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战争片的主旋律总是塑造英雄或展望未来,以战场的残酷和饱含铁血的温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未免太过于单一了。

而2001年上映的《紫日》却一改以往战争片的风格,它首次着笔于战争中数量庞大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平民,从人性的角度剖析了在战争中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紫日》也是冯小宁《红河谷》《黄河绝恋》“战争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深得观众喜爱,豆瓣评分高达8.2,并荣膺“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片奖”。

影片讲述了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之时,中国老百姓杨玉福、苏联女军医娜佳以及日本女学生秋叶子,国籍不同、语言不通的三人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遭遇了一系列的生死考验后,逐渐由敌对关系变成朋友关系的故事。故事剧情确实很简单,但仅凭简单的剧情就能让观众为之叫绝吗?显然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却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对于《紫日》这部折射战争与人性的经典之作来说,多数人都从故事内容来解读,但这未免太过于局限而忽视了影片本身要传达的深刻寓意。所以在本文中,我将从创作手法、电影剪辑、内涵表达三个方面来剖析这部影片为何能在众多同类型电影中脱颖而出,让观众拍手叫绝。

  • 创作手法:极端残酷的故事环境与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完美融合,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影片的主旋律;
  • 电影剪辑:影片运用蒙太奇电影剪辑手法,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 内涵表达:结合电影内容和意图,揭露了人性的多变与曲折。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01、创作手法:极端残酷的故事环境与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完美融合,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影片的主旋律

《紫日》之所以能在众多同类型电影中脱颖而出,让观众耳目一新,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影片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导演将极端残酷的故事环境与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完美融合,加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创造了绝佳的观影体验。电影中这种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①极端残酷的故事环境:战争环境下的日军集中营,就似死亡的“地狱”,这样的设定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绝妙的伏笔

在国际盟友的援助下,苏联的钢铁洪流开进了中国的大兴安岭。日本关东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封锁他们丑陋的卑劣行径,对被关押在集中营的被用来当做劳力和实验对象的中国平民俘虏展开了疯狂的屠杀,这里就如死亡的“地狱”,让人心生畏惧。

影片刻意营造出一种死亡的“地狱”,在这种环境下,

人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求生的欲望就变得异常强烈,只要有一丝生存的机会便会毫不犹豫的抓住。因此,当苏联的装甲坦克冲进集中营的时候,杨玉福便抓住了这唯一的逃生机会被苏联红军营救,遇到了苏联女军医娜佳,为他们一起逃往森林做了铺垫。

假设故事发生在其它地方而不是日军的集中营,我想杨玉福还是会逃跑,但他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我看来,将故事设定在这样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特意描述了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十足的铺垫。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②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唯美主义的摄影技术、独特的视听语言、诗情画意的林海,营造出影片独特的艺术氛围

唯美主义的摄影技术在《紫日》中被导演运用的淋漓尽致,传神的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主人公的精神面貌,提升观影愉悦度的同时增强了剧情的张力。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摄影画面表现有三处:

  • 首先,影片中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蕴含了对人性的深思。

导演将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作为故事的大背景。影片中,迷人浪漫的白桦林、无边无际的饱含大自然韵致的北国莽林、闪烁着光亮的河水和那透着瑰丽色彩的落日,无不展现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神驰神往。

色彩的运用方面,金黄的雏菊、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不仅给观众带去了视觉和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在诗情画意浪漫背景的映衬下,给观众留了足够想象的空间,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沉思。

  • 其次,特写镜头的运用,细腻地传达了杨玉福饱受煎熬的心理波动。

杨玉福的母亲在自己面前被日军活活挑死,杨玉福的狱友也被日军用极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还有他眼睁睁的看着秋叶子被日军无情的杀害,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逝去,这残忍的一幕幕,让杨玉福的眼睛湿润了。

而面对眼前的一切他根本无能为力,他只能通过内心歇斯底里的喊叫来表达对现实的愤怒和无助。导演通过对杨玉福眼睛的特写,把杨玉福在那一瞬间的所有心灵信息毫无遗漏的传达给了观众,让观众深刻捕捉到了杨玉福内心的挣扎。

  • 再者,大远景镜头的运用,将磅礴的背景同人物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林海中行走时,导演运用大远景镜头对杨玉福、娜佳、秋叶子进行了拍摄。走出林海后,山坡上、落日余晖下,导演再次使用大远景镜头,让三人在紫日的映衬下,在观众的视线中越来越渺小,直至最后化作一个黑点消失。

