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中國房地產業已經是毫無爭議的全球第一,但這個第一有三個問題:其一,非常依賴於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勢;其二,財富更多聚集在住宅地產領域;其三,整體的投機炒作氛圍過高。


所以政府才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我們可以確定,房住不炒之後的時代,中國的房地產業肯定要有大變化,這已經是行業共識了。而在所有變化中,有一個大趨勢非常值得關注的,那就是:


從偏重住宅地產,向各類商業地產進行多元化發展;從開發、銷售的粗放模式,向持有、運營的精細化模式發展。


正因如此,筆者之前寫了很多房託基金(REITs)文章,也介紹了REITs裡,長租公寓的龍頭EQR成功案例,今天,咱們就聊聊購物商場類龍頭——西蒙地產的成功故事。


西蒙地產,王健林點名要超越的對象,中國商業地產的龍頭是萬達,美國商業地產的龍頭就是西蒙。西蒙既是商業地產的第一,也是整個REITs行業的第一。自1960年誕生以來,一直引領著美國乃至全球零售業的發展,旗下經營著你聽過的所有大型購物中心,什麼奧特萊斯、摩爾購物中心等。


那麼,西蒙這位商業地產之王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它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國內同行學習呢?接下來,咱們就從西蒙的創業與發家說起:


西蒙地產發家簡史


西蒙地產的發家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960-1993是第一階段,這個時期以專注自身物業的經營為主;1993-2000是第二階段,這個時期以融資併購,規模擴張為主;2000年之後是第三階段,以品牌化運營為主,規模擴展為輔。


西蒙的神奇之處就是,每個階段,都踩在了時代的節拍上,跟緊時代,引領時代!


一 老西蒙的創業故事


西蒙地產的創始人叫梅爾·西蒙(Melvin Simon),我們可以叫他老西蒙,因為待會還會出現一個更厲害的小西蒙。老西蒙是做租賃代理人工作的,1959年的時候,感受到了時代的召喚,認為美國未來的地產開發業將大有可為,於是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投身創業的大潮中。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他搞了一個小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1960年改名為Melvin Simon & Associates,簡稱MSA。MSA創立於印第安納州,創業之後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開發一個小型的露天購物廣場,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後來連續開發了4個類似的項目。


短短時間內,MSA就賺到了第一桶金,也打出了自家的口碑。很多零售商都慕名而來,跟他合作,租他家的商場。


頭炮打響後,老西蒙已經不滿足小小的印第安納州了,他想走出去。走出去的第一步,需要一個實力強勁的合夥人。


這個合夥人叫克雷格(Kresge),最早是做角錢商店起家的,所謂角錢商店,就是來買東西的客戶,都是用幾角錢的硬幣,就能夠買到亞麻布,衣物,學校用品和玩具等日常用品。可見當時美國的物價之低。


後來因為一戰和二戰的影響,美國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克雷格不得不漲價,從角錢漲到了幾美元。


到1938年的時候,克雷格已經成為美國三大雜貨連鎖店之一。為了保持競爭力,克雷格一直堅持創新,所以在1962年的時候,克雷格在密歇根州開設了第一家Kmart(凱馬特)折扣店。


這可是個劃時代的壯舉!Kmart是現代超市型零售企業的鼻祖,它一手創立了現代綜合性零售業的行業標準;凱馬特之於零售業,正如福特之於汽車業。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當然,現在Kmart已經不行了。但是在1962年創立到之後的幾十年時間,它可都是整個零售業的北斗泰山般的存在,而老西蒙走出印第安納州的第一步,就是和克雷格合作,在美國中部為克雷格建設4個凱馬特百貨商店。


由此可見老西蒙的眼光之狠辣,把握時代趨勢之精準。


那之後,MSA進入了發展快車道。1964年在Fort Collins(柯林斯堡)成功建成第一個室內購物中心,並與Montgomery(蒙哥馬利購物中心)等知名零售商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到1967年,MSA可租賃面積超300萬平方英尺,且每年新增面積保持在100萬平方英尺左右。


從80年到90年,MSA以每年3家室內購物廣場的速度平穩擴張,一步步壯大。並在這個過程中,一直走在整個零售行業和商業地產業的前沿,為後來的規模擴展奠定了基礎。


點評:


我們分析整個60年到90年這三十年間,MSA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其成功主要有兩大因素:


第一:時代的饋贈


進入60年代後,美國的經濟開始高速發展。GDP增長率進入一個穩定且持續的高增長階段;同時,伴隨著城鎮化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可以說,美國正是在那個時期,開啟高消費的時代的,而零售業的發展,也正是為了滿足不斷髮展的消費需求。


