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多數戰爭片的主旋律總是塑造英雄或展望未來,以戰場的殘酷和飽含鐵血的溫情來吸引觀眾的眼球,這未免太過於單一了。

而2001年上映的《紫日》卻一改以往戰爭片的風格,它首次著筆於戰爭中數量龐大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平民,從人性的角度剖析了在戰爭中人的生存狀態以及戰爭帶給人類的苦難。《紫日》也是馮小寧《紅河谷》《黃河絕戀》“戰爭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深得觀眾喜愛,豆瓣評分高達8.2,並榮膺“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片獎”。

影片講述了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之時,中國老百姓楊玉福、蘇聯女軍醫娜佳以及日本女學生秋葉子,國籍不同、語言不通的三人在漫無邊際的森林中遭遇了一系列的生死考驗後,逐漸由敵對關係變成朋友關係的故事。故事劇情確實很簡單,但僅憑簡單的劇情就能讓觀眾為之叫絕嗎?顯然不是,在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卻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對於《紫日》這部折射戰爭與人性的經典之作來說,多數人都從故事內容來解讀,但這未免太過於侷限而忽視了影片本身要傳達的深刻寓意。所以在本文中,我將從創作手法、電影剪輯、內涵表達三個方面來剖析這部影片為何能在眾多同類型電影中脫穎而出,讓觀眾拍手叫絕。

  • 創作手法:極端殘酷的故事環境與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完美融合,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構成了影片的主旋律;
  • 電影剪輯:影片運用蒙太奇電影剪輯手法,激發觀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 內涵表達:結合電影內容和意圖,揭露了人性的多變與曲折。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01、創作手法:極端殘酷的故事環境與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完美融合,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構成了影片的主旋律

《紫日》之所以能在眾多同類型電影中脫穎而出,讓觀眾耳目一新,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影片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導演將極端殘酷的故事環境與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完美融合,加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為觀眾創造了絕佳的觀影體驗。電影中這種別出心裁的創作手法,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論述:

①極端殘酷的故事環境:戰爭環境下的日軍集中營,就似死亡的“地獄”,這樣的設定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絕妙的伏筆

在國際盟友的援助下,蘇聯的鋼鐵洪流開進了中國的大興安嶺。日本關東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了封鎖他們醜陋的卑劣行徑,對被關押在集中營的被用來當做勞力和實驗對象的中國平民俘虜展開了瘋狂的屠殺,這裡就如死亡的“地獄”,讓人心生畏懼。

影片刻意營造出一種死亡的“地獄”,在這種環境下,

人對死亡充滿了恐懼,求生的慾望就變得異常強烈,只要有一絲生存的機會便會毫不猶豫的抓住。因此,當蘇聯的裝甲坦克衝進集中營的時候,楊玉福便抓住了這唯一的逃生機會被蘇聯紅軍營救,遇到了蘇聯女軍醫娜佳,為他們一起逃往森林做了鋪墊。

假設故事發生在其它地方而不是日軍的集中營,我想楊玉福還是會逃跑,但他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在我看來,將故事設定在這樣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裡,特意描述了人們在這種情況下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渴望,為後面故事情節的發展做了十足的鋪墊。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②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唯美主義的攝影技術、獨特的視聽語言、詩情畫意的林海,營造出影片獨特的藝術氛圍

唯美主義的攝影技術在《紫日》中被導演運用的淋漓盡致,傳神的描繪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主人公的精神面貌,提升觀影愉悅度的同時增強了劇情的張力。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攝影畫面表現有三處:

  • 首先,影片中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蘊含了對人性的深思。

導演將大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作為故事的大背景。影片中,迷人浪漫的白樺林、無邊無際的飽含大自然韻致的北國莽林、閃爍著光亮的河水和那透著瑰麗色彩的落日,無不展現著濃郁的詩情畫意,令人神馳神往。

