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论宋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引言:

大家都知道大唐盛世,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很光辉灿烂的时期,但其实很多人们都忽视了宋朝。后世普遍认为两宋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其实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相反,两宋时期在农业迅速恢复的基础之上,宋朝的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手工业的发展更是到达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顶峰。本文简要论述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供各位读者探讨。

宋朝是“积贫积弱”吗?

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论宋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宋(公元960年-1279年),建国皇帝赵匡胤是黄袍加身登上皇帝位。自己登基之后,他也总是惴惴不安,担心黄袍加身的故事会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军队的改革,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发展策略,避免了晚唐藩镇割据的现象。

赵匡胤的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同时削弱了地方的军事实力,使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败多。在军队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由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每逢社会上出现重大的灾难时,宋朝统治者会为了稳定民心,将大量的流民和老幼病残招募到军队中,进行赡养起来。这导致军队数量庞大,但是战斗力低下。给后世人留下了宋朝是一个弱小国家的印象。

大量的招募士兵和冗余的官员制度给宋朝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甚至经常入不敷出。又给人感觉宋朝很“贫穷”。虽然政府财政上入不敷出,但是由于宋朝采取轻徭赋税,鼓励工商业发展。另外古代四大发明在宋朝得以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对内对外贸易,经济空前繁荣,并且藏富于民,老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认为宋朝“积贫积弱”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虽然国家对外作战经常失败并且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但是民间的富庶和经济上的繁荣都远超盛唐。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就再现了当时北宋京城汴梁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的景象。在经济、文化和手工业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本文将从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等方面来论述当时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论宋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纺织业兴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丝纺活动的国家,纺织业在我国古代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宋朝的纺织业在手工业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纺织业又可以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类,当时官私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非常兴盛。

当时以家庭为单位的纺织业在民间非常发达,有很多诗人通过诗篇描述了当时农村纺织业兴旺的景象。如范成大《缫丝行》就描绘了农村妇人忙碌缫丝的情景。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范成大《缫丝行》

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北宋画家王居正所画《纺车图》也向我们展示了宋朝农村妇女纺织的情景,再现了当时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纺织业的繁荣景象。

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论宋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北宋王居正《纺车图》

作为《纺车图》最早的收藏者之一,赵孟頫特地为此图题诗一首:

春风杨栁色,丽日何清明。田家作苦余,轧轧缲车鸣。母子勤纺绩,不羡罗绮荣。童稚嬉自乐,小龙恬不惊。缅思全盛日,万物遂所生。

通过以上诗篇和绘画我们能够感受到宋代当时繁荣的民间纺织业,但其实官府经营的纺织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生产技术水平也高于民间经营的纺织业。官府出产的纺织品主要是供给皇室和政府提供的使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流通到民间。官府纺织都是由专门的机构和官吏进行管理,宋朝在首都汴梁设置有绫锦院、染院、裁造院和文绣院,在各个产丝的地方也设有官府的丝织作坊。

绫锦院作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丝织作坊,汇集了全国技术最精湛的能工巧匠,主要制造各类高档丝织产品,代表了宋代官造丝绸制品的最高水平。在《宋会要辑稿﹒职官》中有记载了绫锦院是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立的,发展到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时工匠已经多达1034人,可见其当时官营纺织业的兴盛。

绫锦院在昭庆坊。干德四年,以平蜀所得锦工二百人,置内绫院。太平兴国二年,分东、西二院。端拱元年,合为一。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内侍三人监领,兵匠千三十四人。太宗(辛)[幸]西绫锦院,命近臣从观织室机杼。咸平元年,令改织绢。--《宋会要辑稿﹒职官》

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宋瓷

中国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我国古代的瓷器烧制历来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而官窑烧制的瓷器主要是为皇室和政府提供使用,部分用于对外的交换。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

自宋朝之后制瓷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宋生产的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宋朝烧制的瓷器做工精美、绘画精细和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我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高峰,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我们都知道宋代有五大名窑,而五大名窑之说,最早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记录:

“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但是由于柴窑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窑址,并且也没有发掘出实物,所以通常将钧窑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五大名窑中,其中汝窑更是因为釉面光洁、艺术价值高,被推为首位,有“汝窑为魁”一说。相比定窑的以刻花印花作为装饰,汝窑是属于没有装饰的素面瓷,但其精巧之处在于利用开片进行装饰。开片本是瓷器的一种自然缺陷,智慧的工匠们却独特的将其作为装饰巧妙地运用到瓷器上,饶有韵味。

清代《景德镇陶录》中有记载: “ 汝窑: …… 土细润如铜, 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青。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

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论宋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北宋汝窑莲花温碗


发达的造船业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很多货物需要船通过河道来实现运输,所以对于宋朝来说,漕运是主要的航运部门。同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广泛的应用于航海,极大地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宋朝时海外贸易异常繁荣,这些都推动了宋朝造船业的发展。宋代造船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很多的造船中心, 遍布全国各地。当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由于宋朝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很多国家都购买大宋制造的海船。

由于对船只的巨大需求,每年政府定额打造船只就多达数千艘。据《宋会要辑稿· 食货》记载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国一年建造各类船只三千三百三十七艘。这些船只多是由东南沿海的造船中心制造,其中处州(今浙江丽江)、吉州(今江西吉安)和明州(今浙江宁波)打造的船只就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诸州岁造运船, 至道末三千三百三十七艘, 天禧末岁减四百二十一。处州六百五、吉州五百二十五、明州百七十七、婆州百五、温州百二十五、台州百二十六、楚州八七、潭州二百八十、鼎州二百四十、凤翔斜谷六百、嘉州四五。--《宋会要辑稿· 食货》

总结:

我们不能否认宋朝存在冗兵冗官,部队战斗力地下,财政捉襟见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宋朝商业发达、手工业繁荣也是全方面的。除了前面介绍的纺织、瓷器和造船业的兴盛以外,宋朝的酿酒、制茶、冶炼、军器的制造等手工业也是遍地开花,兴盛异常。所以单纯认为宋朝“积贫积弱”的传统观念是不全面的,在宋朝手工业达到了空前繁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