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從上圖可看出,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30到1940年是一個低位平穩發展的階段;而1940年開始緩慢上升,1965年左右開始加速上升。


美國私人消費支出: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從上圖可見,美國的私人消費支出,也是在65年到70年開始加速的。之後就一直高速增長。


MSA正是因為趕上了零售業發展的浪潮時代,並且在這個時代中,以勇敢且高明的戰略,以穩紮穩打的經營,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第二:戰略與經營的高明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零售業的發展,這個發展不僅僅是規模上的發展,更多的是業態和模式上的發展。就像前面講過的克雷格一樣,一開始是角錢小商店,後來是幾美元的小商店,再發展到後來變成了小商店的連鎖。


這個時期,是小商店到小商店連鎖的時代。而進入60年代後,變成了大型超市和大型超市連鎖的時代。


MSA正是在大型連鎖超市高速發展的起步期,就進入市場,開發各種大型購物中心的。而當在大型購物中心佔據優勢地位後,MSA並沒有滿足於一時的成就,而是積極開拓創新,探索零售地產的各種新模式。


例如,80年代開始,MSA提出"綜合性商業地產"的概念,即商業廣場不應該侷限於購物中心這種單一的物業類型,而是應該把寫字樓、酒店等物業類型和購物中心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購物-生活一體化,打造一站式體驗。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MAS還創新的在購物中心增加了電影院、餐飲等休閒娛樂場所。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可以說,在90年代併購擴張之前,MSA做對了應該做對的所有事。它緊跟時代趨勢,和各大零售企業合作在全國進行擴張,並創新性的發展各種零售地產的類型。正是有著這30年的雄厚積累,才有後來近10年的高速擴張。


二 小西蒙的併購之路


在老西蒙的帶領下,MSA實現了從0到1,用30年的時間奠定了後來的雄厚基礎。但是從全國範圍來講,還有很多家和MSA一樣實力雄厚的商業地產公司,有些甚至比MSA還強大的多。而進入90年代後,整個行業的命運轉折期來到了。


90年代對每個商業地產公司來說,甚至對每個地產公司來說,都是大浪淘沙的命運轉折期。在這個浪潮之下,戰略和經營高明的選手,可以乘風破浪、脫穎而出,一舉奠定行業霸主的地位。而戰略和經營一般的選手,就只能屈居人後,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除非前面的龍頭犯錯,否則就只能一直跟在後面。


我們可以把這個時期,當成是從諸侯爭霸走向天下一統的時期。


這個時期,需要一個戰略眼光和經營手腕兼具的高手,來領導整個公司的走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在快速發展的大潮中,走對每一步,步步爭鋒,最終贏得勝出。而幸運的是,老西蒙的長子小西蒙,正是這樣一位傳奇的地產大亨。


小西蒙全稱大衛·西蒙,他在1990年接班,1993年帶領公司上市,並正式改名為西蒙地產集團。上市當年,創下了8.9億的當年最高IPO紀錄。也是在這一年,公司從一家傳統的商業地產公司,轉型為一家REITs公司。


看過筆者《美國REITs歷史》的朋友應該記得,1993年開始,美國第一家REITs(金克地產)進行了IPO,一舉拉開了REITs行業IPO的大浪潮,這股浪潮基本上持續到90年代末,藉著這股浪潮,全美REITs行業迎來了1960年以來最大的一波成長期,可以說,沒有90年代IPO浪潮下的成長,就沒有現在3萬億美元的REITs大產業。


之所以90年代的IPO浪潮對整個行業的意義這麼重要,說白了,還是資本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90年代對大多數地產企業、REITs企業來說,都是戰略轉型、藉助資本的力量進行大規模融資併購的關鍵時期。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這個時期,很多REITs企業上市融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很多傳統的地產企業,也轉型為REITs,進行上市,他們轉型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想借助REITs的這一波融資紅利。


例如上一篇講到的,美國最大公寓類REITs企業EQR,他在93年之前就是傳統的公寓類地產公司,也是在93年轉型REITs上市後,藉助資本的力量,大量的收購公寓物業,一舉成為全美擁有自持物業最多的公寓企業,奠定了後來的行業霸主地位。可以說,沒有90年代的大量收購,也就沒有2000年開始的戰略轉型、精細化運營。


這個道理對西蒙地產也是一樣的。西蒙地產在小西蒙的帶領下,在90年代快速進行戰略調整。從之前的自己開發物業,一步一步的穩步經營,轉型為融資併購,通過買進競爭對手的物業,來快速攻城略地,快速搶佔市場,形成規模優勢,來奠定行業領先地位。