色彩的運用方面,金黃的雛菊、潔白的百合鋪陳在秋天的原野上,不僅給觀眾帶去了視覺和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在詩情畫意浪漫背景的映襯下,給觀眾留了足夠想象的空間,引起觀眾對人性的沉思。

  • 其次,特寫鏡頭的運用,細膩地傳達了楊玉福飽受煎熬的心理波動。

楊玉福的母親在自己面前被日軍活活挑死,楊玉福的獄友也被日軍用極殘忍的手段殺害了,還有他眼睜睜的看著秋葉子被日軍無情的殺害,就這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他眼前逝去,這殘忍的一幕幕,讓楊玉福的眼睛溼潤了。

而面對眼前的一切他根本無能為力,他只能通過內心歇斯底里的喊叫來表達對現實的憤怒和無助。導演通過對楊玉福眼睛的特寫,把楊玉福在那一瞬間的所有心靈信息毫無遺漏的傳達給了觀眾,讓觀眾深刻捕捉到了楊玉福內心的掙扎。

  • 再者,大遠景鏡頭的運用,將磅礴的背景同人物的渺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林海中行走時,導演運用大遠景鏡頭對楊玉福、娜佳、秋葉子進行了拍攝。走出林海後,山坡上、落日餘暉下,導演再次使用大遠景鏡頭,讓三人在紫日的映襯下,在觀眾的視線中越來越渺小,直至最後化作一個黑點消失。

在本片中,導演使用大遠景鏡頭,通過不斷地拉鏡頭,使人物越來越渺小直至消失。這樣的攝影技術在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上美的衝擊之餘,更多的是引起觀眾對人性的沉思。

在我看來,影片勾勒出了一幅明顯帶有森林異域風情的如詩如畫的視覺畫面,通過唯美主義的攝影技術、獨特的視聽語言把詩情畫意的林海描繪的令人陶醉,這也與故事後面情節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僅營造出了影片獨特的藝術氛圍,讓人為之心醉,還增強了故事的衝突與劇情的張力,提升觀影的感受。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③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三個不同國籍的人物,語言不通,為劇情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楊玉福、娜佳、秋葉子三人之間雖然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但他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和平的嚮往。三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由於語言的不通而使得整部影片的對白極少,大多是用電影語言來“講述”的。

  • 中國老百姓楊玉福,一個純樸的農民,戰爭的直接受害者,卻有一顆包容的心

楊玉福,他代表的是被戰爭摧殘的純樸無知的中國農民。作為戰爭的直接受害者,他的母親和獄友都被日軍殺害了,他本能的為了生存而掙扎著,心中充滿了家破的血仇。又因為他人性本能的善良而不能殺害無辜的人,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飽受折磨。

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殺了秋葉子,但他內心的包容和善良卻始終讓他下不了手,只能抱頭痛哭。而當秋葉子被日軍打死後,他再也無法忍受了,拿起手中的武器同日軍展開了搏鬥。楊玉福是影片中最矛盾的一個人,他即想報仇,卻又包容了善良的秋葉子。

  • 蘇聯女軍醫娜佳,反法西斯主義者,同樣作為戰爭的受害者,她的人性得到了昇華

娜佳,世界反法西斯主義同盟的代表、蘇軍少尉。她的兒子在戰爭中被日軍的飛機炸死,所以她毅然決然加入了反法西斯主義的隊伍中。起初,她數次慫恿楊玉福殺了秋葉子,而又在秋葉子陷入沼澤地的時候跟楊玉福合力救了秋葉子。在秋葉子被日軍打死後,她也拿起了武器同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影片中,由於三個人語言不通,娜佳的話是最少的,然而她卻是不可或缺的。她帶著國家交給她的使命和希望戰爭早日結束的夙願來到中國,她是世界熱愛和平的象徵。娜佳由想殺害秋葉子到轉變為救秋葉子,她用實際行動完善了自己的人性。