在本片中,导演使用大远景镜头,通过不断地拉镜头,使人物越来越渺小直至消失。这样的摄影技术在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上美的冲击之余,更多的是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沉思。

在我看来,影片勾勒出了一幅明显带有森林异域风情的如诗如画的视觉画面,通过唯美主义的摄影技术、独特的视听语言把诗情画意的林海描绘的令人陶醉,这也与故事后面情节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营造出了影片独特的艺术氛围,让人为之心醉,还增强了故事的冲突与剧情的张力,提升观影的感受。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③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三个不同国籍的人物,语言不通,为剧情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杨玉福、娜佳、秋叶子三人之间虽然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由于语言的不通而使得整部影片的对白极少,大多是用电影语言来“讲述”的。

  • 中国老百姓杨玉福,一个纯朴的农民,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却有一颗包容的心

杨玉福,他代表的是被战争摧残的纯朴无知的中国农民。作为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他的母亲和狱友都被日军杀害了,他本能的为了生存而挣扎着,心中充满了家破的血仇。又因为他人性本能的善良而不能杀害无辜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饱受折磨。

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杀了秋叶子,但他内心的包容和善良却始终让他下不了手,只能抱头痛哭。而当秋叶子被日军打死后,他再也无法忍受了,拿起手中的武器同日军展开了搏斗。杨玉福是影片中最矛盾的一个人,他即想报仇,却又包容了善良的秋叶子。

  • 苏联女军医娜佳,反法西斯主义者,同样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她的人性得到了升华

娜佳,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同盟的代表、苏军少尉。她的儿子在战争中被日军的飞机炸死,所以她毅然决然加入了反法西斯主义的队伍中。起初,她数次怂恿杨玉福杀了秋叶子,而又在秋叶子陷入沼泽地的时候跟杨玉福合力救了秋叶子。在秋叶子被日军打死后,她也拿起了武器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影片中,由于三个人语言不通,娜佳的话是最少的,然而她却是不可或缺的。她带着国家交给她的使命和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夙愿来到中国,她是世界热爱和平的象征。娜佳由想杀害秋叶子到转变为救秋叶子,她用实际行动完善了自己的人性。

  • 日本女学生秋叶子,起初是法西斯主义者,她的人性被唤醒后,才恢复了她本真的自我

秋叶子是影片中变化最大的人物。她本是一个高中生,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浸透下,“杀敌救国”的思想占据了她的脑海,这也是她起初想方设法要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的原因。然而在杨玉福多次包容和拯救了她的性命后,受到感化的她才慢慢唤醒了自己沉睡已久的人性。

与鲜花为伴、与快乐相随,这才是真正的秋叶子。就在她憧憬着即将可以回国与家人团聚之时,为了阻止集体自杀的日军而被日军打死了,她鲜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她刚被唤醒的人性也凋零了,与即将到来的美好仅一步之遥。

在我看来,《紫日》区别于同类型电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影片中不仅展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导演设置了极具代表性的三个人物,加之导演抛弃了用多数镜头来映射战争的残酷而是让茫茫林海作为故事环境,构思巧妙,设置合理,诱人启发。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02、电影剪辑:影片运用蒙太奇电影剪辑手法,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影片中,导演分别运用了心理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以镜头对列为基础,在加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又增加了情绪的感染力,产生了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通过在战争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映射出了对人性的思考之路。

①心理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和物化表现。

影片中,导演将杨玉福和娜佳两个人的回忆串联起来构成本片。影片开始,导演就将镜头定格在杨玉福家,通过他的回忆让观众看到在他和娜佳产生分歧后导演又用一个快镜头将观众带到莫斯科。在对娜佳进行简短的访问后,观众的注意力又被带回了回忆中。

从故事情节看,杨玉福的母亲和狱友被日军杀害,娜佳回忆自己的孩子被日军飞机炸死、秋叶子回忆自己与大西的离别以及秋叶子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均采用了心理蒙太奇的手法。运用交叉、穿插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三个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无意之中对人性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②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杨玉福、娜佳、秋叶子他们在人性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秋叶子因受军国主义思想的侵蚀而屡次想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反观杨玉福和娜佳不仅不杀她反而合力把秋叶子从沼泽里救出来。杨玉福、娜佳宽容的人性同冷血无情的秋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刻画出了在危难之时杨玉福、娜佳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