在這個時期,西蒙地產有幾次關鍵性的併購,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個是1996年收購DeBartolo Realty。DeBartolo是當時最大的購物中心企業之一,大概擁有近50個購物中心,尤其是在佛羅里達州,擁有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西蒙集團在收購了DeBartolo後,旗下商業中心數量一舉達到186處,佔據美國7%的份額,成為北美最大的上市零售地產商。


第二個是1997年收購The Retail Property trust。這是馬薩諸塞州的一個私人房地產信託公司,專注商業地產領域;西蒙在收購了這家信託後,旗下又增加了10個購物中心和一個社區廣場。加上其它小型併購,公司物業數量達到202處。


第三個是1998年收購Corporate Property Investors(CPI)。西蒙集團用59億美元把CPI納入旗下,通過收購CPI,西蒙集團又增加了23個區域購物中心、2座寫字樓、1個社區中心。公司物業總量達到243處。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這三次併購對於西蒙集團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正是這三次至關重要的併購,才讓西蒙集團成為遙遙領先的行業龍頭。西蒙集團擁有的商業地產數量,比排名第二到第五這四家的總和還要多。


當然,除了這三大併購外,整個90年代還有很多其它的併購案,但是和這三大併購比起來,影響力就要小的多了。


可以說,整個90年代西蒙的戰略主線就是不停的融資併購,這個時期集團的成長,基本上都來自併購。1993年,西蒙旗下物業數量大概是110家,到了2000年,已經達到了251家;公司營收也從5億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淨利潤從2000萬增長到2億多美元。


除了通過併購,直接把競爭對手收歸旗下外,西蒙集團也會通過和其它商業地產公司合作的方式,來開發新的物業,擴大規模。西蒙深刻詮釋了:能收服的就是收服,收服不了的就合作,這樣一個經典的戰略思想。


到了2000年,整個融資擴張的浪潮漸漸平息,行業領頭企業大都率先發現了趨勢的變化,開始調整戰略,從外部擴張轉向內部深化運營,西蒙集團也在這個時期進行了戰略調整。


三 內外兼修的21世紀


如果說60年到90年,西蒙的戰略主線是通過自己開發物業、經營物業來穩步推進;那90年到2000年,就是以併購的方式,來跑馬圈地,迅速的搶佔市場份額,獲取規模優勢。


因為這個時期大家都在圈地,如果西蒙不這麼做,還守著之前自己慢慢耕耘的路子,就會被時代拋棄,被競爭對手超越,最終的結果,要麼是甘願做個小而美的商業地產公司,要麼就是被別的企業收購。


而到了2000年後,情況又有不同,品質化經營、品牌打造、通過提高運營和管理水平來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進而提高業績水平,成了時代潮流。西蒙也及時的進行了戰略調整。

從90年代的融資併購,轉變為內外兼具、全面提升的綜合型戰略。


所謂內外兼具、全面提升。就是在繼續維持穩健高明的併購擴張的同時,一方面大力開展品牌建設,一方面優化物業配置、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


1 品牌建設


作為一個商業地產開發商,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大多數消費者去超市購物,是衝著那些商品品牌和超市品牌去的,例如快銷服裝品牌Zara,例如連鎖超市品牌家樂福等。但是誰會關注超市背後的開發商呢?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但是西蒙集團不甘於做一個幕後的大房東,它想在承租的零售商和購物的消費者之間,建立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獲取客戶和用戶的忠誠度。


所以在1996年的時候,西蒙就已經提前佈局。創立了兩個部門:一個是面向零售商的商業網絡部(SBV),一個是面向消費者的品牌事業部(SBN)。通過SBV,西蒙搭建起和零售商家之間的快捷溝通橋樑,這有利於招租和續租;通過SBN,西蒙獲得了向終端消費者發聲的渠道,這有利於在消費者心中建起好口碑。


這在當時是非常大的創新,也曾經受到很多爭議。很多同行和媒體認為,一個商業地產公司根本沒必要搞品牌宣傳。但是西蒙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道路。


等進入21世紀後,西蒙地產進行了戰略調整,徹底把品牌建設當成了集團最重要的戰略任務。通過面向零售商的品牌建設工作,西蒙的招租業績得到極大提升;而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建設,使消費者一看到西蒙建設的標誌,就認定這是一家高品質的購物場所,從而增加了西蒙旗下購物中心的人流量。