  • 日本女學生秋葉子,起初是法西斯主義者,她的人性被喚醒後,才恢復了她本真的自我

秋葉子是影片中變化最大的人物。她本是一個高中生,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浸透下,“殺敵救國”的思想佔據了她的腦海,這也是她起初想方設法要置楊玉福和娜佳於死地的原因。然而在楊玉福多次包容和拯救了她的性命後,受到感化的她才慢慢喚醒了自己沉睡已久的人性。

與鮮花為伴、與快樂相隨,這才是真正的秋葉子。就在她憧憬著即將可以回國與家人團聚之時,為了阻止集體自殺的日軍而被日軍打死了,她鮮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她剛被喚醒的人性也凋零了,與即將到來的美好僅一步之遙。

在我看來,《紫日》區別於同類型電影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影片中不僅展現了殘酷的戰爭場面,更在於導演設置了極具代表性的三個人物,加之導演拋棄了用多數鏡頭來映射戰爭的殘酷而是讓茫茫林海作為故事環境,構思巧妙,設置合理,誘人啟發。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02、電影剪輯:影片運用蒙太奇電影剪輯手法,激發觀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影片中,導演分別運用了心理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以鏡頭對列為基礎,在加強藝術表現力的同時又增加了情緒的感染力,產生了單個鏡頭所不具有的豐富含義,通過在戰爭環境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映射出了對人性的思考之路。

①心理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描寫的重要手段,它通過畫面鏡頭組接或聲畫有機結合,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和物化表現。

影片中,導演將楊玉福和娜佳兩個人的回憶串聯起來構成本片。影片開始,導演就將鏡頭定格在楊玉福家,通過他的回憶讓觀眾看到在他和娜佳產生分歧後導演又用一個快鏡頭將觀眾帶到莫斯科。在對娜佳進行簡短的訪問後,觀眾的注意力又被帶回了回憶中。

從故事情節看,楊玉福的母親和獄友被日軍殺害,娜佳回憶自己的孩子被日軍飛機炸死、秋葉子回憶自己與大西的離別以及秋葉子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均採用了心理蒙太奇的手法。運用交叉、穿插等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了三個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為他們無意之中對人性的探討埋下了伏筆。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②對比蒙太奇

對比蒙太奇通過鏡頭或場面之間在內容或形式方面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衝突的作用,以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楊玉福、娜佳、秋葉子他們在人性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秋葉子因受軍國主義思想的侵蝕而屢次想置楊玉福和娜佳於死地,反觀楊玉福和娜佳不僅不殺她反而合力把秋葉子從沼澤裡救出來。楊玉福、娜佳寬容的人性同冷血無情的秋葉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刻畫出了在危難之時楊玉福、娜佳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

從拍攝背景看,導演將楊玉福、娜佳和秋葉子安置在有沼澤和野獸出沒的茫茫林海中,一望無垠的茫茫林海同三個人的渺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暗示了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也應該是本真的,把觀眾的興趣帶起來的同時也為三個人心理上的變化做了十足的鋪墊。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③隱喻蒙太奇

隱喻蒙太奇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事件的某種情緒色彩。

影片名為《紫日》,紫日,對秋葉子而言是美麗的,是她善良單純的表現。對楊玉福和娜佳來說紫日則寄託了他們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對日本帝國主義即將走向滅亡的隱喻。影片結尾,戰敗的日軍脫掉軍裝、扔掉槍和刀向紫日走去,向美好的生活走去。

影片結尾雖不再有殺戮,但處處暗藏殺機。娜佳手裡的槍、子彈和手雷都是殺人的利器,同時更是戰爭的隱喻。楊玉福將槍、子彈和手雷仍進河中,並將編制的花環給秋葉子以及娜佳在河裡游泳,則批判了戰爭在帶給人類災難的同時,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隱喻,更暗指了脫離戰場走向新生活。

導演將心理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加以巧妙的運用,將戰爭的背景與人物進行了高度融合,表現了戰爭的血腥,渲染了主人公的思想,對他們的人性進行另類的對比,同時也激發了觀眾的聯想,啟迪了觀眾對影片的思考。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03、內涵表達:結合電影內容和意圖,揭露了人性的多變與曲折