从拍摄背景看,导演将杨玉福、娜佳和秋叶子安置在有沼泽和野兽出没的茫茫林海中,一望无垠的茫茫林海同三个人的渺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暗示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也应该是本真的,把观众的兴趣带起来的同时也为三个人心理上的变化做了十足的铺垫。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③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影片名为《紫日》,紫日,对秋叶子而言是美丽的,是她善良单纯的表现。对杨玉福和娜佳来说紫日则寄托了他们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日本帝国主义即将走向灭亡的隐喻。影片结尾,战败的日军脱掉军装、扔掉枪和刀向紫日走去,向美好的生活走去。

影片结尾虽不再有杀戮,但处处暗藏杀机。娜佳手里的枪、子弹和手雷都是杀人的利器,同时更是战争的隐喻。杨玉福将枪、子弹和手雷仍进河中,并将编制的花环给秋叶子以及娜佳在河里游泳,则批判了战争在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隐喻,更暗指了脱离战场走向新生活。

导演将心理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加以巧妙的运用,将战争的背景与人物进行了高度融合,表现了战争的血腥,渲染了主人公的思想,对他们的人性进行另类的对比,同时也激发了观众的联想,启迪了观众对影片的思考。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03、内涵表达:结合电影内容和意图,揭露了人性的多变与曲折

如果本片仅着笔于战争的残酷,那难免会沦落而不能让观众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所幸《紫日》不落窠臼,呈现了一场关于战争、人性在面对生死考验时如何抉择的饕餮盛宴。结合电影内容和意图,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①结合电影内容和意图,能够知晓其创作的真正含义,凸显了人性的可贵。

起初由于战争的原因,杨玉福、娜佳和秋叶子他们只能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而带着伪“面具”来对待身边的人,但在大自然中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时,作为渺小的人类他们只能相互帮助、相互依靠来战胜死亡和恐惧,这时他们是一个个真正的人,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和伪装。

影片中,秋叶子被抓之初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侵蚀下把杨玉福和娜佳带入了日控区,这是他们是敌对的。当杨玉福和娜佳把秋叶子从沼泽地里救出来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直至那场大火,秋叶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反过来救了杨玉福和娜佳后,他们才成为了朋友关系。

在战场上,他们各自为阵,完全没有理性,听从国家的号召,杀戮或被杀戮。而导演巧妙的将他们置于茫茫林海中,把他们从战争中剥离出来,在摆脱国家意识的前提下,在大自然面前,把他们还原为真正的人,进而唤醒他们的人性,以此来突出战争、和平与人性的主题。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②通过三位主人公一路的生死考验,揭露了人性的多变和曲折。

《紫日》这部影片人物关系简单明了,画面简洁粗犷。通过刻画特定环境下人性的变化,结合各主人公的经历,来解读人性变化的曲折之路。

  • 杨玉福,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他坚韧、顽强、善良、朴实,将中国农民所有的优良品质都浓缩在了他身上,与他内心深处的苦大仇深相互辉映,影片把他塑造的像一个英雄,而不是平民。影片结尾,秋叶子的死还是点燃了他压抑已久的仇恨,
    完成了从平民到斗士的转变。
  • 娜佳,一个游离在战争边缘的人,她是一个军人,作为军医的她,只能通过伤员去了解战争的种种残酷,这也造成了她不成熟的可爱性格。在逃亡中,她时常想狠下心来杀了秋叶子,但每次都被抑制不住的人性的本善所打退,终究还是适应不了战争的无情。
  • 秋叶子,一个被军国主义思想荼毒的高中生,她没有清晰的认知,只能随着命运随波逐流,前方是什么,她从来不知道,就连本来的人性也只能隐藏在脆弱的外表下。最终还是被杨玉福和娜佳影响,而唤醒了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久违了的善良的本性。

影片通过对极具代表性的三位不同人物的塑造,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宿命般的他们被命运相互纠织在一起,向观众展示了人性的多变和曲折,他们同行一路即使对生死的考验也是人性的唤醒之路。生存还是死亡与人性的可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凸显了影片的寓意。

战争是残酷的,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的光辉更容易被淹没。然而在影片中,三个人的人性都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彷徨,面对生死如何抉择人性让他们饱受折磨。但人性不曾被磨灭,杨玉福始终选择向善的本性,娜佳把自己的人性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而秋叶子最终走完了人性的唤醒之路,他们一起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完美的故事”。

《紫日》:硝烟弥漫的战争表征下,蕴含着被唤醒的人性之路

总结:

三个主人公在战争环境下,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将人性的美好与战争的丑恶直接类比,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震撼人心。总体来说这是中国影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电影,作为抗战电影,一方面展现了日军的暴行,最重要的是发扬了人性的温暖与光辉,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