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你知道秦國和趙國是一個祖先嗎?原來秦國和趙國的對抗竟然是家族之間的內鬥。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早在舜帝時期,有一個叫大費的人跟著大禹一同治水。治水成功以後,舜帝就獎勵給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但大禹卻說這個功勞不是他一個人的,因為有大費的輔助,治水才能成功。舜帝聽了之後,便賞賜給大費一塊黑色的旌旗飄帶,並將大費留在身邊,為自己馴養和調教鳥獸。大費很用心地將鳥獸馴服,舜帝大加讚賞,就給大費賜姓為嬴,這就是嬴姓的由來。因為大費善於調教鳥獸,人們又叫他柏翳(伯益)。大費有個兒子叫大廉,大廉有個玄孫叫中衍,中衍有個玄孫叫中潏,居於西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衛西部邊陲。後來中潏又生了蜚廉,蜚廉生二子,分別是惡來和季勝。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圖為惡來

商朝末年,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惡來被周武王所殺。而惡來的弟弟季勝有子叫孟增,受到後來周成王的寵信。孟增有子叫橫父,橫父有子叫造父。造父很善於駕馭馬車,不但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這一支由此為趙氏。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的孫子趙衰輔佐晉文公。趙衰卒,其子趙盾嗣;趙盾卒,其子趙朔嗣。趙朔的兒子趙武於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為晉國正卿,後來趙武傳給趙景叔,趙景叔傳給趙鞅(趙簡子),趙簡子傳給趙襄子。趙襄子死後,其弟趙桓子自立為君。趙桓子死後趙襄子之兄趙伯魯之孫趙浣,是為趙獻子。趙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趙烈侯,在三家分晉之後是趙國的開國國君。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前面所說的造父,有個侄子叫大駱,大駱的兒子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併成嬴姓的大宗,續其祭祀,後人稱其為“秦非子”。秦非子死後,其曾孫秦仲被封為大夫。公元前822年,秦仲即位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裡。秦仲有五個兒子,其長子太子即位,是為秦莊公。秦莊公死後傳給了秦襄公,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發現天下仍然蠢蠢欲動,於是他採用了巡幸天下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公元前209年,秦始皇開始了第五次東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寵愛的第十八個兒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始皇在歸途中,來到平原津(今山東德州南)時患病,次年七月病重,遷移至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平臺村南)宮頤養。隨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在病中勉強支撐寫下璽書,賜公子扶蘇,要他立刻趕回咸陽主持治喪葬禮。璽書寫好後封存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署所,還沒有來得及交給使者傳送,始皇就死在沙丘平臺。丞相李斯害怕國家發生變亂,於是嚴密封鎖消息。趙高從小入作了宦官,深得始皇寵信,因為他精通獄法,被任命為中車文府令。始皇在世時曾讓他教胡亥斷案,因此他與胡亥交情很深。他曾經犯法,蒙恬之弟蒙毅依法判他死罪,後來被始皇赦免,從此,趙高就與蒙氏兄弟結仇。始皇死後,趙高乘機與胡亥、李斯密謀,擅自開啟密封的璽書,篡改始皇遺令,另立胡亥為太子,而賜扶蘇和蒙恬死。史稱"沙丘政變"。扶蘇見到假詔後自殺,蒙恬疑心有詐,不肯自殺,下獄後被迫服毒而死。此後,太子胡亥在咸陽襲位,這就是秦二世皇帝。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是否是這個家族的宿命?

公元前299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從此埋下了宮變的種子。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離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圍攻惠文王,不想爺爺公子成和大臣李兌竟發四邑之兵攻打公子章,趙章兵敗,逃到趙主父所住的沙丘宮,主父因憐惜而庇護叛亂的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兌為解除後顧之憂,率兵包圍沙丘宮,殺公子章。又擔心事後主父追究二人殺公子章和兵圍主父宮的罪過,遂"以圍代誅"。主父被圍在宮裡,宮中本無存糧和飲水。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後,"一代英主"的趙武靈王竟在壯年時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其收屍。併發訃告告知各諸侯。事後惠文王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至此沙丘兵變結束。

秦國的秦始皇和趙國的趙武靈王都死於沙丘宮,是否是沙丘真是帝王的奪命之地,還是趙武靈王先死於沙丘宮,是否是趙武靈王的怨氣,讓秦始皇的病情加重,或者說沙丘是秦始皇和趙武靈王這族的宿命,各位覺得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