是惡的盛宴。


但不能否認,這些存在於人心深處的東西,也能歸於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總是習慣的說,文化之中既有精華又有糠粕,應該分開。


但是,請看那熊熊燃燒的燎原大火,誰能把它的火苗和焰煙分開?誰能把它的熱力和灼力分開?


百度百科上說:文化廣泛的概念是自古以來人類征服自然和自身活動成果等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


你好不容易抽出片刻時間想要知道關於文化的問題。


但看到這——繞來繞去,好像十分深奧的樣子——並深以為文化就應該像這一條解釋一樣深奧,覺得即使你絞盡腦汁也一知半解,也是正常的。


但我認為沒那麼複雜,文化這個空泛而又博大的詞,是由幾個模塊組成的:人,事,物。什麼人用什麼物幹了什麼事而流傳下來,產生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說來說去,圍繞著人,這就是文化。


如果還是不懂,不如抽出時間,這本書可以細細的教你。


豆瓣8.1《文化苦旅》:現代人最大悲哀莫過於讀不懂文化


我在山河間找路,用短暫的生命貼一貼這顆星球嶙峋的一角。


願我們都能在心中給文化留一方天地。

簡介:專注書評有感,致於喜怒哀樂

喜歡這篇文章的可以關注一下我,快捷鏈接在下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