如果本片僅著筆於戰爭的殘酷,那難免會淪落而不能讓觀眾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所幸《紫日》不落窠臼,呈現了一場關於戰爭、人性在面對生死考驗時如何抉擇的饕餮盛宴。結合電影內容和意圖,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①結合電影內容和意圖,能夠知曉其創作的真正含義,凸顯了人性的可貴。

起初由於戰爭的原因,楊玉福、娜佳和秋葉子他們只能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而帶著偽“面具”來對待身邊的人,但在大自然中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時,作為渺小的人類他們只能相互幫助、相互依靠來戰勝死亡和恐懼,這時他們是一個個真正的人,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和偽裝。

影片中,秋葉子被抓之初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侵蝕下把楊玉福和娜佳帶入了日控區,這是他們是敵對的。當楊玉福和娜佳把秋葉子從沼澤地裡救出來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直至那場大火,秋葉子用自己的生活常識反過來救了楊玉福和娜佳後,他們才成為了朋友關係。

在戰場上,他們各自為陣,完全沒有理性,聽從國家的號召,殺戮或被殺戮。而導演巧妙的將他們置於茫茫林海中,把他們從戰爭中剝離出來,在擺脫國家意識的前提下,在大自然面前,把他們還原為真正的人,進而喚醒他們的人性,以此來突出戰爭、和平與人性的主題。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②通過三位主人公一路的生死考驗,揭露了人性的多變和曲折。

《紫日》這部影片人物關係簡單明瞭,畫面簡潔粗獷。通過刻畫特定環境下人性的變化,結合各主人公的經歷,來解讀人性變化的曲折之路。

  • 楊玉福,從頭到尾都是受害者,他堅韌、頑強、善良、樸實,將中國農民所有的優良品質都濃縮在了他身上,與他內心深處的苦大仇深相互輝映,影片把他塑造的像一個英雄,而不是平民。影片結尾,秋葉子的死還是點燃了他壓抑已久的仇恨,
    完成了從平民到鬥士的轉變。
  • 娜佳,一個遊離在戰爭邊緣的人,她是一個軍人,作為軍醫的她,只能通過傷員去了解戰爭的種種殘酷,這也造成了她不成熟的可愛性格。在逃亡中,她時常想狠下心來殺了秋葉子,但每次都被抑制不住的人性的本善所打退,終究還是適應不了戰爭的無情。
  • 秋葉子,一個被軍國主義思想荼毒的高中生,她沒有清晰的認知,只能隨著命運隨波逐流,前方是什麼,她從來不知道,就連本來的人性也只能隱藏在脆弱的外表下。最終還是被楊玉福和娜佳影響,而喚醒了深埋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久違了的善良的本性。

影片通過對極具代表性的三位不同人物的塑造,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宿命般的他們被命運相互糾織在一起,向觀眾展示了人性的多變和曲折,他們同行一路即使對生死的考驗也是人性的喚醒之路。生存還是死亡與人性的可貴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凸顯了影片的寓意。

戰爭是殘酷的,在殘酷的戰爭中人性的光輝更容易被淹沒。然而在影片中,三個人的人性都經歷了內心的掙扎與彷徨,面對生死如何抉擇人性讓他們飽受折磨。但人性不曾被磨滅,楊玉福始終選擇向善的本性,娜佳把自己的人性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而秋葉子最終走完了人性的喚醒之路,他們一起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完美的故事”。

《紫日》:硝煙瀰漫的戰爭表徵下,蘊含著被喚醒的人性之路

總結:

三個主人公在戰爭環境下,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完美的故事”,將人性的美好與戰爭的醜惡直接類比,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震撼人心。總體來說這是中國影史上為數不多的優秀電影,作為抗戰電影,一方面展現了日軍的暴行,最重要的是發揚了人性的溫暖與光輝,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