由此可見,西蒙的品牌建設工作,不是賠錢賺吆喝,而是實實在在的在賺錢。


2 優化運營


運營的優化工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物業的調整和翻新;第二是面向零售商的服務的優化和提高,第三是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的優化和提高。


以物業優化來說。


雖然西蒙擁有大量的核心區域的核心物業,但是這些物業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物業形態顯得單一;另一個是很多物業都是60-80年代收購的,都已經是老物業了。


我們之前說過,在60-90年,西蒙是引領零售物業的潮流的,但是這一優勢在1990-2000年的時候,慢慢失去了,例如奧特萊斯(outlets)和摩爾購物中心(mills)這兩種形態,在21世紀已經是零售業的主流,但是西蒙卻沒有跟上,2003年的時候,西蒙旗下還沒有這兩種物業。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因此,西蒙通過收購和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大規模的outletsmills 佈局:2004年,西蒙收購Chelsea Premium Outlets,2010年西蒙收購Prime Retail,通過這兩次收購,西蒙完成了奧特萊斯的佈局;


而2007年到2012年的兩次收購,西蒙又完全控股了Fallopian(第一次79億美元,第二次15億美元),完成了Mills的佈局。


而老物業的翻新,則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工作。西蒙根據物業的實際情況,有些是翻新一下,舊樓改新樓;有些則根據市場和需求的變化,直接改變了物業的風格和定位,使該物業的功能更加符合當下的潮流。這對招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再說下面向消費者。


西蒙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品牌宣傳,而是實實切切的為了提高用戶的購物體驗,而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秉承著"客戶的體驗重於一切"的策略,西蒙不停的對企業物業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消費環境的提升。


例如:


增加了豪華舒適的軟座椅、充電站、兒童玩耍區、家庭休息室;全天24小時的Wifi、代客泊車等;高端且種類多樣的餐飲區等;以及方便消費者購物的各種智能設備等。


總之,所有現代購物中心裡,能想到的設施和服務,西蒙都會做到最好,並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3 併購擴張


當然,併購擴張是不會停止的。因為對於商業地產,特別是零售購物類地產來說,不停的併購和擴張,是保持公司增長的重要戰略手段之一。


進入21世紀後,西蒙集團一邊繼續在美國本土進行併購,一邊把觸角伸到美國之外,進行全球化的併購和投資。


例如,西蒙在2012年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歐洲上市公司Klépierre29%的股份。Klépierre是一家在巴黎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物業遍佈歐洲16個國家,擁有260個購物中心,總價值超過210億美元。


例如,通過之前收購的Chelsea Premium Outlets,西蒙得以進入日本市場,並以此為跳板,進一步進入整個亞洲市場。(Chelsea Premium Outlets在日本奧特萊斯界非常有名)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目標,西蒙已經形成了歐洲為主,亞洲為輔的全球化格局。除了直接收購外,西蒙也多以合資的方式進行全部佈局。


其實到了21世紀,特別是近些年,西蒙的對外併購和合資,除了規模擴張這一訴求外,更多是為了優化資產配置。通過不斷的擴張和調整,來優化旗下物業的資產,降低單一類型、單一地區物業的經營風險,以保障集團整體經營的穩健和財務的穩健。


西蒙的收購之路還在繼續,就在今年2月份,西蒙頂著疫情的壓力,以3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競爭對手塔博曼地產。收購消息傳出後,西蒙和塔博曼的股價都得到了上漲。


PS:

塔博曼也是美國的商業地產巨頭,當然了,肯定是不如西蒙了。不過塔博曼成立比西蒙還早,早在1950年就成立了,另外,塔博曼對西蒙來說有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西蒙之前曾經進入過中國,但是後來又退出了,而塔博曼則在中國有很多業務,所西蒙這次收購塔博曼後,不僅能進一步穩定其老大地位,還有助於其藉助塔博曼再次進入中國市場。


而之所以西蒙能夠在實體行業經營不好的情況下,還能進行這樣大筆的逆勢收購,就是得益於其強大的物業經營收入能力和融資能力。


以上,就是西蒙地產的發家史,以及每個階段的戰略情況。通過西蒙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凡是優秀的企業,必然有著高明的戰略眼光和高超的經營能力,能夠在時代轉折點到來之時,及時作出戰略調整,把握先機,並以強大的執行力,把戰略落地。


美國商業地產之王的成功啟示丨從西蒙地產看中國商業地產的未來


下一篇,咱們具體講講西蒙現在的業績情況,以及旗下物業的類型情況,當然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商業地產的具體啟示意義。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