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1、教孩子學會分析問題的根源


4歲的亮亮正在津津有味地玩著幾輛玩具汽車,在一旁看了半天的鄰居小朋友磊磊忍不住拿起其中一輛也玩了起來。亮亮馬上想搶回來:”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磊磊也不示弱,堅持不給……

如果父母採用沒收玩具的方法,也許能很快制止孩子們的爭吵,但或許孩子以後還會因為其他原因,或者其他事情再次爭吵起來。所以關鍵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

不妨讓孩子們坐在一起,讓他們各自說說為何要爭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孩子能夠彼此傾聽對方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幫助性的問題來引導孩子解決當下的問題,例如,“亮亮你能不能和磊磊一起想一個不要吵架也能玩得開心辦法呢?”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互想商量,取得想法的一致。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懂得,以後再碰到類似事情該如何解決。

2、啟發孩子想辦法解決

星期天,5歲的小軍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一起踢球,媽媽在一旁和鄰居聊天。突然,小軍叫喊著跑到媽媽面前:“小華剛剛踢了我一腳!”這時,小華也跑上前來:“是他先罵我的!”

如果媽媽為了平息孩子們的爭吵,對小軍承諾: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玩,我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玩具。這樣做,永遠達不到幫助孩子成長的效果,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就算是表現不好,也能得到好處”的錯覺。

因此,如果孩子間起了紛爭,家長首先要讓孩子說清發生爭執的原委。一旦瞭解事情的真相,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們認識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們各自存在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罵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表現,不能因為別人先做錯了,自己就可以做好的事情。然後在孩子們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他們學會向對方認錯、道謙。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多用“你有什麼好的主意?”“你覺得你們應該怎麼做?”等提問,讓孩子感到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孩子自己面對矛盾

廣場上,3歲的歡歡見娟娟小姐姐在鞦韆上玩得很開心,他也想玩,但娟娟就是不肯下來。沒辦法,歡歡只得到媽媽那兒求助,希望媽媽叫娟娟下來,讓自己也能玩一會兒。

如果此時歡歡媽媽上前叫娟娟下來,讓給歡歡玩,容易引起孩子之間的嫉妒和不平衡。也容易縱容孩子一遇到困難或麻煩,就本能地找父母或老師解決的習慣。

孩子之所以喜歡找成人解決問題,主要是他們害怕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其實,孩子在很多時候要比成人想象中更懂道理,只要父母告訴他們:“玩具要和大家分享。”或者讓受委屈的孩子直接對小朋友提出“我們應該怎麼做”的建議,這樣會讓更自信。下一次,他也就有了,勇氣自己去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了。

4、別數落孩子懦弱

當孩子哭著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雖然我們不輕易插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也不能數落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老實啊?你太懦弱了!還哭,哭能解決問題啊?”孩子聽了這樣話,心裡會更難受,他原本因無能為力而向我們訴苦,沒想到得不到我們的理解,反而還被數落了一頓,下次,他再被欺負了,恐怕也不會告訴我們了。

所以,我們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聽清他的描述後,告訴他下次該如何做,把能具體落實的辦法教給他,當孩子懂得一些與人相處的規則之後,遇到問題就不會只是無助地哭泣了,他的內心會變得強大,也會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贏得尊重,受到歡迎。


本文引用書箱《兒童自控力》

小吳媽媽 著

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